2000-2009
卸下重擔
2002年10月


卸下重擔

你必須相信救主已獻出祂的生命,使你可以作出生命所需的改變,那種改變會帶來平安。

你們當中有許多人因為不願意打開心房讓主來醫治你們而擔負著不必要的重擔。願此信息會鼓勵你們去感受聖靈的提示,使你們作出改變,因而卸下你們沈重的擔子。救主已經應許:「我⋯⋯要減輕你們肩上的負擔,⋯⋯〔使〕你們感覺不到⋯⋯有負擔,⋯⋯我這樣做,⋯⋯使你們好確實知道,我,主神,確在我人民的苦難中眷顧了他們。」1我首先要對那些因自身的錯誤選擇而受苦的人講話,然後我會給那些因他人行為而受苦的人一些建議。

曾經有一位弟兄沮喪地坐在我的對面,把頭埋在雙手之下,他因一再地違反神的誡命的必然後果而啜泣不已。他痛苦地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每一件事都壓迫著我,我不想再逃避了,那既沒有平安,也沒有快樂。我祈禱時,根本就沒有人在聽我說話,這樣做有什麼用呢?」

我認識他已有一段很長時間了。他的父母和其他人都曾試著引導他,但都沒有成功。因為他的選擇,他已經把自己與那些可以幫助他的真理隔離了。他一直都沒有培養對夫子的信心,也沒有培養對祈禱力量的信心。他的決定總是以快速滿足渴望為依據。他不是不理會問題,就是隱瞞問題。他一直利用父母和朋友的好意,想要很快地解決所面臨的挑戰。他未曾評估今日的抉擇對明日生活所造成的影響。

就在我為他感到難過時,我了解到他沒有看清這個世界的本質──這是一個快樂和幸福的地方,一個有真正友誼的地方,在這裡人們若對耶穌基督有信心並服從祂的教訓,就能邀來聖靈的提示,幫助我們作正確的決定。他住在一個充滿撒但影響力的環境中,一直未能聽從明智的勸告,在他的世界中,他無法明白這些勸告可以對他有所助益。這種扭曲的人生觀對他來說是真實的。這些觀念的形成是因為他屈服於那些狡猾的誘惑──「做了吧,試試看,沒有人會知道的。這是你的生活,你愛怎麼過就怎麼過。他們不能強迫你,你有你的道德選擇權。」

這些慫恿和對禁忌事物的好奇引誘著他走進那條似乎很迷人的道路。他乘上了欲望和激情的浪頭,忘記一切後果,直到他無可避免地衝撞上神的律法。這帶來了痛苦、懊悔和遺憾。然後撒但提供了其他的指示:「沒有回頭的路了。你最好還是繼續做那些你一直在做的事。嘗試改變是沒有用的。」因為他的罪,他無法看到一條可領他脫離失敗的出路,也看不到要洗心革面所需的工具。他的世界之所以充滿悲劇和禁錮是因為他違反了永恆的律法,因為他想快速得到滿足。

你是否發現自己處在類似的情況中呢?你是否做了某些希望自己未曾做過的事呢?對你而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很困難?是否有一個千斤重擔老是壓在心頭上,無論你如何嘗試擺脫都揮之不去呢?在強烈的情緒或刺激藥物的影響下,或許有些時候你似乎得到了解脫。但在那無法避免的反省靜默時刻,你知道你的生活不是你所想要的。你或許會公開地抱怨說,你的朋友,甚至連主,都放棄你了;然而你誠實的自我反省時,才發現原來放棄的不是他們,而是你自己。但願你現在就作出決定,要找到那條回到平安和快樂的道路,它會取代罪惡的短暫歡愉以及其後的苦惱和空虛。你已確實知道經文的教導:「邪惡從來不會是幸福。」2現在就開始過一個潔淨、有意義的生活,如此才能贏得持久的快樂。3

我知道你可以逃離那惡者的掌控和影響,擺脫那些壓抑你、捆綁你生命的鎖鏈。要有那樣的解脫需要你接受一個到目前為止對你或許相當陌生的解決方法。那會需要你運用對一位在天上的父的信心,祂很愛你,你現在或許無法理解為什麼,但你必須相信救主已獻出祂的生命,使你可以作出生命所需的改變,那種改變會帶來平安,也會帶來你一直夢寐以求的成功。要相信你可以克服你所面臨的沮喪環境,只要你相信有一條更好的道路。雖然你現在無法完全明白這道路,但你必須去尋求那些了解並生活在那條更好道路上的人的幫助。這會需要你學習和服從主的教訓。一旦你完全投入那樣的改變之中,便會發現一切並沒有現在想像中的那麼難。

慈愛的天父特意將罪的痛苦後果放入祂的幸福計畫中,所以你才不需要去追隨生命中的那條悲慘道路。罪人不僅在今生受苦,人若未經由真正的悔改使罪得赦,依然會在死後受苦。4

撒但力求使人相信罪是可以隱藏的,然而讓人所犯的罪在最損聲譽的情況下被披露出來的也是他。他的目的是奴役神的兒女。所有他迷人誘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毀滅每一個人。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的悔改和服從,使救主的恩賜可以滿足公道的要求,這其中也包括了我們所犯的小錯誤和小疏失。

只要你現在悔改,救主會承擔你罪的後果。如果你不及時悔改,就必須自己忍受這些後果。

去找你的主教。他會告訴你如何悔改,也會幫助你這麼去做。只要你祈禱並採取行動,你會找到願意支持你的人。5悔改是一個潔淨的過程。這並不容易,但會有一個結束,一個榮耀的結束,有著平安、令人振奮的寬恕,以及重新開始的奇蹟。承認自己不當的作為是一個重要的步驟,但這還不是完全的悔改。你的主教會仔細地說明你必須做的事。我要說明帶來偉大醫治力量的悔改包含兩個層面。其中之一是夫子所宣告的:

「因為我,主,不能以最小程度的容忍看待罪惡;然而,悔改且遵行主的誡命的人,必蒙赦免。」6

這節經文強調主不能容忍罪惡,但因為祂完全的愛,祂必寬恕悔改的罪人。這節經文也教導我們,遵守你所違反的誡命雖然很重要,但服從所有的誡命將使你在悔改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力量和支持。

悔改的另一個重要層面是經由祂的贖罪而承認救主的角色。實在地,就是那贖罪才讓悔改成為可能。在你祈禱和沈思耶穌基督的角色──你的救主和救贖主時,會得到更大的動機和鼓勵來幫助你悔改。要跟隨阿爾瑪的榜樣:

「我曾⋯⋯處在靈魂的極度痛苦和煩惱中,我的罪決得不到赦免,直到我大聲向主耶穌基督乞求憐憫。我確曾向祂呼求,我也確曾得到了我靈魂的平安。

「⋯⋯我告訴你這個,使你能學習到智慧,使你能從我學習到除了靠著和藉著基督外,決無其他的路或方法世人能因之而得救。看啊,祂是世上的生命和光。」7

你若研讀摩門經中阿爾瑪給他任性的兒子柯林安頓的勸告,就會得到幫助,其中的美好勸告說明了為何需要悔改及如何悔改。8經由相信幸福計畫和救主實踐祂應許的能力,罪的陰霾可以被掃除,在你努力走上主的道路時,配稱生活的快樂會回來,你也會得到家人的信賴。切莫為了你的錯誤而責怪他人。要謙卑地悔改,因為經文說:「祂奉獻祂自己作為一種罪的獻身祭,為所有懷著破碎之心和痛悔之靈的人們,符合那律法的目的;但祂的獻身祭不能為其他的任何人符合那律法的目的。」9請現在就決定要悔改。

你可能因為他人嚴重地冒犯你,而背負著情感傷害的重擔。你對這冒犯的反應可能會扭曲你的理解力,讓你覺得等待那人來求你原諒而使痛苦離開是一個正當的做法。救主以下的吩咐,說明了這不是一個正確的方法:

「因此,我對你們說,你們應當互相寬恕,因為凡不寬恕他弟兄的過錯的,在主面前是有罪的;因為有更大的罪留存在那人身上。

「我,主,寬恕我要寬恕的人,但是你們必須寬恕所有的人。」10

不要再背負受傷害的重擔了。真誠地尋求那個傷害你的人的寬恕,即使你認為你未曾做錯什麼事也是如此。這樣的努力一定會帶給你平安,也可能會開始化解彼此間嚴重的誤解。

如果你自己沒犯什麼嚴重的罪,就沒有必要因他人罪行的後果感到苦惱。身為妻子、丈夫、父母或家人,你可以憐憫那個處在罪的苦惱之中的家人。然而你不應該將那種要為這些行為負責的感覺攬在自己身上。在你做了合理的作為來幫助家人後,就要把重擔卸在主的跟前。祂已經邀請你這麼做,所以你可以免去這些徒勞的擔憂和沮喪。11你這麼做時,不僅僅會找到平安,也顯示出你對救主大能的信心,相信經由家人的悔改和服從,救主可以卸下家人罪的重擔。

現在我要對那些受到虐待這可怕罪行傷害的人講話。除非得到了主的醫治,否則精神、身體或性的虐待都會造成嚴重的持久後果。這些後果可能包括恐懼、沮喪、罪惡感、厭惡自己,以及對人的更加不信任,因而更不容易得到醫治。加諸在你身上的虐待是因為他人違反你的意願,邪惡地攻擊了你的道德選擇權。在公道中,主已為你提供了一條道路來克服受虐的毀滅性後果。要得到那樣的解脫可先尋求父母和聖職領袖的幫助,並在必要時尋求合格專業人士的協助。然而,你不需要一輩子接受輔導。藉著你對耶穌基督的信心、對祂的力量和能力的信心,藉著祂的贖罪,你可以得到完全的醫治,治癒那些不公平且不該受的傷痕。你或許覺得要相信自己目前的感覺很難,但我確實目睹了救主用那樣的方法治癒了很多更嚴重的受虐案例。要沈思贖罪的力量。12要祈求去了解贖罪如何能醫治你。13尋求主教的幫助,使主可以除去你的重擔,那些不是因你而起的重擔。

結束時,如果你覺得受到感動,想要卸下那些你自己或他人造成的重擔,這些提示是救贖主向你發出的邀請。現在就採取行動。祂愛你,祂獻出生命,使你可以卸下這些無謂的重擔。祂會幫助你做到的。我知道祂有力量幫助你。現在就開始吧。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摩賽亞書24:14。

  2. 阿爾瑪書41:10。

  3. 見教約82:10。

  4. 見教約19:4,15-24。

  5. 見李海樂,Stand Ye in Holy Places [Salt Lake City: Deseret Book Co., 1974], 220-21;亦見甘賓塞,寬恕的奇蹟〔1995〕,第153-164,173-182,291-308頁。

  6. 教約1:31-32。

  7. 阿爾瑪書38:8-9。

  8. 見阿爾瑪書第39-42章。

  9. 尼腓二書2:7;亦見詩篇34:18。

  10. 教約64:9-10;亦見;馬可福音11:25-26;路加福音6:37;摩賽亞書26:29-32;尼腓三書13:14-15。

  11. 見馬太福音11:28-30。

  12. 見泰來約翰,The Mediation and Atonement, [1882]。

  13. 見司考德李察,「醫治受虐的傷痕」,1992年7月,聖徒之聲,第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