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鼓勵世界各地的成員在當地服務

提供者 海瑟‧瑞格里撰稿,教會新聞和活動

  • 2012年9月11日
 

教會正鼓勵成員在自己的社區裡找機會服務,就像智利的成員在2010年時所做的一樣,當時該國發生了一場大地震,造成嚴重災情,而這些成員在地震後收集物資和包裝數千個衛生用品包。

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教會福利部門再次強調成員們要主動幫助自己的社區,尤其鼓勵成員把物資寄到鹽湖城的後期聖徒人道救援中心之前,先查看當地的需求。

在ChurchofJesusChrist.org人道救援服務單元裡的你能做哪些事,建議那些有興趣從事人道救援服務的人看看自己社區周遭,其中寫道:「你看到或聽到有哪需求要或挑戰?」「如果你確定社區中有某項需求,但無法找到任何已成立的計畫來滿足該項需求,那麼你可以採取主動去找尋解決之道。」

教會人道救援服務主管雪倫‧優班克說明,雖然教會人道救援中心會繼續接受捐獻,但是「教會更著重於鼓勵世界各地的成員在自己的社區參與服務,提供援助。」

教會緊急應變主管林恩‧桑梭表示,成員在自己的社區裡服務有許多好處。

他說:「我們希望鼓勵人們在當地層級進行人道服務,這麼做會更迅速,遭遇更少海關方面的問題,讓教會能購買該地區成員較熟悉的當地商品,支持當地經濟且有助於建立關係。」

有效地提供援助

珍妮弗‧艾胥里是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的當地人,她在2002年尋找機會服務時,發現在自己州裡每12戶家庭就有1戶3餐不繼,有21萬名兒童生活窮困,當地的食物銀行需要罐頭食品和其他必需品。

她那時想出舉辦一個5公里賽跑的構想,參加者需要捐出罐頭食品作為參賽費用。十年之後,這個小小的活動已發展成一個「餵養飢餓者(Feed the Need)」的非營利志願組織,藉由每年舉辦多項賽跑為全州的食物銀行募集不易腐壞的食品。

她說:「其中一個好處,是我們知道我們的街坊鄰居能收到我們提供的食物。在我來說,有人需要食物時,能立即讓他們得到食物是件很美好的事。我們直接幫助他們得到溫飽。」

教會的人道救援中心每年平均把8百萬磅鞋子和衣服、50萬個衛生用品包和學習用具包及2萬張被毯運送到50多個國家。然而,把物資從地球的一處運到另一處是個昂貴和費時的過程。如果成員發現自己地區裡需要被毯、衣服或其他物資,並且能夠供應那些需求,這樣的回應速度會快得多。

其中一個這樣的例子是發生在2011年,當時幾個阿拉伯國家因政治動亂而造成數萬人流離失所。教會人道救援中心並沒有在鹽湖城組裝衛生用品包,然後物品寄到中東,而是提供資金給中東暨北非區域會長團,該區域會長團動員了住在約旦(敘利亞南部邊境)的50位成員。

這些教會成員與當地的拉丁天主教教會、希臘正教和約旦大學(University of Jordan)的回教學生合作,在短短五天內組裝了4萬個衛生用品包和食品袋,然後分送給有需要的人。

無論在美國或是約旦,不同年紀和能力的成員皆能找到方法在當地服務。在某些情況下,成員可以主動展開本身的服務計畫。

在其他情況下,支分會或支聯會可以為成員和其他人籌劃服務的機會。

若遇到需要更複雜的服務計畫的情況,區域福利經理通常與區域辦公室合作找出需求、申請教會人道救援資金,以及組織服務工作。

當地需求,當地提供解決方案

同樣在福利部門服務的古斯塔佛‧愛斯特達說明,著重在當地提供服務的另一個原因,是當地的解決方案往往比數千英里外的解決方案更能有效地滿足需求。他說:「有時候,我們的問題解決方案未必是他們的解決方案,未必是最佳的選項。」

2011年3月11日,震度9.0的地震和巨大海嘯重創了日本這個島國,造成1萬9千人死亡,摧毀了55萬1千多間房屋。教會很快作出回應,提供資金給當地領袖,讓他們在國內購買食物和其他物資。

未受到地震直接影響的日本成員自願擔任義工,投入數千小時把供應物資組裝成用品包,這些用品包比普通用品包更能有效地解決災民的特殊需求。協助在當地滿足需求,同時也能在艱困時期有助於提振國家經濟。

在這場地震發生後6個月,當時的教會總主教大衛‧柏頓談到教會在發生災難時所作的回應,他說:「我們的策略向來都是由當地聖職領袖設法在當地層級滿足需求,而他們可以向教會機構要求他們所需要的任何支援。」

今年2月,在美國猶他州聖喬治服務的教會服務傳教士雷芒特‧羅耶和絲利亞‧羅耶遇到了一個問題。他們在當地的德撒律工業社人道救援服務室工作,人們可在那裡捐贈人道救援物品。

她說:「教會成員和其他人捐贈自己製作的物品──毛毯、針織帽以及有時候是隨意挑選的物品──未必都是我們需要的,我們需要找家庭接受這些物品,而有時候儲存500到600頂帽子變成了一個問題。」

服務室在四月關閉時,羅耶夫婦被要求帶頭找出當地的需求和在當地服務的方法。

她說:「人們來找我們,問我們鹽湖城需要什麽,我們會說:『本地也有需求。』他們不知道本地有多少需求,我們造訪了許多機構,發現本地有很多需求。」

今天,羅耶長老和羅耶姊妹每個月都會出版一份通訊刊物,寄給聖喬治25個支聯會的所有支聯會會長和慈助會會長。這份「社區服務通訊」列出大約20個當地機構所提供的義工服務機會,以及列出某些有特殊需求的機構的願望清單。」

當地一間為照顧者提供24小時休息服務的機構,列出了一長串需求清單,包括一些油漆和照顧庭院的工作。他們原本以為,由於經費短缺,這些工作需要花幾年時間才能完成。他們的願望清單在該通訊刊登後的6個星期內,五位正在找方法完成鷹級童軍要求的男青年完成了所有這些工作。

羅耶姊妹說:「這是關於人們是否知道的問題,我們走出去,找出社區的需求。如果那些目標和宗旨與教會的目標和宗旨相吻合,我們就會設法讓大家知道。人們想要作服務,他們只是需要知道從哪裡開始。」

建設社區,建立見證

在美國猶他州普柔浮,百翰‧楊大學每年舉行的婦女大會通常會提供機會,讓數以千計的與會者組裝衛生用品包或其他種類的人道救援物資,然後傳統上會寄到世界各地的許多地方。然而在2011年,與會者──大多數來自猶他州──為當地兒童組裝了3萬多個裝滿學校用品的背包。

優班克姊妹說明,當服務在當地層面進行,提供服務者和接受服務的人能夠凝聚在一起,讓社區關係得以鞏固,也讓個人變得更自立。

例如,在今年稍早的時候,迦納的後期聖徒義工向迦納同胞發送了150萬個簡訊,通知他們關於由本教會的一個合作夥伴主辦的一項防疫注射活動。這項服務計畫是幫助發展中國家降低兒童死亡率工作的一環。

2011年在肯亞舉行的另一項計畫,300名成員花了1千8百個小時分發數以萬計的傳單和海報,提供關於防疫注射和接受疫苗的資料。

優班克姊妹說:「當成員走出去在自己的社區裡服務,他們就能與鄰居建立關係,享受經由一起解決共同問題所培養出來的信賴感。那麼,日後如果有其他問題出現,就已經為再次合作打好了基礎。就我所知,沒有任何事情比一起服務更能有效地增進了解和培養真正的基督徒弟兄情誼。」

就地舉起

在1971年10月的總會大會上,當時的使徒多馬‧孟蓀會長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付諸行動……提升他人。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總有人伸手呼喊著:『在基列豈沒有乳香呢……?』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回答這個問題。」

迪特‧鄔希鐸會長在 2008年10月的總會大會上提到,有一群弟兄被要求搬移一台鋼琴。他們試了許多不同方法,但都沒有用。最後,有個人建議他們所有人緊靠在一起,就地舉起。

鄔希鐸會長說:「這辦法似乎太簡單了。不過,他們還是站在原地將鋼琴舉起,鋼琴就離了地面,輕而易舉地。這就是這項挑戰的答案,他們只要緊靠在一起,就地舉起就行了。」

鄔希鐸會長在去年10月的總會大會上加以說明:「我們注意到周遭人們的需求時,往往會希望遠處有某個人會神奇地出現,來滿足這些人的需求……。當我們這麼做時,我們就在剝奪鄰人原本可從我們這裡接收到的服務,同時也剝奪了自己服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