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點燃學習之火

提供者 邦妮‧奧斯卡森姊妹,總會女青年會長

  • 2015年7月27日

邦妮‧奧斯卡森姊妹表示,教會中的教導和家中的教導的目標是相同的,也就是培養火熱的見證。

文章精選內容

  • 要營造一個可以鼓勵並滋養我們的子女和青少年渴望自己去研讀、學習和奉行福音的學習環境。
  • 教導應當猶如點燃一把火,而非注滿一桶水。
  • 教會中的教導和家中的教導的目標是相同的,也就是培養火熱的見證。

「教會中教導的角色並非是要展現炫目的教學方法來娛樂學習者,而是要幫助個人為學習福音負起自己的責任,並喚起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了解和奉行福音的渴望。」 ──邦妮‧奧斯卡森姊妹,總會女青年會長

身為母親和祖母的我,最大的渴望就是我的子女和孫子女會努力去了解福音原則,並樂享身為教會成員所能享受到的全部祝福。 簡言之,我希望他們能真正地歸信。 不論我是多麼渴望我所愛的人能得到這些,我都無法代替他們獲得。 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學習和歸信負起責任。 沒有人可以為別人獲得見證。

身為父母和教師的我們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要營造一個可以鼓勵並滋養我們的子女和青少年渴望自己去研讀、學習和奉行福音的學習環境。

我們時常會被提醒,家應當是學習福音和歸信的核心地。 父母是最有效的教師,因為他們出自本能地就會專注在子女的需求和挑戰上,自然而然地營造出滿足那些需求的教導機會。 父母不會想著如何以教育專家的身分讓子女欽佩讚嘆;父母更關心如何引發子女的興趣、展開有意義的討論,和感動他們的心。 這些都是可以鼓勵學習及奉行所學的要素。 由於父母關心的是子女的最佳利益,他們最清楚如何激勵子女去行動和學習。

在教會中肩負教導職責的人,要如何營造這樣的學習渴望呢? 教會中的教師要如何才能像家裡勤奮的父母那樣,在學生心中燃起見證之火呢?

想想教會典型的星期日裡兩個不同的教學情境。

情境一:

一位學生來到班上,期待接受福音課程的教導。 教師出色地準備了故事、個人的例子、有創意的實物教學、精緻的講義,和沒人想到過的新想法和見解。 教師趣味十足,能言善道,整整四十分鐘都抓住了在場每個人的注意。 所有的學生離開教室時,都在談論他們剛剛上課的教師有多棒。

情境二:

在教師的邀請下,學生進到教室,準備好與彼此分享他們在上個星期所經歷的事。 每一個人簡短地分享他們在上個星期奉行某項福音原則的經驗,大家都感受到聖靈。 教師用經過思考、有意義的問題發問來鼓勵班員討論。 然後教師邀請學生讀經文,互相討論福音原則,討論如何在自己的生活應用它。 教師引導大家討論,而不會壟斷發言。 每個人都參與。 學生有充份的時間可以寫下他們受靈啟發的想法和感覺,甚至是下一週的個人目標。 學生離開教室時心裡熱愛著福音,並熱切地自己去研讀和學習,以便能更加了解那天所討論的原則,進一步去奉行。

哪一個情境才是教會的理想課堂呢?

雖然這些例子經過大幅簡化,但它們可以用來強調,教會中教導的角色並非是要展現炫目的教學方法來娛樂學習者,而是要幫助個人為學習福音負起自己的責任來,喚起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了解和奉行福音的渴望。 葉慈有一句名言:「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教會中的教導和家中的教導的目標是相同的,也就是培養火熱的見證。

無論在家中或教會,重點都應該放在學習者身上而非教導上。 某一個教學參考資源談到,有一些問題可以幫助人認清他們的焦點放在哪裡。 只專注在自己教導上的教師會問: 「我今天上課的時候要做什麼?」和「我今天要教什麼?」 相反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師會問的兩個問題則是: 「我的學生今天上課的時候要做什麼?」以及「我要如何幫助學生發掘他們需要知道的事?」 (見「學生的職責」)。

前總會女青年會長團的諮理維吉妮‧皮爾斯姊妹觀察到:「有技巧的老師不會讓學生走出教室後,談論這老師是多麼偉大而不凡。 這老師會希望學生離開時,討論福音是多不同凡響!」 (「平凡的教室──持續穩定成長的有效場所」,1996年10月,總會大會)。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 達林‧鄔克司 長老指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每位成員,現在或將來都是一位教師」(「福音教導」,1999年10月,總會大會)。 在一年中的每一天,從日出到日落,父母都是教師。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幾乎都會得到在較為正式的場合中教導的特定召喚。 我們都需要了解,幫助家人和班員自動自發去學習的重要。 平凡的教師會準備要教導一堂課, 而非凡的教師則會準備要點燃能引發見證並改變生活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