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寫在我的心版上
2000年10月


寫在我的心版上

「祈禱可以提供保護的盾牌,這是父母殷切希望孩子能擁有的。」

父母應教導他們的孩子祈禱,孩子會從父母的所言所行中學習。要是孩子看見母親或父親在遭遇生活考驗時熱切地向神祈禱,又聽到神仁慈地回答祈禱的真誠見證,那麼,這個孩子將會記得他們所看到和聽到的事。當他們自己遇到考驗時,早就作好了準備。

孩子離家在外,祈禱可以提供保護的盾牌,這是父母殷切希望孩子能擁有的。與親人分離是件很不好受的事,尤其是父母和孩子知道他們可能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相見,更是如此。家父和我曾有這樣的經驗,我們在紐約市一處街角道別,他是為了工作而去那裡,而我是要到另一個地方經過那裡,我們兩個人都知道我可能再也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了。

那是個天氣晴朗的日子,接近正午時分,每條街道都擠滿了車子和行人。那個街角有個紅綠燈,四面八方來的人車都要在這裡暫停幾分鐘。紅燈亮時,車子停下來,行人就匆匆忙忙走下人行道,朝著不同方向穿越十字路口,也有人朝著斜對面的方向走去。

道別的時候到了,我開始穿越馬路,走到一半,在路中央停下來,任由人群從我身旁匆匆走過。我回頭看了看,家父並沒有隨著人潮移動,只是站在那個街角看著我,我覺得他看起來很孤單,或許心裡有些難過,我想回去找他,但是我知道號誌燈很快就要改變了,所以我又回頭,加快腳步地走了。

幾年後我和他談起當時的情景,他告訴我,我誤解他的表情了。他說當時他並不難過,只是有些擔心。他看我回頭,看起來像個小男孩一樣,對事情不太有把握,想得到別人的肯定。他告訴我,後來的那幾年,他心裡一直在想:「他過得好嗎?我給他的教導夠不夠?他有沒有作好面對未來的準備呢?」

他想的不只這些,我看著他,知道他心裡還有一些感觸。他期盼我能受到保護、平安無事。和父母親同住的那些年,我從家父的禱告中聽到也感受到這樣的期盼;在家母的禱告中,我更深刻體會到這一點。此事讓我學習許多,也讓我謹記在心。

祈禱是一件關乎內心的事,我已學到祈禱的定律。我從父母親和救主的教訓中學到,我們必須用虔敬的語詞向天父禱告。我知道我們絕對不可以褻瀆祂的聖名,絕對不行。你們能否想像,當孩子聽到父母褻瀆神的名字時,他所作的禱告會受到多大的負面影響?這種教壞小孩的行為會招致可怕的後果。

我學到,為祝福表示感謝及尋求寬恕是件很重要的事。「免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6:9)。我也學到,我們要為所需的事物祈求,也要為他人獲得祝福而祈求。

我還學到,我們必須時時奉耶穌基督的名祈禱。我親自眼見耳聞的一件事讓我明瞭,說那幾個字不僅是一種形式而已。家母在臨終之前曾臥病在床多年,她臥房的牆上掛了一幅救主的畫像,她之所以把這幅畫像掛在那裡,是因為她表哥班寧撒母耳的一席話。他曾與一位使徒一起旅行,那位使徒對他描述他在異象中看見救主的樣子。班寧長老送她那幅畫像,說那是他所見過最像耶穌的畫像,所以她把畫像裱了框,掛在牆上,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它。

她認識救主,也愛祂。我從她身上學到,我們向天父祈禱時,不是用陌生人的名字來結束祈禱。我看到她的生平作為,知道她的心和救主很接近,那是因為多年來她堅定而持續地努力事奉主、取悅主。我知道這節經文所提出的警告是真實的:「一個人怎能認識他沒有事奉過的,陌生的,遠離他心中意志和念頭的主人呢?」(摩賽亞書5:13)

家父家母過世多年之後,「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這幾個字不論是由我自己說出,或是聽別人說出,對我來說,都不是隨便的一句話。我們不但要事奉夫子,明白祂心中的意念,還必須祈求天父在我們的心思和意念中回答我們的祈禱(見耶利米書31:33;希伯來書8:10;10:16;哥林多後書3:3)。

肯農喬治會長談到當人們聚在一起祈求獲得這樣的回答後,會得到什麼樣的祝福。他是談出席聖職聚會的情形,不過在座各位來參加這場大會時,很多人已如同他所說的那樣在心中作好了準備。他說:

「我進來參加聚會時,應該將所有會妨礙神的靈在我身上運作的影響力全部從心中除去。我應該懷著虔誠的態度前去,懇求神將祂的旨意寫在我的心版上,而不是早已有預設立場,不管別人的看法如何,都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如果我和其他所有人去的時候,都有這樣的態度,那麼我們必會感受到神的靈與我們同在,我們所共同決定的事必定就是神的意念和旨意,因為神會向我們顯露這一切。我們會在應走的方向中看到光,而在我們不應走的方向中看見黑暗」(Deseret Semi-Weekly News, 30 Sept. 1890, p. 2)

在教導孩子祈禱時,我們的目標是,讓他們有渴望,希望神在他們的心版上寫下祂的話,並且願意去做神吩咐他們的事。孩子們看到我們所做的和所教導的事情,就會有足夠的信心,相信自己至少能稍加體會救主在祈求力量完成祂為我們所做的無限犧牲時,祂內心所有的感受。「祂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您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您的意思』」(馬太福音26:39)。

我的禱告曾經得到回答。當我強烈感覺需要知道神的願望而不談自己的願望時,所得到的回答就會非常清楚。就在那個時刻,慈愛天父藉由細微的聲音在我的意念中回答我,也把祂的回答寫在我的心版上。

有些父母在聆聽時有這樣的疑問:「可是我該怎麼樣軟化我孩子的心呢?他現在逐漸長大,決定自己不需要神。我如何軟化孩子的心,讓神可以將祂的旨意刻在他的心版上呢?」有時候悲劇會軟化人心,可是對某些人來說,連悲劇都發揮不了作用。

但是,有一項需求是心地強硬、驕傲的人也不相信他們可以靠自己來滿足的,那就是他們無法從自己的肩膀上卸下罪惡的重擔,即便是心地最強硬的人有時候也會覺得良心不安,需要祈求神的寬恕。對於這點,阿爾瑪這位慈愛的父親如此教導他的兒子柯林安頓:「那慈悲的計畫,除非特別準備了一種贖罪,是不能完成的;因此神自己抵贖了世人的罪,來完成慈悲的計畫,來滿足公道的一切要求,使神得以成為一位完善的、公正的神,也是一位慈悲之神」(阿爾瑪書42:15)。

這位父親在為救主和祂的贖罪作了見證之後,便懇求兒子讓心軟化下來:「我的孩子啊,我希望你不要再否認神的公道。不要因為你的罪,而在最小的一點上,用否認神的公道來竭力為你自己作辯解;你卻要讓神的公道,祂的慈悲,和祂的長期忍受,在你心中有充份的勢力;並讓這種勢力使你謙卑得接觸塵埃」(阿爾瑪書42:30)。

阿爾瑪知道,我們也知道,為耶穌基督和祂的受難作見證,最有可能讓他的兒子覺悟,知道只有神才能助他一臂之力。凡是深感需要獲得潔淨而軟化內心的人,他們的禱告會得到回答。

我們教導我們所愛的人了解我們都是慈愛天父的靈體子女,我們只是暫時離開祂,這樣,我們就是在為他們敞開祈禱之門。

在我們來到這裡接受試鍊之前,我們曾和祂同住。我們認得祂,祂也認得我們。祂看著我們離開祂來到塵世,就像我們塵世父親看著我們離開他們一樣。

祂的愛子耶和華離開榮耀的天庭,下降到世間,忍受一切我們所要忍受的痛苦,並為我們所有人犯的罪付出代價。祂已經為我們預備了回到天父及祂身邊的唯一道路。倘若聖靈能那樣讓我們知道我們的身份,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或許就會和以諾斯有同樣的感受,他這樣祈禱:

「我的靈魂饑餓著;我在我的創造者之前跪下來,為我自己的靈魂,用熱烈的禱告和哀懇呼求祂;我呼求了祂一整天;當夜晚到來時我還是提高著我的聲音,使之上達天庭。

「一個聲音臨到了我,說,以諾斯,你的罪被赦免了,你必蒙祝福。」(以諾斯書第4-5節)。

我可以向你們保證,若知道你們的孩子在急難時刻祈禱,得到這樣的回答,你們的喜悅肯定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總有一天,你們會和他們分開,心中懷著再相聚的渴望。慈愛的天父知道,除非我們全家團員,和祂與祂的愛子相聚,否則那股渴望會永遠不得滿足。為要使祂子女蒙得祝福,祂已安排好一切必要事物。要得到那些祝福,他們必須效法年輕的斯密約瑟,自己去求問神,心中毫不疑惑。

那天在紐約,家父其實是很擔心的,因為他和家母都知道,若我們永遠地分離,這才會帶來真正的不幸。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要教我祈禱的原因。他們知道惟有藉著神的協助與保證,我們才能永遠相聚,而教導祈禱最好的方式是榜樣,這一點是大家都知道的。

家母過逝的那天下午,我們從醫院回到家裡,在黑暗的客廳裡靜坐了好一陣子。然後,父親回到自己的房裡。幾分鐘後,他回到客廳,臉上帶著笑容。他說他一直都在擔心母親。在醫院裡收拾她的東西,並向醫護人員道謝時,想到母親在過逝幾分鐘後便會到靈的世界。他擔心如果沒有人在那裡與她見面的話,她一定會很寂寞。

他回到房間是要請天父派人去接米德,也就是他的妻子,我的母親。他說在禱告中他得到了一個答案,知道她已經與她親愛的人見面了。我也笑了。艾寧祖母人長得不高,不過我卻清楚地看到她擠過人群,小步快走地去接家母。

當然,家父當時並未刻意要教我禱告的原則,不過無意間卻發揮了效用。印象當中,家父家母從沒有長篇大論地教導我有關禱告的事,他們不論是在日子好過或難過時都會作禱告,而他們也常常很平實地訴說神的仁慈、大能與平易近人。我所聽到的禱告大部份都是在說我們要如何才能永遠在一起,而長留在我心版上的回答絕多數是:「沒錯,我們走在正確的路上。」

當我在腦海中看到祖母急忙走到家母身邊時,真為她們感到高興,也期盼有一天我和我的愛妻與子女能再次相聚。這份期盼正是我們之所以要教導子女禱告的原因。我見證,天父會回答忠信父母的懇求,因為他們知道如何教導子女作禱告。

我見證,由於耶穌基督的贖罪,只要我們敬重我們在這教會,也就是祂真實的教會中所立的聖約,我們必得到永生。我這樣以祂僕人的身份作見證,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