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
根與枝條
2014年4月


根與枝條

在我們的時代加速家譜和聖殿事工,乃是家庭獲得救恩和超升所不可或缺的。

備受爭議的作家威廉·薩洛楊於1981年罹患癌症臨終之際,對記者說:「每個人都會死,但以前我一直相信我是個例外。如今會是如何?」

面對今生死亡時的「如今會是如何」和思考死後生命時的「如今會是如何」,乃是靈魂思索的核心問題,而耶穌基督復興的福音闡明了天父的幸福計畫,提供了所有的答案。

我們在今生歡笑、哭泣、工作、玩樂、生活,然後死亡。約伯言簡意賅地問道:「人若死了豈能再活呢?」2由於救主的贖罪犧牲,答案是鏗鏘有力的回答:「是的」。約伯對這問題做了一些不同的開場白,其中一部分很有意思:「人為婦人所生,日子短少,……出來如花,又被割下,……樹若被砍下,還可指望發芽,嫩枝生長不息;……像新栽的樹一樣。」3

天父的計畫是關乎家庭的。經文中有些極令人感動的章節都用樹木的根和枝條來作比喻。

瑪拉基在舊約的最後一章用這個比喻栩栩如生地描述救主的第二次來臨。談到狂傲和行惡的,他提到他們必如碎稭被燒盡,「根本枝條一無存留」。4瑪拉基用主安慰人心的應許作為這一章的結尾:

「看啊,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來加]到你們那裡去。

「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5

在福音復興的黎明,摩羅乃於1823年開始指示年輕的約瑟·斯密時,再次重申這項信息。6

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和猶太人都接受舊約裡有關以來加的記載。7他是耶穌基督來臨之前,最後一位持有麥基洗德聖職印證能力的先知。8

以來加復興了權鑰

以來加的重返於1836年4月3日發生在嘉德蘭聖殿。他宣告他是來應驗瑪拉基的應許,並交託在這個福音期印證家庭的聖職權鑰。9以來加的使命是透過有時被稱為以來加的靈來推動,就像羅素·納爾遜長老教導的:「那是聖靈的一種顯示方式,用來見證家庭的神聖本質。」10

救主強調洗禮的重要,祂教導:「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11救主親自受洗,為我們樹立典範。但那些沒有受洗就死去的人怎麼辦?

聖殿和家譜事工的教義

1840年10月11日,維蕾特·甘在納府寫了一封信給正和其他十二使徒一同在英國傳教的丈夫禧伯·甘長老;當時在幾天前剛舉行過10月總會大會。

我要引述維蕾特個人書信的一部分:「這次的大會是教會組織以來規模最大、最有意思的一次。……[約瑟·]斯密會長開啟了一個嶄新、榮耀的主題,……就是代替死者洗禮。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5章第29節談到這點,約瑟透過啟示接受了一個更清楚的解釋。他說這教會的[成員]有特權可以為福音來到以前就去世的所有親戚受洗。……這樣我們就成為他們的代理人,使他們有機會在第一次復活時出來。他說會有福音在監獄中向他們傳播。」

維蕾特還說:「我想為我母親受洗。……這不是個榮耀的教義嗎?」12

這項把家人結合在一起的必要教義以律上加律,令上加令的方式來到,替代教儀是把永恆家庭焊接起來,把根和枝條連結一起的核心。

家庭與家譜和聖殿事工之間的關係的教義非常清楚。主在最初啟示的指示中提到「代替你們死者的洗禮」。13這教義表示我們對自己的祖先負有義務,因為天國的高榮組織是以家庭為單位。14總會會長團鼓勵教會成員,特別是青少年和年輕單身成人,要重視家譜事工,並為自己的家庭名字或支會及支聯會成員的祖先名字執行教儀。15我們必須與自己的根和枝條連接在一起。能夠和永恆的國度有所關聯確實是件榮耀的事。

聖殿

惠福·伍指出先知約瑟·斯密在世時就是為了能夠活著為聖殿事工奠定基礎,約瑟·斯密最後一次和十二使徒定額組會面時,就已經賜給他們恩道門了。16

先知殉教後,納府聖殿在聖徒的努力下完工,使得聖徒在向西部山脈遷徙之前,能運用印證能力來祝福數千名忠信的成員。三十年後,百翰·楊會長在聖喬治聖殿落成時,提到使活人和死者最終都能夠接受救恩教儀的永恆重要性。17

惠福·伍會長簡單扼要地說明了這點:「主所揭示的原則中,沒有任何比救贖我們的先人更令我歡欣的原則了;我們因此能夠有父親,有母親,有妻子,有兒女和我們一同在家庭的組織中,一同在第一次復活的早晨中,一同在高榮國度中。這些原則無與倫比,值得我們付出一切犧牲。」18

我們活在一個偉大時代,這是最後的福音期,我們可以感受到提供救恩教儀的每個地區都在加速推動救恩的事工。19現在幾乎全球各地都有聖殿提供這些救恩教儀。到聖殿去獲得靈性上的更新,以及生活中的平安、安全和指引,也是一項極大的祝福。20

多馬·孟蓀會長蒙召喚擔任使徒不到一年,便奉獻了洛杉磯聖殿家譜圖書館。他談到已逝的祖先「等待那一天的來臨,你我會去搜尋,以清除路上的障礙,……[並且]去到神的屋宇,執行[他們]無法執行的事工。」21

當時的孟蓀長老在1964年6月20日作奉獻致辭時,全球只有12座聖殿在運作,到了孟蓀會長在教會最高議會服務時,教會142座運作中的聖殿裡有130座都已做了初步的奉獻。目睹救恩的事工在我們的時代加速進行乃是一項奇蹟。目前還有二十八座聖殿已被宣布,處在不同的建築階段。百分之八十五的教會成員所住的地區方圓200英哩(320公里)內都有聖殿。

家譜科技

家譜科技的發展也是一日千里。豪惠·洪德會長在1994年11月時宣告:「我們已經開始使用資訊科技來加速推動為已逝者提供救恩教儀的神聖事工。科技的角色……已由主親自加速……。不過這些工具的用途,我們目前只發揮了很小一部分而已。」22

先知所說的這番真知灼見至今已19年了,科技的蓬勃發展簡直不可思議。一位家中有年幼子女的36歲母親最近告訴我:「想一想,以前我們要在特定的家譜中心裡看微縮影片,現在我可以趁孩子終於睡著後,在自家的餐桌上用電腦做家譜。」弟兄姊妹們,現在我們的家就是家譜中心。

聖殿和家譜事工影響到的不只是我們而已,想一想那些在帷幕另一邊等待透過救恩教儀幫助他們脫離靈監束縛的人。監獄的定義是:「被限制或囚禁的狀態」。23那些被囚禁的人可能也和威廉·薩洛楊提出同樣的問題:「如今會是如何?」

有位忠信的姊妹分享她在鹽湖聖殿裡的一次特別靈性經驗。她在進行證實的房間內完成一項替代的證實教儀時聽到:「被囚的將被釋放!」她覺得需要趕快為那些等待的人作洗禮和證實。一回到家,她在經文中找尋剛剛聽到的那句話,最後在教義和聖約第128篇約瑟·斯密的宣告中讀到:「你們的心要快樂,而且非常喜樂。讓大地突然歌唱。讓死者向以馬內利王高呼永恆讚美的樂章,祂在未有世界以先就已按立那使我們能從監獄中救贖他們的方法;因為被囚的將被釋放。」24

問題是我們需要做什麼呢?先知約瑟的忠告是把「我們死者的紀錄的案卷,那將是配得一切悅納的案卷」25帶到聖殿去。

教會領袖清楚呼籲新興的一代要帶頭使用科技去體驗以來加的靈,搜尋自己的祖先,並為他們執行聖殿教儀。26加速活人和死者的救恩事工這項沉重的工作,有許多部分要靠你們年輕人來完成。27

如果各個支會的青少年不僅到聖殿代替死者洗禮,更和家人及支會成員一起工作,提交家庭名字,並為他們執行教儀,這樣一來,青少年和教會都會蒙得極大的祝福。不要低估死者的影響力,他們能在這事工上協助你,也不要低估最後你和所服務的那些人見面時的喜樂。把自己的家庭結合在一起所帶來的永恆美好祝福,幾乎超乎我們所能想像。28

教會遍及全球的成員中,有百分之51的成人目前在教會FamilySearch網站上的家譜樹部分還沒填上父母的名字,百分之65的成人沒有填上祖父母的名字。29記住,若沒有我們的根和枝條,我們是不能得救的。教會成員需要找到並輸入這項重要資訊。

我們終於能有教義、聖殿和科技來幫助家庭完成這榮耀的救恩事工。請容我建議一個完成這件事的方法。每個家庭可以舉辦「家譜樹聚會」,這應該是經常舉辦的活動。每個人帶著現有的家庭歷史、故事和照片,包括祖父母和父母的珍貴物品來。我們的年輕人很有興趣想知道家族成員的生活──他們從哪裡來,過怎樣的生活。許多人的心已經轉向祖先。他們喜歡故事和照片,也懂得用科技把這些故事和照片掃描並上傳到家譜樹,並且把祖先的資料文件連結在一起,把這些永遠保存下來。這活動的主要目的當然是要決定還需要做哪些替代教儀,並指派必要的聖殿事工。我們可以用我的家庭小冊子來記錄家庭資訊、故事和照片,然後上傳到家譜樹。

為了保護我們的神聖未來,我們應該把對家庭的承諾和期望放在最優先的考量。對那些想讓整個家庭在安息日過得更充實的人,加速這項事工是個肥沃的基礎。一位母親興高采烈地敘述她17歲的兒子在星期日教會聚會回家後就上電腦做家譜事工,而她10歲的兒子也喜歡聽祖先的故事和看他們的照片。這讓她全家都蒙祝福能感受到以來加的靈。我們寶貴的根和枝條需要得到滋養。

耶穌基督獻出生命,作了替代的贖罪,祂解答了約伯提出的重要問題。祂為全人類克服死亡,做了我們自己做不到的事。不過,我們都可以執行替代教儀,確實成為錫安山上的拯救者,30幫助家人,也幫助自己得到超升和拯救。

我見證救主的贖罪犧牲,也見證天父為我們和家人訂立的計畫是真實的。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William Saroyan, in Henry Allen, “Raging against Aging,” Wall Street Journal, Dec. 31, 2011–Jan. 1, 2012, C9.

  2. 約伯記14:14

  3. 約伯記14:1,2,7,9

  4. 瑪拉基書4:1。近來有許多文章報導越來越多人為改善生活水準而選擇不要有小孩(見Abby Ellin, “The Childless Plan for Their Fading Days,” New York Times, Feb. 15, 2014, B4),許多國家的人口也因為這項個人的選擇而降低。這就是所謂的「人口冬天」(see The New Economic Reality: Demographic Winter [documentary], byutv.org/shows)。

  5. 瑪拉基書4:5–6

  6. See History of the Church, 1:12;教義和聖約第2篇

  7. 猶太人等待以來加的來臨已經等了2,400年,直到今天,他們在一年一度的逾越節家宴或晚餐中,還會留個位置給他,並站在門口,希望他會到來,宣告彌賽亞的來臨。

  8. 見經文指南,「以來加」。

  9. 教義和聖約110:14–16;亦見教義和聖約2:2

  10. 羅素·納爾遜,「新的收割期」,1998年7月,聖徒之聲,第37頁。

  11. 約翰福音3:5

  12. 維蕾特·甘致禧伯·甘,1840年10月11日,維蕾特·甘的書信,教會歷史圖書館。

  13. 教義和聖約127:5

  14. 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斐亭·斯密(2013),第68頁。

  15. 見2012年10月8日,總會會長團信函。

  16. See The Discourses of Wilford Woodruff, sel. G. Homer Durham (1946), 147.

  17. 百翰·楊說:「我只想看到這人民付出他們世上的財物和心中的渴望來建立神的國度、建築聖殿,並在聖殿中為活人和死者執行教儀……讓他們能夠成為全能者加冕的兒子和女兒」(Deseret News, Sept. 6, 1876, 498)。教會從1877年1月9日開始執行為死者洗禮的教儀,並於兩天後開始執行為死者的恩道門教儀。露西·楊這樣表達心中的喜樂:「想到[她去世的親戚]張開雙臂迎接她,她的心就滿溢,那些無法做自己事工的人也會張開雙臂迎接幫助他們的人,那些人的心也會滿溢」(in Richard E. Bennett, “‘Which Is the Wisest Course?’ The Transformation in Mormon Temple Consciousness, 1870–1898,” BYU Studies Quarterly, vol. 52, no. 2 [2013], 22)。

  18. 參閱總會會長的教訓:惠福·伍(2004),第193頁。

  19. 惠福·伍會長向來以善於向活人傳教著稱,他在談到死者的事工時說道:「我把這部分的工作當作和向活人傳教同樣重要的使命;死者會在靈的世界聽到主的僕人的聲音,除非……為〔他們〕執行了特定的教儀,否則他們是無法在[第一次]復活的早晨出來的。……要拯救一個……死者和拯救一個活人是一樣費事」(總會會長的教訓:惠福·伍,第188頁)。

  20. 洪德會長邀請教會成員經常到聖殿,「為了個人的聖殿崇拜祝福,以及為了在神聖和聖化的圍牆內所提供的聖化和安全。……聖殿歸主為聖,我們也應視為神聖」(「教友身分的美好象徵」,1994年11月,聖徒之聲,第6頁)。

  21. “Messages of Inspiration from President Thomas S. Monson,” Church News, Dec. 29, 2013, 2.

  22. Howard W. Hunter, “We Have a Work to Do,” Ensign, Mar. 1995, 65.

  23.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11th ed. (2003), “prison.”

  24. 教義和聖約128:22;亦見教義和聖約138:42;「創造世界之前,主已頒布讓[監獄]裡的靈可以得到救贖」(Index to the Triple Combination, “prison)。

  25. 教義和聖約128:24

  26. 見總會會長團信函,2012年10月8日。亦見大衛·貝納,「兒女的心轉向父親」,2011年11月,利阿賀拿,第24–27頁;R. Scott Lloyd, “‘Find Our Cousins’: Apostle [Neil L. Andersen] Counsels LDS Youth at RootsTech Conference,” Church News, Feb. 16, 2014, 8–9。

  27. 最近的研究指出這一代的人特別強調過有意義的生活,他們要「賦予他人並指引自己達成更崇高的目標」(Emily Esfahani Smith and Jennifer L. Aaker, “Millennial Searchers,” New York Times Sunday Review, Dec. 1, 2013, 6)。

  28. 見豪惠·洪德,「以聖殿為導向的人民」,聖徒之聲,1995年5月,第3–7頁。

  29. 家譜部門提供的統計資料。

  30. 俄巴底亞書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