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9年
我們豈不都是乞丐嗎?
10月 2014


我們豈不都是乞丐嗎?

不論貧富,我們都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我們的總會大會引進了多麼美妙的一項新元素,能夠用母語演講。做得好,奧得多。

在耶穌早期的傳道,最令眾人震驚的一刻,可能是祂在家鄉拿撒勒的會堂裡,站起來讀出以賽亞以下的這段預言,路加福音的記載寫道:「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1

救主藉此第一次公開宣布祂是彌賽亞的身分,不過這節經文也清楚地指出,耶穌在完成最終的贖罪犧牲及復活的過程中,祂身為彌賽亞最首要的職責是去祝福窮人,其中包括在心靈上貧窮的人。

耶穌從傳道一開始就特別關愛貧困者與弱勢者。祂出生於貧困且弱勢的家庭,也在貧困者居多的環境中長大。我們不清楚祂塵世生活的所有細節,不過祂曾說過:「狐狸有洞,……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2顯然這位創造諸天和大地「及其中的萬物」3的創造主無家可歸,至少成年後是如此。

綜觀歷史,貧窮一直被視為是人類最大且最普遍的挑戰之一。貧窮帶來的顯著痛苦通常是肉體上的,然而對精神和情緒上造成的傷害可能更使人耗弱。不管是哪種情況,這位偉大的救贖主持續不斷地呼籲我們去做的一件事,就是和祂一起去減輕人民所背負的這項重擔。耶和華說,祂必嚴厲審問以色列家族,因為「向貧窮人所奪的都在你們家中。」

祂呼喊道:「你們為何壓制我的百姓,搓磨貧窮人的臉呢?」4

箴言的作者更是一針見血地表明:「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5

在我們的時代,耶穌基督的教會復興還未滿一年的時候,主便命令教會的成員「要照顧貧窮、困苦的人,救助他們,免得他們受苦。」6注意這節經文所用的是祈使句語氣(shall),神在談祂認真看待的事情時,都會用這種語句。

消除世上不平等的這項任務是如此艱鉅,我們隻身一人能做些什麼呢?夫子親自提供了答案。在耶穌遭人背叛和釘十字架之前,馬利亞拿了安葬用的昂貴香膏,膏抹耶穌的頭,加略人猶大嫌這麼做奢侈浪費,就「向那女人生氣。」7

耶穌說:

「為什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

「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8

「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這是多麼簡潔明白的良方啊!有位記者曾經詢問德蕾莎修女,說她在加爾各答這個城市中救助貧民的這項工作毫無希望可言。記者說從統計數據來看,她所做的絲毫沒有起什麼作用。這位了不起的嬌小女士立刻回應說,她的工作是關乎愛,而不是關乎統計數據。縱使仍有不盡其數的人是在她救助的能力範圍,但是她說自己會用她所擁有的一切資源,在她能力範圍去為人服務,來遵守愛神和愛人如己的誡命。她在另一個場合也說過:「我們所做的,宛如滄海中的一滴水,但如果我們不做,滄海也會因少了這一滴水而縮小一點。」9這位記者後來嚴肅地總結說,基督教的精神顯然不講究統計數據。他也推論當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的喜悅,要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人歡喜更大,所以神顯然並不太在乎百分比。10

我們要如何才能「盡自己所能」呢?

我們能做的一件事,誠如便雅憫王所教導的,就是不要吝於分享我們的財物,認為窮人的不幸都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或許有些人的困境確實是自己造成的,但是我們其他人難道不也是這樣嗎?這不正是那位充滿愛心的統治者提問:「我們豈不都是乞丐」的原因嗎?11我們豈不都大聲呼求幫助與希望、以及呼求禱告能得到回答嗎?我們豈不都為所犯的過錯、所闖的禍乞求饒恕嗎?我們豈不都懇求神的恩典能彌補我們的弱點,或至少在我們的情況中慈悲能多過公道嗎?難怪便雅憫王會說,呼求神的憐憫,就會獲得罪的赦免,但是若要保有罪的赦免,就要用愛心對待那些向我們乞求的貧困者。12

除了仁慈對待貧困的人以外,我們也應當為他們祈禱。有一群被聚會弟兄視為「污穢」和「渣滓」──這些是經文裡所用的字眼──的卓倫人,「因為衣著粗劣」而被趕出祈禱崇拜的會堂。摩爾門說,他們「在屬世的物質上貧窮;……在心靈上也貧窮」13──這兩種狀況幾乎總是並存的。他們因衣著襤褸而遭受無理地厭棄,阿爾瑪和愛繆萊克這兩位傳道同伴為此答覆說,無論別人剝奪了他們什麼權益,他們還是可以一直祈禱,不管在田裡、家裡、家族裡、心裡都可以一直祈禱。14

不過,愛繆萊克後來對這群遭到拒絕和驅逐的人說:「你們做了〔祈禱〕後,[你們]若不幫助貧困的人和無衣蔽體的人,不探視患病受苦的人,有 財物卻不分給有需要的人──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禱告也是枉然的,對你們毫無益處,你們就像否認信仰的偽善者一樣。」15這段話多麼令人震驚,提醒我們不論貧富,我們都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為了避免被人指控是在提出不切實際的全球社會計畫,或是在認同乞討這項增長的行業,我只是要再次跟各位重申,我對勤奮、節儉、自立和發展抱負這些原則的尊崇,與各位一樣堅定不移。教會一直期許我們要先自助,之後再尋求別人的幫助。此外,我也不完全曉得你們每一個人應當要如何履行你們的義務,去施助那些向來都不先自助,或者一直都無法自助的人。但是我知道神知道,只要你們真誠地渴望與祈禱,並不斷尋求方法去遵守這條祂不斷重申的誡命,祂必會幫助和引導你們從事門徒所當作的愛心善舉。

各位會明瞭我在此所說的這些難以解決的社會需求,不只是關乎本教會成員而已。值得慶幸的是,主用來幫助我們自己成員的方式簡單多了;所有身體健康的人都要遵守禁食律法。以賽亞寫道:

「我所揀選的禁食……

「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16

我見證,屬靈和屬世方面的奇蹟會臨到奉行禁食律法的人。我也要為臨到我身上的奇蹟作見證。正如以賽亞所記載的,我曾不只一次在禁食時高聲呼求過,而神也確實回應了我,說:「我在這裡。」17因此,請珍惜這項每個月至少一次的神聖特權,並且只要情況允許,就慷慨地繳付禁食捐獻和其他有關人道救濟、教育和傳道方面的捐獻。我應許各位,神會對你很慷慨,而經由你的手得到援助的人必永遠稱你們為有福的。去年有超過七十五萬名教會成員,在盡心盡力的主教和慈助會會長的施助下,得到禁食捐獻的幫助。那代表有許多心懷感激的後期聖徒。

弟兄姊妹們,做這樣的演講,使我不得不承認我在生活中的屬世和屬靈兩方面,都得到了源源不斷的祝福,而那些祝福並不是我努力贏來的、也不是我理應得到的。我和你們一樣,有時候得為財務情況煩惱,但是我不曾匱乏過,甚至不知道窮的感覺是什麼。此外,我不知道為什麼在塵世上,我們的出生環境、健康、教育和經濟上的機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然而當我看到那麼多匱乏的人,我確實明白「要不是神的恩典,我也可能一樣。」18我也知道,雖然我可能不是看守我兄弟的,但我是我兄弟的兄弟,「因為我已獲賜良多,我願付出。」19

為此,我個人要特別讚揚多馬‧孟蓀會長。我跟他共事47年了,在我生命終了前會一直珍惜的一個畫面,就是他在探訪經濟一蹶不振的東德後,穿著居家拖鞋搭機回國的畫面,因為他不僅把第二套西裝外套和其餘的襯衫送人,連腳上的鞋也脫下來送人了。「那報佳音,傳平安的,……這人〔穿著拖鞋,走過機場候機室〕的腳登山何等佳美!」20孟蓀會長一直「盡自己所能」去照顧寡婦孤兒和貧窮苦難的人,比我認識的人任何人做得都多。

主在1831年賜給先知約瑟‧斯密的一篇啟示中說,窮人將來有一天必見到神的國度「在能力和極大榮耀中」來臨,來拯救他們。21願我們都會協助實現那預言,讓耶穌基督真實教會的成員,在能力和榮耀中盡自己所能去拯救所有我們能拯救的人,救他們脫離那束縛他們、並使許多夢想破滅的貧窮,我這樣祈求,奉耶穌基督慈悲的聖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