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9年
因耶穌基督的贖罪而成為堅強
10月 2015


因耶穌基督的贖罪而成為堅強

由於救主的贖罪,祂具有救助的能力,能幫助我們通過塵世的種種痛苦和苦難。

我們今生毫無疑問地都會死亡,也都會背負罪的重擔。耶穌基督的贖罪補救了今生這兩種必然的結果。但是除了死亡和罪之外,我們努力度過今生時,還會面臨許多其他的挑戰。同樣地,由於這項贖罪,救主能提供我們克服這些塵世挑戰所需的力量。這就是我今天的演講主題。

I.

大多數關於贖罪的經文記載,都提到救主打斷死亡的枷鎖以及為我們的罪受苦。在摩爾門經的紀錄中,阿爾瑪的講道教導了這些基本教義。不過他也在經文中給我們最清楚的確證,即救主也曾經歷過祂人民的各種痛苦、疾病和軟弱。

阿爾瑪說明了關於救主贖罪的這個部分:「祂​必​到​各處​去,​受盡​各種​痛苦​、​折磨​、​試探,​以​應驗​祂​要​承擔人​民​痛苦​、​疾病​的​預言」( 阿爾瑪書7:11 ;亦見 尼腓二書9:21 )。

想想看!救主在贖罪的過程中「受盡​各種​痛苦​、​折磨​、​試探」。培道‧潘會長解釋:「祂不須償付代價,也沒有犯錯,然而人類所累積的一切罪惡、悲痛和憂傷、痛苦和羞辱,一切心理、情感和身體上的痛苦全加諸在祂身上——祂經歷了這一切。」1

祂為何要承受「各種」塵世的挑戰呢?阿爾瑪解釋:「祂也要承擔他們的軟弱,使祂的心腸能因肉身而滿懷慈悲,這樣祂才能因肉身,了解如何依照祂人民的軟弱來救助他們」( 阿爾瑪書7:12 )。

舉例來說,使徒保羅宣告,因為救主「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 希伯來書2:18 )。同樣地,雅各‧傅士德會長曾教導:「由於救主忍受過我們無法感受或體驗的萬般痛苦,祂可以幫助軟弱的人變得堅強。」2

我們的救主「因肉身」而經歷、忍受了塵世中所有的挑戰,所以祂「因肉身」可得知該如何「依照祂人民的軟弱救助〔也就是寬慰或幫助〕他們」。因為祂願意經歷所有這一切,以達到贖罪的必要條件,所以祂知道我們的苦楚、心痛、誘惑和痛苦。也因為如此,祂的贖罪讓祂有能力救助我們——給予我們能承受一切的力量。

II.

關於贖罪這項必要的力量,阿爾瑪在 第七章 的教導是所有經文中最清楚的,不過,所有的神聖經文中也都教導了這一點。

耶穌在傳道一開始便說明,祂被差遣來是要「醫好傷心的人」( 路加福音4:18 )。聖經常常告訴我們,祂醫治人民「的病」( 路加福音5:157:21 )。摩爾門經記載祂醫治「有任何病痛的」人( 尼腓三書17:9 )。馬太福音中解釋,耶穌醫治人民,「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 馬太福音8:17 )。

以賽亞教導,彌賽亞會擔當我們的「憂患」和「痛苦」( 以賽亞書53:4 )。以賽亞也教導,祂會鞏固我們:「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 ( 以賽亞書41:10 )。

因此,我們唱:

須聽主今說道,你不要懼怕,

我永遠護庇你在翅膀之下。

總賜你有力量能站立得住,

我全能的右手,常將你保護。3

使徒保羅在提到一些他個人的塵世挑戰時寫道:「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腓立比書4:13 )。

因此我們了解,由於救主的贖罪,祂具有救助的能力,能幫助我們通過塵世的種種痛苦和苦難。有時,祂會運用能力治癒某種軟弱,不過,按照經文的教導和我們的經驗,有時祂救助的方式,是賜給我們力量或耐心來忍受我們的軟弱。4

III.

我們的救主曾經歷並承受過哪些塵世的痛苦、苦難和軟弱呢?

Image
遭受苦難的婦女

我們都曾經歷過痛苦、苦難和軟弱的時刻。除了因自己的罪造成的結果之外,今生也充滿許多掙扎、心痛和苦難。

Image
造訪醫院

我們和所愛的人會罹患疾病。我們每個人有時也會經歷重大傷害,或其他身體、心理上的狀況所帶來的痛苦。所有的人都會因親人的死亡而痛苦、哀傷。每個人都會在個人職責、家人關係或職業方面有失敗的經驗。

Image
擔憂的父母

當配偶或子女拒絕我們所知道的真理,偏離正道時,我們都會承受極大的壓力和痛苦,就如耶穌令人難忘的浪子比喻中的父親一樣(見 路加福音15:11–32 )。

如同詩篇作者所宣告:「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 詩篇34:19 )。

因此我們的聖詩包含了這項真實的保證:「地上沒有上天無法治癒的悲傷。」5 治癒我們的就是救主和祂的贖罪。

Image
不和善的青少年

對青少年來說,當同儕似乎自顧自地共享歡樂的關係和活動,卻刻意排斥他們時,這種被拒絕的感覺特別難受。對青少年和成人而言,種族和民族的偏見會造成另一種排擠效應,令人痛苦。生命中還有許多其他的挑戰,諸如失業,或顛覆了我們原訂計畫的情況。

Image
行動不便的兒子和他的父親

我現在說的塵世的軟弱,都不是因為罪而造成的。有些人出生就因身體上或心理上的障礙而受苦,那些愛他們、照顧他們的人也很吃力。對許多人來說,憂鬱症很痛苦,也可能是一種長期的障礙。另一種痛苦則是處於單身的狀況。因這樣的狀況而受苦的人應當記住,我們的救主體會過這種痛苦,透過祂的贖罪,祂提供力量讓我們可以承受這些考驗。

對我們屬世和屬靈生活最具傷害力的莫過於習癮。像色情或毒品這類的習癮多半是犯罪的行為所造成的。即使曾經一度悔改,習癮可能仍然存在。這種使人喪失能力的束縛也能藉由救主提供的堅定力量而得到紓解。那些因犯罪而坐牢,身陷嚴峻挑戰中的人,也同樣能獲得解救。最近有一位面臨這種處境的人,在信中見證這股力量如何臨到他:「我知道我們的救主就在走廊上行走,我經常在監獄的圍牆內感受到基督的愛。」6

Image
監獄中的男子

我喜愛我們的詩人朋友愛瑪‧泰尼的見證。她在一首聖詩歌詞裡寫道:

何處尋覓平安?

何處得安慰?

當我求助無門,何處得醫治?

當我內心傷痛、怨恨或憤怒,

獨自探索靈魂,

何處求助?

痛苦日漸加深,

我日益軟弱,

我渴望知道我該何去何從?

何處有手靜靜撫平我傷口?

誰,有誰能明白?

唯有救主。 7

Image
基督的雕像

IV.

誰能透過耶穌基督的贖罪得到救助、成為堅強呢?阿爾瑪教導,救主會承擔「 〔祂〕人民〔的〕 痛苦、疾病」並「救助 祂的人民 」( 阿爾瑪書7:11,12 )。在這個應許中,誰是「祂的人民」呢?是所有的世人,也就是所有透過贖罪而享有復活的人嗎?或是只有透過教儀和聖約而有資格的精選僕人?

人民 這個詞在經文中有許多意思。救主會救助「祂的人民」,與這項教導意思最貼切的,就是阿爾瑪後來的教導,他說:「神關心每一個民族,無論他們在什麼地方」( 阿爾瑪書26:37 )。這也是天使宣布嬰孩基督的誕生時所指的人民,即「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 路加福音2:10 )。

由於救主在塵世贖罪的經驗,使祂能夠安慰、醫治並鞏固各地所有的男女,但我相信,祂只會對那些尋求祂、請求祂幫助的人這麼做。使徒雅各教導:「務要在主前自卑,主就必叫你們升高」 ( 聖經雅各書4:10 )。我們相信祂並祈求祂協助時,才有資格獲得這項祝福。

有數百萬敬畏神的人向神祈求能脫離苦難。我們的救主已經啟示,祂「降至萬物之下」( 教約88:6 )。尼爾‧麥士維長老曾教導:「祂曾『降至萬物之下』,因而完全體會了人類所受的一切痛苦。」8 我們甚至可以說,因為祂降至萬物之下,所以祂是能提升我們,給予我們所需的力量來忍受苦難的最佳人選。我們只需要祈求。

Image
坐在桌邊的一家人

主多次在現代啟示中宣告:「因此,你們若向我祈求,你們就必得到;你們若叩門,就必給你們開門」(例如 教約6:511:5 ;亦見 馬太福音7:7 )。的確,由於天父和祂的愛子耶穌基督包羅萬象的愛,祂們會聆聽並適當地回答所有憑信心尋求祂們的人。如使徒保羅所寫的:「我們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他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 提摩太前書4:10 )。

我知道這些事都是真實的。我們救主的贖罪不僅僅是保證我們所有的人都會復活而不死,更給了我們機會藉由悔改和洗禮洗淨我們的罪。祂經歷過我們今生所有的軟弱,因此祂的贖罪也提供我們機會,去呼求祂給我們力量,好能背起塵世的重擔。祂知道我們的痛苦,祂隨時都會幫助我們。如同那好撒馬利亞人,祂發現我們受傷倒在路邊,就會包紮我們的傷處,照顧我們(見 路加福音10:34 )。耶穌基督和祂的贖罪那醫治和強化的能力,是給所有祈求祂的人的。我見證這一點,也為讓這一切成真的救主作見證。

總有一天,所有世上的重擔都會消失,再也不會有痛苦(見 啟示錄21:4 )。我祈求我們都會了解救主的贖罪所帶來的希望和力量,也就是不死的保證、永生的機會,只要我們願意祈求,就能獲得這份支持著我們的力量,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培道‧潘,「救主無私、神聖的犧牲」, 利阿賀拿 ,第38頁。

  2. 雅各‧傅士德,「我們最大的希望:贖罪」,2002年1月, 利阿賀拿 ,第22頁。

  3. 「穩當根基」, 聖詩選輯 ,第41首。

  4. See, generally, Jeffrey R. Holland, Christ and the New Covenant: The Messianic Message of the Book of Mormon (1997), 223–34;大衛‧貝納,「贖罪與塵世生命的旅程」,2012年4月, 利阿賀拿 ,第12頁;Bruce C. Hafen and Marie K. Hafen, “‘Fear Not, I Am with Thee’:The Redeeming, Strengthening, and Perfecting Blessings of Christ’s Atonement,” Religious Educator, vol. 16, no. 1 (2015), 11–31, especially 18–25; Tad R. Callister, The Infinite Atonement (2000), 206–10.

  5. “Come, Ye Disconsolate,” Hymns, no. 115.

  6. 出自2014年巴比‧海爾斯主教收到的一封信;他負責猶他州中部矯正機構的亨利分會。

  7. “Where Can I Turn for Peace?” Hymns, no. 129.

  8. 尼爾‧麥士維,「施基督贖罪之血」,1998年1月, 聖徒之聲 ,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