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美妙的恩賜:聖餐
2018年8月


美妙的恩賜:聖餐

摘自2017年9月26日,楊百翰大學愛達荷分校祈禱會講辭:「歸向基督」。

祈求你在領受聖餐、記得救主時,會得到更新。

圖像
婦女領受聖餐

在法國巴黎聖殿於2017年5月21日奉獻之前,我們有機會在2017年4月期間協助開放日活動。聖殿廣場上樹立了一座美麗的基督像,是丹麥雕刻家伯德·多維森在1838年的原始傑作之複製品。這座雕像是庭園的焦點,也向所有訪客宣告我們對耶穌基督的信仰。雕像的莊嚴、宏偉和氛圍令人著迷。訪客深受這座復活之主的雕像所吸引,經常想要站在那裡拍照留念。

這座雕像常被稱為Christus Consolator(安慰者基督),Consolator就是安慰者的意思。1安慰就是在他人感到憂傷或失望的時候安撫、慰藉他們,對他們表示同情、憐憫和惻隱之心。2對我們來說,基督像傳達了救主的這些神聖特質。

原始的安慰者基督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聖母教會(Vor Frue Kirke)。這座基督像放置在一個圓柱型的壁龕中,十二使徒的雕像則圍繞在旁,雕像的上方和下方都刻了著名的聖經章句。

圖像
基督像

在頂端,兩根柱子上方的嵌板上刻了這句丹麥文:「DENNE ER MIN SØN DEN ELSKELIGE HØRER HAM」。意思是:「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

耶穌上山在彼得、雅各、約翰的面前改變形像時,神,也就是我們的天父,親口說了這句話。這節完整的經文是:「有一朵雲彩來遮蓋他們;也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馬可福音9:7)。

安慰者基督站的基座上,則刻了這句丹麥文:「KOMMER TIL MIG」。也就是:「到我這裏來。」對我們來說,「到我這裏來」是救主說過最懇切、也最重要的一句話了。

這節完整的經文是:「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28)。

這座原始的安慰者基督雕像上,有著父的邀請,要我們聽祂的獨生子,也有子的邀請,要我們到祂那裡去。祂們完全合一地邀請所有的人來聽、來到祂們那裡。

這就是我們重返天家的道路。「我們信經由基督的贖罪,全人類都可以藉著服從福音的律法和教儀而得救」(信條第3條)。每個人都必須接受復興的福音,才能完全到耶穌基督那裡。我們藉著「對耶穌基督及其贖罪的信心、悔改、洗禮、接受聖靈恩賜和持守到底,來……接受復興的福音」。3

基督的教義

這就是父與子共同的信息。祂們希望天父的所有兒女都遵循基督的教義。為了避免產生混淆,我要說明,「基督的教義」和基督的福音指的是同樣的意思。

為了強調父與子針對基督的教義所提出的信息是一致的,讓我們來看看這張表。

尼腓二書第31章

尼腓三書第9章

尼腓三書第11章

尼腓三書第27章

總計

信心

1

2

5

1

9

悔改

5

4

4

3

16

洗禮

13

2

13

3

31

聖靈

8

2

6

1

17

持守

3

0

0

3

6

14

5

20

25

64

我們知道,這裡提到的幾章經文(尼腓二書第31章尼腓三書第9章尼腓三書第11章尼腓三書第27章),都包含了基督的教義。這幾章經文經常提到信心、悔改、洗禮、聖靈和持守到底,這張表上列出了這些詞分別被提到的次數。各位可以看得出來,信心被提到了9次,悔改16次,洗禮31次,聖靈17次,持守到底6次。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幾章也提到「父」許多次。明確來說,祂實際上被提及64次,比洗禮被提及的次數還多。4我們可以從這一點知道,基督的教義是父與子共同的教義。

讓我們來仔細看看幾個提到「父」的地方。

「父說:你們要悔改,你們要悔改,並奉我愛子的名受洗。

「子的聲音也臨到我說:凡奉我的名受洗的,父必賜給他聖靈,像賜給我一樣;因此,來跟隨我,並且做你們看見我所做的事。……

「我〔尼腓〕聽見父的聲音說:是的,我愛子的話是真實可靠的。凡持守到底的必得救」(尼腓二書31:11-12,15)。

父、子和聖靈都見證這是唯一的道路。

父與子呼應了馬太的話,告訴我們應該要歸向基督,負祂的軛,因為我們的重擔可以減輕,我們可以找到安息。我們都背負著重擔,這擔子可能是罪、憂傷、習癮、疾病、內疚或羞愧。在遭遇這些困難的時候仰望基督,將帶來治癒、希望和安慰。

基督的教義,也就是信心、悔改、洗禮和聖靈的恩賜,並不是只需要經歷一次的事件。我們的神學理論教導,透過一再「完全依賴」基督的教義和功勞(尼腓二書31:19),我們才能成為完全。這就是說,我們在一生中要不斷重複進行基督教義中的步驟。每個步驟都立基於前一個步驟,而且需要一直不斷重複按照這個順序進行。

我們越運用信心,信心就會越堅強。我們若繼續致力悔改,就會進步。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從偶爾體會到聖靈,進步到一直有聖靈為伴。除此之外,我們在一生中可以學習耶穌基督的品格,並培養相同的特質。5我們變得越來越像祂的同時,心也會改變,因而能夠持守到底(例見尼腓二書31:2-21尼腓三書11:23-3127:13-21摩羅乃書4:35:26:6教約20:77,7959:8-9)。

我們不難看出要如何在一生中重複進行基督教義中的所有步驟,日益增進。但是洗禮呢?畢竟,我們只為自己接受一次洗禮。

圖像
傳遞聖餐

聖餐——主的晚餐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應該考查十二使徒定額組雅各·陶美芝長老(1862-1933)所寫的神學巨作,信條一書。這本書首次在1899年發行,為後來世世代代的讀者和研究者回答了有關教會及其基本教導的問題。

我們可以在目錄中看到,除了導言那一章之外,每一章都和十三信條中的一條有關。6有些信條涵蓋的篇幅不止一章,但是每一章都和一條信條有關。

有意思的是,標題為「聖餐——主的晚餐」的第9章,正好緊接在有關聖靈的那一章之後。7陶美芝長老將聖餐和信條第四條連結了起來。

他在第9章的開頭寫道:「在我們研究信條第四條中所特指的福音原則和儀式時,對主的晚餐的聖餐這題目應特別的注意,所有藉著遵守信心,悔改,和水與聖靈的洗禮等必要條件而成為基督教會的成員的人們,都必須遵守這一個儀式。」8

記得這段話,我們便可以了解陶美芝長老為什麼將聖餐與信條第四條作連結了。聖餐是每個人在被證實為教會成員之後,需要接受的下一個教儀。

聖餐是一位男性在接受麥基洗德聖職之後,需要接受的下一個教儀。

聖餐是一個人在聖殿接受恩道門之後,需要接受的下一個教儀儀。

聖餐是一對夫妻印證之後,需要接受的下一個教儀。

聖餐是我們需要接受的下一個教儀。聖餐是對耶穌基督有信心、悔改,並在生活中感受聖靈的影響力的關鍵,也是我們更新洗禮聖約和祝福的機制。

指導手冊第二冊指出:「教會成員被命令要常常聚在一起領受聖餐,以一直記得救主,並更新洗禮的聖約和祝福。」9各位可能會問:「哪些祝福?」能一直享有聖靈的恩賜當然是洗禮的祝福。但是,洗禮的潔淨效果,這項教儀最美好的祝福之一,也會被更新嗎?

我們可以思考總會會長團達林·鄔克司會長的這段話:「我們受吩咐,要悔改我們的罪,帶著破碎的心和痛悔的靈來到主前領用聖餐。……我們……證明我們願意承受耶穌基督的名,一直記得祂,遵守祂的誡命。我們遵守這個聖約的時候,主就會更新我們洗禮所得到的潔淨效果。我們就變得潔淨,而且能夠一直有祂的靈與我們同在。」10

不過,我們要注意,「聖餐的制定並非作為一種獲得赦罪的特定的方法。」11換句話說,你不可以故意在星期六晚上犯罪,然後期望在星期日領用一片麵包和喝一點水,就奇蹟般地被寬恕。悔改是一個更複雜的過程,需要感到懊悔並棄絕罪;救主痛惡預謀的悔改。

配稱領受聖餐,讓我們有資格領受耶穌基督的潔淨大能,12這就是我們「保守自己不為世俗所玷污」(教約59:9)的方法。主晚餐中的聖餐適當地跟在洗禮之後,讓後期聖徒能一再實踐基督的教義,朝向完全邁進。

要走上這條路,就要在洗禮和接受聖靈之後,持續不斷地參與聖餐這項教儀。在準備領受聖餐前,必須預先思考、全神貫注。如果你匆忙地趕時間、用手機傳簡訊,或是因為其他事物分心,就不能寄望有個靈性的聖餐經驗。

所以,請早一點到教會。聖餐聖詩開始演奏時,要確定你的心思專注在救主、祂的贖罪、祂的愛和祂的憐憫之上。祈求你在領受聖餐、記得祂的時候,會得到更新。

盧安達的教訓

1994年,盧安達發生了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在60到90天內,有六十到九十萬之間的人遇害。

最後,教會在首都吉佳利成立了一個分會,雖然沒有全部時間傳教士,卻發展得很好。2011年,我們在東南非區域服務時,遺憾得知教會在盧安達的註冊是無效的,也就是說,我們當時以教會的名義運作是違法的。我們也得知,那座由兩層樓住家改造的教堂沒有被歸入適當的分區,因此不得用來舉行教會聚會。區域會長團與十二使徒定額組中的負責聯絡人商議之後,沉痛地決定關閉該分會,成員再也無法參加教會聚會了。

吉佳利、鹽湖城及南非約翰尼斯堡的律師開始竭力要解決這個問題,而聖徒在這段期間內也不斷詢問什麼時候可以再聚會。幾個月過去了,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也沒有進展。

大約10個月之後,我們飛到吉佳利拜訪這些聖徒,想要提振他們的精神。去到那裡之前,我們請求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定額組在每週召開的會議裡,將這件事放在聖殿祈禱名單中。

在預定要從約翰尼斯堡前往吉佳利之前的星期二,我們接獲通知,盧安達政府破天荒地准許教會在吉佳利暫時註冊。之後,在同一週的星期四,分區委員會授予教會豁免權,不用遵守分區規定。吉佳利的聖徒在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又能再度在我們的教堂中聚會了。

這的確是個奇蹟!我們迅速地通知成員,讓他們知道分會將在星期日舉行聚會。我們在星期五抵達,並邀請成員來教會。星期日一到,所有的成員——全體到齊——還有他們的許多朋友也都來到了教會。他們早早抵達,渴望重聚。祝福及傳遞聖餐的時候,我們都體會到一種獲得更新、重新振奮和被潔淨的非凡靈性。

我們記得自己在聚會中思索著,為什麼我們在每週領受聖餐的時候,沒有感受到相同的靈性呢?我們環顧四周的聖徒,領悟到他們帶著對聖餐的渴求前來。他們的信心、勤奮和耐心為我們所有的人帶來祝福。於是我們誓言,以後無論何時再領受聖餐,一定都要牢記這次和吉佳利聖徒在一起的經驗,我們決心也要渴求領受聖餐的祝福。

各位都記得,救主在尼腓人中制定聖餐後告訴他們,聖餐是讓他們自己建立在祂的磐石上的關鍵。祂說:

「我賜給你們一條誡命,你們應當做這些事〔領受聖餐〕;如果你們常常做這些事,你們就有福了,因為你們就建立在我的磐石上了。

「但是你們之中,無論誰做得比這些更多或更少,就不是建立在我的磐石上,而是建立在沙土的基礎上;雨水降下、洪水來到、風吹打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必倒塌」(尼腓三書18:12-13)。

聖餐是我們每個星期日都可以接受的美妙恩賜,能幫助我們在塵世進步。透過聖餐,我們經歷了基督教義中的一個要素,讓我們與救主更接近,並在生活中體會祂的愛與寬恕。我們很感謝每週有這些時刻,幫助我們將專注力保持在救主身上。

「特地為我」

一位南非朋友跟我們分享她如何領悟這一點。在黛安還是新歸信者的時候,她在約翰尼斯堡外的一個分會參加聚會。某個星期日,她坐在會眾當中,由於會堂的格局設計,使得傳遞聖餐的執事沒看到她。黛安很失望但沒說什麼。另一位成員注意到這項疏忽,在聚會後將此事告訴分會會長。主日學開始的時候,有人邀請黛安到一間空的教室。

一位聖職持有人走進來,他跪下來祝福一些麵包,然後把一塊麵包遞給黛安;她吃了。他再次跪下來祝福一些水,然後把一小杯水遞給黛安;她喝了。有兩個想法接連浮現在黛安的腦海裡:「喔,他〔那位聖職持有人〕特地為我做這件事。」然後是「喔,衪〔救主〕特地為我做這件事。」黛安透過聖餐感受到天父對她獨有的愛。

圖像
聖餐盤

領悟到救主特地為她犧牲,幫助她感覺到接近救主,使她充滿強烈的渴望——不單只在星期天,而是每天都要在心中有這種感覺。她領悟到,雖然她是坐在會眾當中領受聖餐,但是她每個星期天所重新更新的聖約是屬於她個人的。聖餐持續幫助黛安感受到神的愛的力量、察覺到主在她生活中的影響,並讓她更接近救主。13

我們的邀請和摩羅乃所提出的邀請一樣:

「是的,歸向基督,在祂裡面成為完全,摒棄一切邪惡;如果你們摒棄一切邪惡,盡能、盡意、盡力愛神,那麼祂的恩典對你們是足夠的,使你們能藉著祂的恩典在基督裡成為完全,如果你們藉著神的恩典在基督裡成為完全,你們決不可能否認神的大能。

「還有,如果你們藉著神的恩典在基督裡成為完全,不否認祂的大能,那麼你們就可藉著神的恩典,憑著基督所流的血,也是在父的聖約中免除你們的罪惡的血,在基督中被聖化,那樣你們便成為神聖而沒有污點」(摩羅乃書10:32-33)。

我們若實踐基督的教義,將聖餐視為洗禮和接受聖靈之後要持續不斷參與的教儀,這件事就會發生。我們便能藉此「完全依賴那位有拯救大能者的功勞」(尼腓二書31:19)。我們非常感謝聖餐,因為聖餐每週教導、提醒我們,救主為我們做了什麼。我們非常感謝救主,因為我們知道祂特地為我們每一個人贖罪。

救主對尼腓人講話時,提到了在雨水、風和洪水來到,而不是假如風雨來到。事實上,雨水、風和洪水會臨到每個人。但是,祂告訴我們,建立在祂的磐石上的方法,就是在領受聖餐時仰望祂(見尼腓三書15:918:1)。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有猶豫是否要去教會領受聖餐的時候。如果還沒發生,以後也一定會發生。但是,要知道這點:如果你跟從救主的指示,懷著破碎的心和痛悔的靈領受聖餐,祝福就會傾注在你身上,讓你保持堅定、穩固,建立在耶穌基督的穩當基石上。決定這麼做會對你產生永恆的影響,你就能將自己建立在我們信心的創始者和完成者,耶穌基督身上。

註:

  1. See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11th ed. (2003), “consolator.”

  2. See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console.”

  3. 宣講我的福音:傳道服務指南(2004),第1頁。

  4. 包括明確指稱神的代名詞祂(的)。

  5. 宣講我的福音,第6章,第115-126頁。

  6. 見雅各·陶美芝,信條第十二版(1988),第v-ix頁。

  7. 見陶美芝,信條,第vi頁。

  8. 陶美芝,信條,第166頁。

  9. 指導手冊第二冊:管理教會(2010),2.1.2.

  10. 參閱達林·鄔克司,「基督的特別見證人」,2001年4月,利阿賀拿,第14頁。

  11. 陶美芝,信條,第170頁。

  12. 見達林·鄔克司,「聖餐聚會及聖餐」,2008年11月,利阿賀拿,第17-20頁。

  13. 見戴爾·瑞隆,「才能吸引所有的人接近我」,2016年5月,利阿賀拿,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