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進修班
第3單元:第1天,教義和聖約第3篇;第10篇


第3單元:第1天

教義和聖約第3篇第10篇

導言

自1828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先知約瑟·斯密住在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進行金頁片翻譯的工作。一位名叫馬丁·哈里斯的富有農夫兼商人,在約瑟翻譯摩爾門經時擔任抄寫員。馬丁比約瑟年長22歲,他給了約瑟和愛瑪美金50元(這在當時是為數可觀的金額)讓他們遷移到愛瑪家人居住的哈茂耐,以便在約瑟翻譯頁片時給予支援。在1828年2月,約瑟允許馬丁將頁片上的文字抄下來,帶去給紐約市的兩位學者驗證其真實性(見約瑟·斯密——歷史1:63-65)。馬丁對於頁片翻譯工作的熱衷和資助,讓他的妻子露西·哈里斯越來越感到擔憂。她和其他人開始向馬丁施壓,要他拿出頁片存在的證據。馬丁為了消除他們的疑慮,在6月中旬請求約瑟讓他把已完成的116頁手稿拿給他們看,當作證據。

教義和聖約3:1-3

約瑟·斯密學習到,神的事工不會挫敗

想一想,在哪些情況下你可能會受到誘惑去聽朋友的話,而不聽從天父的勸告或誡命。比方說,你可能受到誘惑,讓朋友抄你的作業,或者跟朋友一起觀賞不適當的電影或網路上的影片。當朋友要求你去做一件你明知是錯的事情時,為什麼往往難以拒絕?

在1828年6月中旬以前,先知約瑟·斯密由馬丁·哈里斯擔任抄寫員,從金頁片翻譯了116頁手稿。馬丁請求約瑟允許他帶這份手稿「讀給他的朋友聽,〔或許〕他能說服他們相信這是真實的」(Histories, Volume 1: Joseph Smith Histories, 1832–1844, vol. 1 of the Histories series of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2012], 15)。約瑟帶著馬丁的請求向主祈禱,神給他的答覆是不可將這份手稿交給別人。馬丁說服約瑟再次求問——結果,主第二次拒絕了。馬丁又說服約瑟再去求問,在第三次求問主時,主允許讓馬丁帶走手稿,只要他同意只給他的妻子和幾個選定的家人看。然而,馬丁違背誓約,這份手稿也遺失了。由於約瑟沒有接受主最初的忠告,而將「神聖的東西交到惡人手中」(教約3:12),摩羅乃從先知那裡取走頁片、烏陵和土明。然而,約瑟被告知,只要他「謙卑並悔改」,就能再次取得這些物品(Lucy Mack Smith, History of Joseph Smith by His Mother, ed. Preston Nibley [1958], 134)。

圖像
馬丁·哈里斯

依據你對馬丁·哈里斯的認識,以及你所知他為約瑟·斯密所做的一切,你認為既然神在約瑟前兩次求問時已經給了明確的回答,約瑟為何仍一直求問神,是否能讓馬丁帶走手稿?

這116頁手稿遺失後,先知的靈魂經歷了極大的痛苦。1828年7月,摩羅乃暫時將烏陵和土明還給約瑟,為的是在教義和聖約第3篇所接受的啟示。閱讀教義和聖約3:1-3,將神在這幾節經文中對先知約瑟·斯密啟示的真理劃記下來。

我們從這幾節經文學到,神的目的絕不會挫敗。教義和聖約3:1提到的挫敗是受阻而無法完成的意思,了解其詞意對你會有幫助。

  1. 在經文研讀日記中,寫下這項真理在那段時間如何一直安慰著約瑟·斯密。你認為,讓盡心盡力事奉主的人也了解神的目的絕不會挫敗,為什麼很重要?

教義和聖約3:4-15

主斥責約瑟·斯密,並勸誡他要悔改

雖然主安慰了約瑟,祂還是希望祂的年輕先知能了解自己所犯的錯及其後果。閱讀教義和聖約3:4-6,找出可能會讓約瑟·斯密聽了心裡難受的字句。

現在閱讀教義和聖約3:12-15,找出約瑟的行為在主的眼中為何非常嚴重。這可以幫助你了解主說馬丁·哈里斯是一個「惡人」(教約3:12)的意思。馬丁不是一個喜歡犯罪、不悔改或不道德的人。但是,他屈服在自己的弱點下,包括驕傲,而犯了罪。在教義和聖約3:13,請注意主說明了馬丁為何邪惡。

主提醒約瑟,在他受到馬丁·哈里斯的壓力時,原本應當怎麼做。閱讀教義和聖約3:7,根據主對約瑟·斯密的忠告,完成以下這項真理的填空:我們應當怕神甚於你可以將第7節中教導這項原則的詞句劃記下來。

十二使徒定額組陶德·克理斯多長老的以下解釋,能幫助你更了解這項真理:

圖像
陶德·克里斯多長老

「有許多經文勸告人們要敬畏神。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通常把敬畏解釋為『尊重』、『尊敬』或『愛』,也就是說,敬畏神表示愛神或尊重祂和祂的律法。這樣的解讀或許常常是正確的,但我在想,敬畏一詞有時會不會並非真的意味害怕,就如先知談到他很害怕會因違反神的誡命而冒犯神那樣。……

「……我們應當非常愛祂、尊敬祂,所以我們會害怕去做在祂眼中看是錯誤的事,無論別人有何意見或施加任何壓力」(“A Sense of the Sacred” [Church Educational System fireside for young adults, Nov. 7, 2004], 6–7)。

  1. 在經文研讀日記中,說明敬畏是愛和尊敬,是害怕冒犯神;如克理斯多長老所說的,這能幫助我們即使受到旁人的壓力也能作出正確的決定。

約瑟·斯密得知,如果他聽從神第一次對馬丁·哈里斯的請求所作的回答,神會怎麼做。將教義和聖約3:8的這項保證劃記下來。

  1. 根據你在教義和聖約3:8學到的事,在經文研讀日記中完成這項「如果——就」的原則:如果我們忠於主的誡命,就……

想一想你曾在何時選擇了遵從主的誡命,而非聽從他人的勸說或影響。你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已經看到這項應許的實現?

  1. 在本課一開始,我們請你想一想你可能在哪些情況下受到誘惑,去聽朋友的話而不聽從天父。在經文研讀日記中,說明你在教義和聖約3:8中學到的真理,在你受到誘惑或承受壓力要你去做你明知是不對的事情時,對你有何幫助。

閱讀教義和聖約3:9-11,找出即使約瑟·斯密犯了嚴重的錯誤,主仍給他什麼應許。想一想,當我們犯罪或犯錯時,這項應許如何適用於我們。

教義和聖約3:16-20

主說明了祂對摩爾門經的目的

教義和聖約3:16-20說明了主對摩爾門經的目的。閱讀這幾節經文,找出約瑟·斯密所做的工作為什麼對主和祂的人民都非常重要。

教義和聖約10:1-4

主恢復了約瑟的翻譯恩賜

摩爾門經的頁片及烏陵和土明還給先知約瑟·斯密不久後,他接受了來自主的指示,知道該如何處理與遺失的手稿相對應的那部分頁片。主命令約瑟不要重新翻譯那部分,並揭露了撒但要毀壞神的事工的計謀。祂接著命令約瑟翻譯尼腓小片來取代遺失的116頁手稿的資料,並解釋摩爾門經的目的,以及此書在建立祂的教會上所扮演的角色。

教義和聖約10:1-2,主提醒約瑟為何要將他的翻譯能力取走,以及他所犯的錯造成什麼結果。閱讀教義和聖約10:3-4,找出主在約瑟·斯密再次開始翻譯時,給他的忠告。

約瑟對於遺失手稿深感懊悔,這如何影響他後來想要更努力去做他的翻譯事工?主知道約瑟·斯密生活中有其他優先事項,例如照顧他的妻子及維持生計,因此勸告他不要超過自己的力量去工作或翻譯。不要超過自己所能而跑得太快,這項勸誡能如何指引你?

教義和聖約10:5-37

撒但企圖毀滅約瑟·斯密並毀壞神的事工

撒但對我們的企圖,與圖中的網羅或陷阱有何相同之處?

圖像
放著乳酪的捕鼠器

閱讀教義和聖約10:5,找出主命令先知約瑟·斯密做什麼事來避開撒但的陷阱。(教義和聖約10:5是一條精通經文。)

根據教義和聖約10:5有關祈禱可以帶來祝福的教導,完成以下這項原則填空:只要我們一直祈禱,你可以把教義和聖約10:5中教導這項原則的字句劃記下來。

主警告約瑟,撒但已設下陷阱要毀滅先知並毀壞神的事工。閱讀教義和聖約10:6,10-19,找出惡人占有馬丁·哈里斯帶回家的那份手稿,他們的計畫為何。

教義和聖約10:20-29,主談到撒但的勢力在偷竊這116頁手稿的人身上。祂也揭露了撒但的目的。我們從這幾節經文中學到,撒但想要毀壞主的事工,毀滅我們的靈魂。

  1. 了解撒但的意圖和手段,如何幫助你避開及逃離他的陷阱?在經文研讀日記中寫下一項計畫,你可以做哪些事來避開及逃離他的陷阱,例如,如果不道德的影像突然出現在眼前要避免觀看,或者避免去你明知該遠離的地方。

我們在教義和聖約10:30-37學到,由於惡人的計畫是要毀壞神的事工和約瑟·斯密的好名聲,所以主命令先知不要重新翻譯已遺失手稿那部分的頁片。

教義和聖約10:38-45

主命令約瑟·斯密翻譯尼腓片

閱讀教義和聖約10:38-42,找出主告訴先知約瑟·斯密要翻譯哪些內容,來取代已遺失手稿上已翻譯出來的頁片部分。

遺失的文件包含摩爾門所節錄的尼腓大片上的李海書翻譯(涵蓋西元前600年到西元前130年)。尼腓受啟發寫下尼腓小片,而摩爾門受啟發將尼腓小片納入他的紀錄,這是為了一個他們不完全明白的「睿智的目的」(見尼腓一書9:5摩爾門語1:3-7)。尼腓小片內容涵蓋了與李海書大約同一段時間(從西元前600年到西元前130年)。

知道神早在手稿遺失數千年前就已預備了方法來彌補那116頁遺失的手稿,如何幫助你更信賴祂?

教義和聖約10:46-70

主說明了摩爾門經的目的,以及此書在建立祂的教會上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在教義和聖約10:46-70學到,主保存並促成了摩爾門經在我們這個時代問世,藉此回答了祂忠信的尼腓門徒的祈禱。主教導先知約瑟·斯密,摩爾門經「顯露〔祂〕教義的許多真諦」(教約10:62)。救主以這些教義要點為根基,在末世建立祂的教會。

圖像
精通經文圖示
經通經文——教義和聖約10:5

  1. 再讀一次教義和聖約10:5,然後在經文研讀日記中寫下祈禱曾在何時幫助你戰勝撒但。

  2. 將以下句子寫在經文研讀日記中的今日作業下面:

    我已研讀教義和聖約第3篇第10篇,完成本課的日期為(日期)。

    我想和教師分享的其他問題、想法及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