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資源
第4課:應付婚姻中的挑戰


4

應付婚姻中的挑戰

目標

幫助學員學習丈夫和妻子必須一起努力面對挑戰,而且他們能選擇以耐心愛心來面對它,而非挫折或憤怒。

準備

  1. 復習「你身為教師的職責」中所提到的原則(本手冊第ⅸ-ⅹⅰ頁)。在準備教導時,找出方法應用這些原則。

  2. 閱讀課程中的粗體字標題,這些標題列出本課程所提到的教義和原則。準備課程時,要包括在一週中沉思這些教義和原則。尋求聖靈的指引來決定你應強調哪些部分以符合學員的需要。

  3. 研讀第19頁中的經文章節,準備好在課堂中討論。

  4. 若有家人家庭晚會資料課本(31106 265),研讀第240-241頁的「解決婚姻衝突」。考慮在課程中引用這篇文章。

課程發展建議

所有的夫妻都會面臨考驗。

分享七十員布司哈芬長老下面所說的故事:

「〔一位〕新娘在她大喜之日時高興地說:『媽,我已經走到我所有麻煩的盡頭了。』她母親回答道:『是啊,不過,是哪一邊的盡頭呢?』」(見1997年1月,聖徒之聲第28頁)。

  • 結婚後,夫妻可能會遇到哪些麻煩或困難?(考慮將學員的回答列在黑板上。答案可能包含下面所列出的項目。)

    1. 意見不合

    2. 自私

    3. 受傷害的感覺

    4. 健康狀況惡劣

    5. 沒有兒女

    6. 衰老

    7. 有殘障的家庭成員

    8. 當子女離家後,試圖找回成就感

    9. 所愛的人去世

    10. 財務問題

    11. 迷失的子女

    12. 天災

指出有些挑戰是婚姻關係中的問題所產生的結果。有些則是生命中必經的路程。

夫妻若能視婚姻為一聖約關係,必能克服一切挑戰。

說明夫妻會按照他們看待他們婚姻關係的角度,而對挑戰採取出不同的反應。將合約聖約這兩個名詞寫在黑板上。

說明合約是兩人或多人之間所立下的書面合同。合約可由地方法律強制執行。聖約和合約相類似,但在各方面其意義更為深遠。聖約一詞有時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約定,但就福音的層面而言,它指的是我們和主之間的約定。在聖約中,主立下約定而由我們承諾遵守約定。當我們遵守我們的承諾時,主就有義務實現祂的應許(見教約82:10)。

指出在今日的社會裡,很多人視婚姻不過是一張合約。讓學員在心裡思考下面問題,不必出聲作答:

  • 如果婚姻經歷考驗,視他們之間的關係為合約的丈夫和妻子會怎麼做?視他們之間的關係為聖約的又會怎麼做?

    七十員布司哈芬長老觀察到:「困難來臨時,合約婚姻中的雙方以分手來尋求幸福;他們的結合是為獲得利益,而他們在一起是因為他們獲得了彼此想要的東西。但對於聖約婚姻而言,困難來臨時,夫妻雙方會共同努力解決。……合約式的伴侶每人只給予百分之五十;而聖約下的伴侶雙方都付出百分之百。婚姻在本質上是個聖約,不只是一種可以隨意取消的私人合約」(見1997年1月,聖徒之聲第28頁)。

挑戰來臨時,我們可以選擇以耐心和愛心來面對,而非挫折感或憤怒。

指出夫妻雖然無法避免某些挑戰,但他們可以選擇如何應付挑戰。七十員林恩羅賓長老說明:「沒有人惹我們發怒;別人不會讓我們發怒,沒有人逼我們發怒。發怒是有意識的選擇,是一項決定。因此,我們可以選擇不發怒。我們可以選擇!」(見1998年7月,聖徒之聲第89頁)。

強調天父已經給我們選擇權──為我們自己選擇和行動的力量。我們可以運用選擇權選擇以耐心和愛心來面對挑戰。

讓學員輪流大聲唸出下列的經文章節。在他們唸的時候,鼓勵他們討論這些經文如何能應用在夫妻之間,幫助他們應付每天在生活中和在婚姻中所面臨的挑戰。

  • 當我們感到挫折或憤怒時,可以如何克服這些感覺?(答案可能包含下面所列的項目。)

    1. 離開現場直到平靜下來。

    2. 祈求神的幫助和指引。

    3. 爭執時,花時間想想對方的動機和感受。

    4. 向當地教會領袖尋求協助,如有需要,向與教會教導的觀點相符的專業諮商人員求助。

為了解說丈夫和妻子能選擇應付挑戰的方式,讀出下面的故事。說明這個例子是日常生活中,夫妻可能遇到的小挑戰。

「就如同往常一樣,黛玲不管多麼努力,就是無法將家事做好。她的鄰居,孩子甚至比她多,看起來卻那麼輕鬆愉快。黛玲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身為婦女、妻子和母親的角色。

「達恩在回家的途中比平常更覺得飢腸轆轆。他今天比平常多開了129公里去運送農場裝備,現在已疲憊不堪。回家是再好不過了。家代表平安、食物、休息。

「黛玲聽到達恩的車聲,匆匆瞥了時鐘一眼。都快七點了?不會吧!現在該怎麼辦?她早想把晚餐準備好,但……

「她匆忙把最後一塊餅送進烤箱時,聽到門開了。

「達恩跨進門,靠在角落,對黛玲微笑。她神色緊張,而他也注意到餐桌上空無一物。他停下來深吸一口氣。」

問學員下面的問題:

  • 達恩若只想到自己,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 達恩若是關懷妻子,可能會如何反應?

討論問題後,繼續唸下面的故事:

「達恩呼口氣,笑著對黛玲說:『看來我正好趕回來幫妳的忙。』黛玲緊張的神情鬆弛下來。她鬆了一口氣,吻吻他,說:『達恩,你回來真好。你一天下來夠辛苦了,我很想為你做好晚餐。』她指著空無一物的餐桌。

「『我們一起動手吧。』他一邊說著,一邊伸手摟著她。他們接著談論白天裡個別遇到的不同挑戰。當達恩在把餐具擺在餐桌時,黛玲一面烤著餅,一面告訴他一整天下來她感到多麼忙碌,簡直到無力招架的程度。達恩忘了自己的飢餓,在心裡盤算如何減輕她白天的重擔」(參見家人家庭晚會資料課本,第241頁)。

結論

提出婚姻與家庭關係學員研讀指南第16-17頁。鼓勵學員藉著下列方法復習本課程的教義和原則:(1)採納「運用建議」中至少一項建議並(2)閱讀林恩羅賓長老的文章:「選擇權與發怒」。指出夫妻可以藉著一起閱讀和討論研讀指南中的文章而獲益良多。

額外參考教材

虐待配偶就是冒犯神

說明當丈夫和妻子生氣或受挫的時候,有時會容許自己口出惡言、任意傷人。配偶之間不應有任何程度的相互虐待。虐待違反神的誡命和教會領袖的堅定主張。第八任總會會長喬治斯密會長聲明:「有主的靈同在的人絕不虐待他人,只有在我們具有別種靈的時候,才會虐待別人」(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50, 8)。

簡短地分享下面的訊息:

配偶虐待可分為情緒、肉體與性三方面。

情緒虐待包括吼叫、咒罵、口出羞辱或貶低的話語、採取獨裁的手段、在子女或其他人面前侮辱配偶、以不支持或冷漠做為懲罰,和忽略或渺視配偶感受的行為。

肉體虐待包括拉扯、限制行動、搖晃、毆打、摑耳光、脅迫,和不供應資源。

性虐待可能是情緒上,也可能是肉體上的。其中包括性騷擾、施暴、以脅迫或恐嚇的方式逼對方就範,在親密行為時不斷強行重覆另一方所不喜歡或厭惡的行為。

說明學員若想更進一步了解哪些行為構成虐待,可以向主教請教。

分享第十五任總會會長戈登興格萊會長下面的這段話。指出雖然興格萊會長所給的警告是針對虐待妻子的男人,這話同樣適用於女人。要求學員在聆聽這段忠告時,在心中靜靜地評估他們本身的作為:

「有些〔男人〕白天在世人面前是好好先生的模樣,晚上回到家就鬆懈自制力,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

「行為如此惡劣不當的男人,不配持有神的聖職。這樣的男人不配進入主的屋宇。我很遺憾有些男人不配擁有妻兒的愛。有些子女很怕父親,妻子很怕丈夫。如果現在聽到我講這些話的男人中,有這種情形的,我以主的僕人的身份斥責你們,並呼籲你們悔改。約束你們自己,控制你們的情緒。大部分令你們生氣的事,皆輕如鴻毛,而你發怒所付出的代價卻很可觀。請求主寬恕你。請求你的妻子寬恕你。向你的子女道歉」(見1997年1月,聖徒之聲第73頁)。

說明有些人在無形中發展出施虐的行為而不自知。旁觀者可以看出他們需要改變行為,卻無法在沒有外力協助的情況下得到改善。

想要獲得幫助以了解並改變自己虐待行為的人,只要謙卑尋求主的幫助和指引,就可以改變。他們可以尋求主教的協助,主教能給他們忠告,也能夠推薦社區資源,以提供符合教會標準的協助。

  • 虐待配偶對子女會有何影響?

    除了詢問學員的回答外,指出虐待配偶會對子女造成深遠的影響;他們往後也會企圖以深具破壞力的方式來解決困境。童年時期目睹這些虐待行為的孩子,長大後通常也會欺負他人,並在婚後延續相同的生活模式。

  • 子女若看到他們的父母以慈愛和耐心來解決困境,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說明父母若能很成熟,很有愛心地面對生活考驗,無疑地就是在教導孩子一個能讓他們一輩子受用無窮的好習慣。羅拔海爾斯主教在擔任總主教時說:「如果能幫子女瞭解到,良好的父母也會有看法不同的時候,而且這些歧見並不需要用打架、爭吵、摔東西來解決時,對子女會很有益處。他們必須了解並且親身體會,如何在彼此尊重對方意見的情況下,冷靜地溝通;這樣,他們在自己的生活裡,也就知道如何處理分歧的看法了」(見1994年1月,聖徒之聲第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