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
自修班課程:馬可福音第4~9章(第8單元)


自修班課程

馬可福音第4~9章(第8單元)

自修班教師的準備資料

自修班每日課程摘要

以下是學生在研讀馬可福音第4~9章(第8單元)時,所學到的各項事件、教義和原則的摘要;不應將這份摘要當作你上課時的教材。你所教的課程只著重於其中的幾項教義和原則。你在考量學生的需求時,要遵從聖靈的提示。

第1天(馬可福音第4~5章

學生學習到,如果我們在困難或害怕時尋求主的協助,祂會帶給我們平安。他們也學習到,我們在生活中體驗到救主的大能後,可以向他人見證祂的祝福和憐憫。學生從睚魯的女兒和患血漏婦人的故事學習到,如果我們努力歸向耶穌基督,藉此展現出對祂的信心,祂就會治癒我們,以及我們若要運用對耶穌基督的信心,就必須持續相信祂,即使在不確定的時刻亦然。

第2天(馬可福音第6~8章

學生從給5,000多人吃飽的奇蹟中學習到,我們若將所有的一切奉獻給救主,祂能擴增我們的奉獻,來完成祂的目的。學生也學習到,我們可以效法救主的榜樣去察覺他人的需求並協助滿足這些需求。

第3天(馬可福音9:1-29

學生從耶穌趕出男孩身上的污鬼一事學習到:我們若相信耶穌基督,凡事都能。本課程中的其他原則包括:只要持守我們所相信的,並尋求主的協助,祂會幫助我們增強信心。我們可以藉著祈禱和禁食增加對耶穌基督的信心。

第4天(馬可福音9:30-50

學生在研讀馬可福音9:30-50時學習到,要是相信耶穌基督的人受到我們的影響而犯罪,我們就要在神前為此負責。學生從救主在這幾節經文中的教導學習到,遠離不正義的影響力要比最後與神隔絕來得好。

導言

本課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力求取悅他人,而不去做自己知道是正確的事,會導致錯誤的選擇、憂傷和懊悔。

教學建議

馬可福音6:1-29

耶穌在拿撒勒遭到拒絕,並差遣十二使徒;記述施洗約翰的死亡

開始上課時,請學生想一想他們最近一次受到壓力,要他們去做一些明知是不對的事的經驗。

將以下這些話寫在白板上(這些話出自「作正確的選擇」,1995年1月,聖徒之聲,第41頁):

「做錯事的人要你同流合汙的原因是:當有人也做同樣的事時,他們會覺得比較自在」(李察·司考德長老)。

  • 有哪些例子可以說明,他人可能會如何試圖強迫你去做一些你明知是錯誤的事?

請學生在研讀馬可福音第6章時,找出一項真理來幫助他們避免屈服於負面的同儕壓力。

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可福音6:17-18。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希律對施洗約翰做了什麼事。請學生報告他們所發現的事情。

  • 希律對約翰做了什麼?為什麼?

希律和妻子離婚,娶了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明目張膽地違背了猶太律法(見利未記18:16),遭到施洗約翰出言譴責。約翰反對這樁婚事,激怒了希羅底,因此希律將約翰關在監裡來取悅希羅底。

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可福音6:19-20。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希羅底想要怎樣處置施洗約翰。

  • 希羅底想要如何處置施洗約翰?

  • 她為何不能殺了約翰?(因為希律敬畏約翰,知道約翰是一位屬神的人。)

請幾位學生輪流讀出馬可福音6:21-29。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希律對施洗約翰做了什麼。

  • 根據第26節,希律對於殺害施洗約翰有何感受?

  • 為什麼希律明知這樣做不對,也不想這樣做,卻還將約翰斬首?(希律擔心同席的人的意見。)

  • 我們可以從希律的選擇學習到哪一項原則,知道我們若力圖取悅他人,而不做正確的事,所會有的後果?(學生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眼,但是要確定他們指出以下這項原則:力求取悅他人而不去做我們知道是正確的事,會導致錯誤的選擇、憂傷和懊悔。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這項真理,把他們分成兩人到四人一組,並請他們舉出幾個例子,說明青少年在哪些情況下必須要在力求取悅他人,和去做自己知道是正確的事之間作選擇。給予充分的時間之後,請各組報告。他們報告時,將他們舉的一些例子寫在白板上。

  • 你曾經怎樣看到,像這些例子那樣屈服於壓力會帶來憂傷和懊悔?

  • 你曾在何時看到有人選擇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力求取悅他人?

  • 有什麼可以幫助我們選擇去做我們知道是正確的事,而不是力求取悅他人?

讀出以下賓塞·甘會長所說,關於作出正確決定的話:

圖像
賓塞‧甘會長

「……盡早作決定,最容易作出正確的決定;這樣便能免除在面對叉路〔必須作出抉擇〕時的苦惱,因為那時我們可能已精疲力竭又飽受誘惑」(參閱總會會長的教訓:賓塞·甘〔2006〕,第108頁)。

請學生想想他們未來的一週,找出可能會有哪些情況他們會必須在取悅他人和做正確的事情之間作選擇。鼓勵他們擬出計劃,萬一遇到這種壓力時,知道要如何回應

說明希律聽到耶穌在加利利所行的許多奇蹟,就擔心是施洗約翰從死裡復活,行了那些奇蹟(見馬可福音6:14-16)。

馬可福音第7~8章

耶穌醫治兩個人,並教導祂的門徒

說明馬可福音第7~8章包含了救主治癒病人的兩則記載。把學生分成兩人一組。指派各組中的一位學生讀馬可福音7:31-35,另一位學生讀馬可福音8:22-25。然後請學生向同伴描述,他們所讀章節中的醫治奇蹟。

給予充分的時間後,請學生說明救主如何治癒那兩個人。

  • 我們可以從那位瞎子沒有一開始就完全得到醫治一事,學習到哪些教訓?

請一位學生讀出以下十二使徒定額組布司·麥康基長老的話。請學生仔細聽,找出耶穌可能是為了什麼原因才以漸進的方式,逐步醫好那個人。

圖像
布司‧麥康基長老

「這項奇蹟是獨一無二的;這是記載中,耶穌逐步醫治病人的唯一例子。我們的主可能是以此方式來鞏固弱者,同時增加那瞎子的信心。顯然地,一再與耶穌的肢體接觸,增加了那位盲人的希望、確信和信心。耶穌親自(1)拉著那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2)用自己的唾沫抹在那盲人的眼睛上,(3)執行了按手禮,並(4)再次將手按在那人的眼睛上。

「無疑地,此一醫治方式教導的是,世人應當盡其所能地懷著信心來尋求主的醫治恩典;雖然這只足夠獲得部分醫治,但在接受到這樣的醫治之後,人們便能獲得加添的保證與信心,知道自己可以完全康復。世人在靈性方面的疾病往往也是隨著他們的生活與神的計劃及目的相和諧之後,才一步一步逐漸康復的」(Doctrinal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3 vols. [1965–73], 1:379–80)。

  • 用漸進的方式得到醫治,會怎樣增加一個人對耶穌基督的信心?

  • 某些祝福,例如:獲得對福音的見證,或獲得身體或靈性上的醫治,往往是以漸進的方式逐步來到,而不是立刻或瞬間來到。了解這一點為什麼很重要?

馬可福音8:27-28作摘要,說明耶穌問祂的門徒,別人說祂是誰。他們回答說,有的人說他是施洗約翰或另一位先知。

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可福音8:29。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彼得宣告耶穌是誰。

  • 彼得說耶穌是誰?(基督一詞是希臘文,相當於彌賽亞。)

馬可福音8:30-31作摘要,說明耶穌教導門徒,祂會遭猶太人拒絕和殺害。請一位學生讀出馬可福音8:32-33。請全班跟著仔細看,找出彼得如何回應這個消息。

說明由於猶太人普遍都期望彌賽亞會來征服敵人,因此彼得和當時的許多猶太人都很難了解,也很難接受彌賽亞將受苦而死的這個想法。

  • 彼得如何就像馬可福音8:22-25所描述的那個瞎子?(彼得逐漸地「看出」真理。他雖然對救主有信心,但他對救主的使命的了解卻是逐步發展出來的。)

  • 主曾經如何幫助你或你認識的人逐漸更清楚地看出真理?

結束今天的課程時,請學生默讀馬可福音8:34-38,想想今天的課程如何能幫助他們把主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

下一單元(馬可福音第10章路加福音第4章

說明學生將結束研讀馬可福音,並開始研讀路加的寫作。請他們再次閱讀耶穌基督生平的最後事件和祂的贖罪時,找出新的細節,並注意耶穌在十字架上時,人們對祂的嘲弄言詞。他們會在路加福音讀到聖經裡最著名的篇章之一——路加福音第2章——以及有關受壓迫之人、被逐之人和罪人的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