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研究所
1憑著信心求


第1章:「憑著信心求」,聖徒:後期時代耶穌基督教會的故事,第一冊,真理的大旗,1815-1846(2018)

第1章:「憑著信心求」

第1章

憑著信心求

圖像
坦伯拉山

1815年,印尼松巴哇島因為近來的降雨,到處一片綠油油。家家戶戶為了旱季來臨作準備,在一座稱為坦伯拉火山的山腳下種稻,世世代代以來,這裡每年總會遇上旱季。

4月5日這一天,這座沉睡數十年的火山醒了過來,咆哮怒吼似的噴發灰燼和火焰,幾百公里外親眼目睹的人,都可以聽到宛如砲火擊發的聲音。小規模的火山噴發持續了好幾天,接著,在4月10日晚上,整座火山猛然爆發。三柱羽狀的火焰射入空中,匯聚成大規模的爆炸。岩漿朝著山腰流去,淹沒了山腳下的村莊。旋風橫掃這個地區,樹木連根拔起,房子也被吹垮。1

混亂的情況持續整晚,直到第二天。火山灰覆蓋了好幾公里的土地和海洋,在許多地方堆起來有半公尺高。中午就像午夜那樣黑暗。波濤洶湧的海浪衝向岸邊,破壞了農作物,也淹沒了村落。坦伯拉火山不斷落下灰燼、石頭和火焰,持續了好幾個禮拜。2

接下來一兩個月,火山爆發的效應向全球蔓延開來。世界各地出現壯觀的夕陽,令人嘆為觀止,但是繽紛的色彩掩蓋了火山灰遍布全球的致命影響。接下來的一年,天氣變得難以預測又極具破壞力。3

火山爆發導致印度氣溫下降,霍亂造成幾千人死亡,摧毀了許多家庭。而在中國富饒的山谷裡,一向溫和的氣候卻在夏天颳起了暴風雪,豪雨也摧毀了農作物。歐洲則是糧食供應短缺,造成人民飢餓和恐慌。4

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為這怪異的天氣所造成的痛苦和死亡尋求合理的解釋。印度各地的印度教神廟裡,迴盪著聖者的祈禱與誦經聲。中國的詩人苦苦思索著痛苦和失落的問題。法國和英國的人民跪倒在地,害怕聖經預言的可怕災難降臨到他們頭上。北美的牧師宣稱,神在懲罰誤入歧途的基督徒,這些牧師發出警告,試圖喚起人們的宗教情懷。

北美的民眾紛紛聚集到教堂和佈道大會中,急切地想要知道如何能避開即將來臨的毀滅,得到拯救。5


接下來一整年,坦伯拉火山的爆發都影響著北美的天氣。春天過後降下霜雪,凍死了農作物,1816年成了沒有夏季的一年。6在美國東北部的佛蒙特州,一位名叫老約瑟·斯密的農夫,被當地遍布石頭的山丘困擾了許多年。那一季,他和妻子露西·麥克·斯密,眼見農作物在無情的冰霜下枯萎凋零,他們知道,如果繼續待在那裡,將會面臨破產,未來也會充滿變數。

老約瑟那年四十五歲,不再是個年輕小夥子了,一想到要在另一片土地上重新開始,就讓他心生膽怯。他知道年紀最大的兩個兒子,十八歲的奧文和十六歲的海侖,可以幫他整理土地、蓋房子、耕種和收割農作物。十三歲的女兒撒弗尼年紀也夠大了,可以幫助太太露西料理家務,處理農場的工作。兩個年紀較小的兒子,八歲的撒母耳和五歲的威廉,也越來越幫得上忙;至於三歲的凱瑟琳和剛出生的唐卡羅,等到將來長大的時候也能夠貢獻心力。

然而排行中間的兒子,十歲的小約瑟,情況卻不同。四年前,小約瑟動了一場手術,切除腿部受感染的地方,從那時候起,他就得靠拐杖走路。儘管小約瑟的腿漸漸復元,但是走路時仍舊一拐一拐而且感到疼痛;老約瑟擔心他長大後,無法像奧文和海侖那樣健壯。7

斯密一家人確信能夠互相依靠之後,便決定放棄佛蒙特州的家園,找一處更好的地方居住。8老約瑟和當地許多人一樣,決定前往紐約州,希望在那裡找到一座能靠分期付款買下的好農場。然後他會給太太露西和孩子們捎個信息,全家人就能在新的家園重新開始。

老約瑟準備出發前往紐約州,奧文和海侖送他到路口,跟他道別。老約瑟深愛妻子兒女,但已有一段時間無法穩定供應他們生活所需了。運氣不佳,加上投資失利,使得這一家人生活窮困又居無定所,或許紐約州會帶給他們不同的境遇。9


接下來的冬天,小約瑟與母親和兄弟姊妹在雪中蹣跚而行,他們正往西走,要去紐約州一個叫拋邁拉的村莊,老約瑟在那附近找到了一塊好土地,等著家人過來。

由於老約瑟無法幫忙搬家,於是露西雇用了一位郝渥得先生駕駛篷車。一路上,郝渥得先生搬運行李相當粗魯,還把斯密家庭付給他的酬勞拿去賭博、買酒,花個精光。後來他們加入另一個家庭一同西遷,郝渥得先生卻把約瑟趕下車,讓另一家的女兒可以坐在他身旁陪他駕車。

奧文和海侖知道,步行對約瑟來說有多麼痛苦,因此多次嘗試向郝渥得先生提出抗議,但每次都被郝渥得先生用鞭子的握把打倒在地。10

如果約瑟的身材再高大一些,大概早就向郝渥得先生抗爭了。約瑟的腿傷使他無法工作和遊樂,但是他堅強的意志彌補了身體的軟弱。在醫生割開約瑟的腿,切除骨頭受感染的部位之前,他們想要綁住約瑟,或給他喝白蘭地來減輕痛苦,但約瑟只要求父親握住他。

約瑟全程清醒,保持警覺,他的臉色蒼白,汗珠從臉上滑落。平時堅強的母親在聽到約瑟痛得哀號時,心也跟著碎了。有了這次經驗,約瑟的母親可能覺得任何事都能承受了。11

約瑟跟在篷車旁一拐一拐地前進,他看得出母親無疑是在忍受郝渥得先生。他們走了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到目前為止,約瑟的母親對郝渥得先生的惡劣行為始終容忍著。


距離拋邁拉約一百六十公里的時候,露西正為隔天的行程作準備,此時她看到奧文向她跑來。郝渥得先生早已將他們的家當和行李丟到街上,隨時準備駕著馬匹和篷車離去。

露西在一家酒吧找到了他。露西說:「如同天上有一位神那樣確實,篷車、馬匹和車上所有物品都是我的。」

她環顧了一下酒吧,男男女女、擠滿了人,大多數是像她一樣的旅客,露西與這些人的目光交會,說:「這個人準備把我們路上需要的東西全部帶走,讓我和八個小孩一無所有。」

郝渥得先生說,駕駛篷車所得的酬勞都已經花光了,他現在可是寸步難行。

露西說:「我不需要你了,我自己會駕著馬匹離開。」

她離開酒吧、離開郝渥得先生,誓言不論發生什麼事,都要讓孩子與他們的父親團聚。12


前方的路又泥濘又寒冷,但露西帶領家人平安抵達拋邁拉。當她看到孩子們緊緊抱住他們的父親、親吻父親臉頰的那一刻,感覺這一路上的辛苦都值得了。

斯密家庭不久便在鎮上租了一間小房子,並且商量該如何取得自己的農場。13他們認為最好的方案是,一直工作到有足夠的錢支付樹林旁邊那塊土地的頭期款。老約瑟和年紀較大的兒子替人挖掘水井、劈圍籬用的欄杆、收割乾草以賺取現錢,露西則與女兒製作派餅、麥根沙士和傢飾布品出售,為家人提供食物。14

小約瑟大一點的時候,他的腿變得比較強壯,能夠輕鬆地在拋邁拉四處走動。他與鎮上各地的人都有來往,其中有許多人為了滿足靈性渴求,為人生的困苦辛酸找到解釋,而開始接觸宗教。約瑟和家人並不屬於任何教會,但是許多鄰居會去一間高聳的長老會教堂,去浸信會聚會所、貴格會禮拜堂參加崇拜,或是去聽四處旅行的衛理公會牧師偶爾在營地舉辦的佈道大會。15

約瑟十二歲的時候,宗教辯論在拋邁拉隨處可見。雖然約瑟不怎麼看書,卻喜歡深入思考各種觀念。他去聽牧師講道,希望更了解靈魂不朽這方面的事,但是他們的講道往往讓他感到不安。他們告訴約瑟,說他是個身處在罪惡世界的罪人,若沒有耶穌基督的拯救恩典,他也是莫可奈何的。儘管約瑟相信他們的信息,也對自己的罪感到歉疚,但是他還是不確定如何才能得到寬恕。16

他覺得上教堂可能會有幫助,卻無法決定去哪一間參加崇拜。不同的教會對於擺脫罪的方式爭論不休。聽了這些爭論一段時間之後,約瑟感到很苦惱,他看到人們閱讀相同的聖經,卻對聖經的意義得出不同的結論。他相信神的真理還存在,只是不知道在哪裡,也不知道該如何找到,17

約瑟的父母也不知道該怎麼做。露西和老約瑟都來自基督教家庭,也都相信聖經和耶穌基督,露西會參加教會聚會,也常帶孩子一起去,自從她的姊姊多年前過世之後,她就一直在尋找耶穌基督真實的教會。

她在約瑟出生前得了一場重病之後,就害怕自己會在找到真理之前就死去,她感覺在自己和救主之間,有一道黑暗、孤獨的鴻溝,她知道自己還沒準備好告別今生。

她整晚躺著、徹夜未眠,她向神祈禱並承諾,如果讓她活下來,必會找出耶穌基督的教會。當她祈禱的時候,主的聲音對她說話、向她保證:只要尋找、就必尋見。從那時起,她就勤於造訪更多教會,但始終沒找到她認為是真實的教會。然而,即使當她感到救主的教會似乎已經不在世上時,她還是不斷尋找,因為她相信去教會總比不去好。18

老約瑟和妻子一樣也渴求真理,但他覺得,不上教會比上錯教會來得好。小約瑟遵從父親的勸告去查考經文、懇切祈禱,並且相信耶穌基督已經降臨來拯救世界。19然而,他看到周圍許多教會間的混亂和衝突,對於這些教會的真實性,他始終沒有肯定的感覺。一天晚上,他做夢時夢到,彼此爭論的牧師就像牛一樣,一邊用頭頂的犄角挖土、一邊咆哮,這更加深了他對於這些人對神國所知甚少的憂慮。20

看到父母對當地教會不滿意,只是讓小約瑟更加困惑。21他的靈魂岌岌可危,卻沒有人能給他滿意的答案。


存了一年多的錢以後,斯密家庭有了足夠的錢,為拋邁拉南邊曼徹斯特一片四十公頃的林地支付頭期款。農閒的時候,他們受雇為臨時工,在楓樹上鑽孔收集糖漿、種植果園,並且整理農地。22

年輕的約瑟在協助建立農場的時候,仍不斷為他的罪和靈魂的福祉感到憂心。拋邁拉的宗教復興熱潮沉靜了下來,但是牧師們仍繼續在當地和整個地區搶奪歸信者。23日日夜夜,約瑟望著日月星辰依照既定的規律在天際間轉動,瑰麗壯闊,這生生不息的大地美景令他讚嘆不已。他也觀察周遭的人,對他們所展現的力量和智能感到驚奇。似乎每件事物都見證神是存在的,而且祂按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人類。但是約瑟如何才能與祂溝通呢?24

1819年夏天,約瑟十三歲,一些衛理公會的牧師聚在斯密農場幾公里外的地方召開一場大會,接著分頭去鄉村各處傳道,想要鼓舞像約瑟一家人這樣的家庭歸信。這些牧師大有斬獲,卻也讓這地區的其他牧師擔心起來,很快地,搶奪歸信者的競爭開始白熱化。

約瑟參加各種聚會、聆聽激動人心的講道,並且目睹了歸信者因喜樂而大聲歡呼。約瑟想要與他們一同歡呼,但他常常感到自己身處於言語和觀念的戰火之中,他問自己:「這些教派中哪個是對的?或者,他們全都錯了?如果他們中有任何一個是對的,是哪一個呢? 我要怎麼知道呢?」他知道自己需要基督的恩典和慈悲,但是不知道上哪裡去找,因為有這麼多人、這麼多教會因宗教而起衝突。25

他想要找到答案,找到靈魂的平安,但這樣的希望似乎就要從他的身旁溜走。他想知道一個人如何能在這麼多的雜音中找到真理。26


約瑟在聆聽講道的時候,聽到一位牧師引用新約雅各書第一章的經文。他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27

約瑟回到家中,閱讀聖經裡的這節經文,他後來回憶道:「從來沒有一節經文,在人心所產生的力量,能比這節經文在這時候在我心中所產生的更大。它似乎以極大的力量進入我心中的每一個感覺。我一再思考這節經文,知道如果有人需要從神而來的智慧,那就是我。」以前他也查考過聖經,就好像其中蘊藏了所有答案。如今聖經告訴他,他可以直接向神詢問,尋求個人的解答。

約瑟決定做祈禱。他以前從來沒有出聲祈禱,但他相信聖經的應許。聖經寫道:「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28神會聆聽他的問題,不論求問的方式如何笨拙都沒關係。

註:

  1. Raffles, “Narrative of the Effects of the Eruption,” 4–5, 19, 23–24.

  2. Raffles, “Narrative of the Effects of the Eruption,” 5, 7–8, 11.

  3. Wood, Tambora, 97.

  4. Wood, Tambora, 78–120; Statham, Indian Recollections, 214; Klingaman and Klingaman, Year without Summer, 116–18.

  5. Wood, Tambora, 81–109; Klingaman and Klingaman, Year without Summer, 76–86, 115–20.

  6. Klingaman and Klingaman, Year without Summer, 48–50, 194–203.

  7.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131;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2, [11]–book 3, [2].主題:約瑟·斯密的腿部手術

  8.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3, [3]; Stilwell, Migration from Vermont, 124–50.

  9.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3, [4]; Bushman, Rough Stone Rolling, 18–19, 25–28.主題:老約瑟·斯密和露西·麥克·斯密的家庭

  10.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3, [5];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131–32.

  11.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3, [2];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131.

  12.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3, [5]–[6];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5, 67;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132.主題:露西·麥克·斯密

  13.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3, [6]–[7].

  14.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3, [7]; Tucker, Origin, Rise, and Progress of Mormonism, 12.主題:老約瑟·斯密和露西·麥克·斯密的家庭

  15. Cook, Palmyra and Vicinity, 247–61.主題:拋邁拉和曼徹斯特約瑟·斯密時代的基督教派

  16. Joseph Smith History, circa Summer 1832, 1–2, in JSP, H1:11–12.

  17. 約瑟·斯密——歷史1:5-6;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1]–2, in JSP, H1:208–10 (draft 2).主題:約瑟·斯密時代的宗教信仰

  18.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2, [1]–[6]; “Records of the Session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Palmyra,” Mar. 10, 1830.

  19. Asael Smith to “My Dear Selfs,” Apr. 10, 1799, Asael Smith, Letter and Genealogy Record, 1799, circa 1817–46, Church History Library.

  20.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miscellany, [5]; Anderson, Joseph Smith’s New England Heritage, 161–62.

  21. 約瑟·斯密——歷史1:8-10;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2, in JSP, H1:208–10 (draft 2).主題:約瑟·斯密時代的宗教信仰

  22. Lucy Mack Smith, History, 1844–45, book 3, [8]–[10]; Joseph Smith History, circa Summer 1832, 1, in JSP, H1:11.主題:聖林與斯密家庭的農場

  23. 主題:覺醒與復甦

  24. 使徒行傳10:34-35;Joseph Smith History, circa Summer 1832, 2, in JSP, H1:12.

  25. Neibaur, Journal, May 24, 1844, available at josephsmithpapers.org; 約瑟·斯密——歷史1:10; Joseph Smith, “Church History,” Times and Seasons, Mar. 1, 1842, 3:706, in JSP, H1:494.

  26. Joseph Smith, Journal, Nov. 9–11, 1835, in JSP, J1:87; 約瑟·斯密——歷史1:8-9;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2, in JSP, H1:210 (draft 2).

  27. “Wm.B. Smith’s Last Statement,” Zion’s Ensign, Jan. 13, 1894, 6; 聖經雅各書1:5

  28. 約瑟·斯密——歷史1:11-14;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56, volume A-1, 2–3, in JSP, H1:210–12 (draft 2); 聖經雅各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