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和平與戰爭


和平與戰爭

教約87

圖像
像安德魯‧傑克森

1832年,在聖誕節的前幾天,嘉德蘭的聖徒從濕冷的戶外進到屋內,坐在溫暖、閃爍的爐火旁。他們打開當地的Painesville Telegraph報,發現了令人驚恐的消息。南方七百英里外的南卡羅來納州(美國的一州)議會宣稱,聯邦政府對進口貨品所課的關稅「是無效的、應作廢」。此舉造成「聯邦法無效危機」,挑戰了聯邦政府執行聯邦法的權利,戰爭一觸即發。1

聯邦政府設置這些關稅以保護北方的製造商免於外來貨品的競爭。南方的農民則認為這些關稅不公平:為何要求他們支出更多費用以取得當地不生產的貨品呢?2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森發布了一項聲明,警告南卡羅來納州:拒絕聯邦關稅是叛亂行動,可能會導致戰爭。南卡羅來納州則立即以備戰作為回應。3妥協似乎遙不可及。嘉德蘭的居民讀到的報導發出戰爭的警訊,其中一篇提到:「讓聯邦威脅的刺刀在我們的邊境閃耀」,那將是一場「獨立的戰爭」。4

聖誕節的啟示

約瑟·斯密透過流傳到嘉德蘭的報紙密切地注意著此項衝突。他在自己的歷史紀錄中加了附註,提到南卡羅來納州的人民「宣布該州為自由、獨立的國家」,以及傑克森總統發布「對此叛亂的聲明」。5然後,約瑟在這些附註之後加上了他稱為「戰爭的預言」;也就是他向他的文書菲德克·威廉口述的啟示,當時是1832年的聖誕節,就在嘉德蘭報紙登載令人震驚的消息後幾天。那項啟示現在收錄為教義和聖約第87篇。

戰爭的預言並未提及傑克森總統的名字,但是卻預言了總統條件式的聲明必定會實現。傑克森總統預告,如果南卡羅來納州繼續堅持獨立,就會發生武裝衝突。依據傑克森總統的說法,南卡羅來納州已經以行動表達:「我們將破壞和平與繁榮;我們將干擾此自由貿易;我們將血洗這些沃土。」6但是,如果南卡羅來納州退讓,就能避免戰爭。然而,在約瑟·斯密的預言中,戰爭是必然的結果。在啟示中說道:「那快要發生的戰爭,始於南卡羅來納的叛變,最後在許多人的死亡和悲慘中結束。」7此啟示預言,此事將不會和平地解決。

在約瑟·斯密的啟示中,毀滅並不是一個新的主題。主已經警告,日子將到,飢荒、瘟疫以及暴風會降至大地居民。8啟示教導,在主第二次來臨前,將有全面性的毀滅。而啟示頻繁地提及毀滅,使得許多後期聖徒做出第二次來臨已近的結論。9

教義和聖約第87篇更提高了對於第二次來臨為時不遠的期望。其他的啟示沒有確切指出毀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例如:毀滅將發生在「這大日子(指第二次來臨)要來之前」,或將發生在「各國」中。10啟示也提到,「你們國內」和「外國」將有戰爭和戰爭的風聲。11相對來看,教義和聖約第87篇卻將毀滅和當時局勢中的明確地點和事件做了連結,確切指出了南卡羅來納州和其叛亂。這項衝突不僅會牽涉到參戰的國家,也將牽涉到受欺壓的族群——「奴隸」和「遺裔」要起來反抗他們的主人和統治者。12

教義和聖約第87篇提及奴隸,使得此篇啟示和聯邦的權力衝突產生直接的關聯。在造成危機的事件中,南卡羅來納州辯稱聯邦刻意制定關稅,企圖破壞美國南方主要的奴隸耕種經濟制度。遵守這些關稅並能以從中獲利的州,包括俄亥俄州,都已經將奴隸制度列為不合法。約瑟·斯密對戰爭的預言指出了這些地區性的政治紛爭,而且這些紛爭勢必會引發戰爭:「南部諸州將與北部諸州分離對立,南部諸州將向其他國家求助,甚至向英國求助。」131832年,歐洲的紡織業十分依賴美國南方的棉花。英國看來是會支持南卡羅來納州的理念。

化解危機

令所有人大為驚訝的是,「聯邦法無效」的這個危機還沒來得及開始就結束了。1833年2月,傑克森總統規劃了較低的妥協關稅,不僅確立聯邦政府的權力,同時也滿足了分離主義者要求的州政府權利。危機化解後,美國再度享有和平,傑克森總統也沉浸在可能是他任內最大的勝利中。14

眾人都很滿意和平地解除了危機,只有最激進的好戰份子心有不甘。身為基督的信徒,約瑟·斯密愛好和平,欣然接受妥協方案,也期待和平之君來臨,和平統治千禧年。但是戰爭預言中提及與當時的事件有關的災禍,肯定也令約瑟感到困惑。實際上並未發生許多人死亡和陷入悲慘的情況。南部諸州繼續在奴隸制度的問題上,與北部諸州分離對立,但是奴隸並未起來反抗他們的主人,南卡羅來納州也未向英國求助。15所有期待著啟示在1833年應驗的人都感到失望。

約瑟·斯密似乎也感到遲疑,不願意廣為傳播他對戰爭的預言。在危機解除前,他告訴報社記者,他確定「不出幾年,美國就會出現國家歷史中前所未見的流血景象」。16但是他並未對此作更具體明確的說明。他在之後的教導和講道中,也未提及南卡羅來納州。他在1835年彙編他所獲得的啟示準備出版時,也未收錄教義和聖約第87篇。「聯邦法無效」的這個危機和平地結束後,約瑟在他有生之年將此啟示暫擱一旁似乎才是最好的作法。17

約瑟非常確信自己先前所獲得的啟示。他曾經感受到神的聲音透過他說話,也曾經看見那些話應驗。他必定曾經懷疑這項啟示是一項錯誤的預言。或者,如果這項預言是真實的,既然如今已有了和平,即使是暫時的和平,神還希望約瑟做什麼呢?

聖地

教義和聖約第87篇並沒有讓約瑟·斯密的生活方式產生巨大的改變。他並未躲藏在洞穴裡或以其他方式退出公開的領域,等待事情結束。在傑克森總統成功解除危機前、戰爭仍然可能發生時,約瑟默默地為即將前往世界各地傳教的長老們開辦了一所學校。約瑟所稱的這所先知學校設在嘉德蘭紐奧·惠尼的商店,有一小群後期聖徒弟兄在此聚會。

在學校中,約瑟教導學生如何「奉神的名說話」。18他鼓勵弟兄們潔淨自己,好使神的靈能幫助他們找到選民並教導他們。約瑟教導,遵守智慧語的人將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19傑克森總統積極透過政治手段來避開毀滅。約瑟卻教導,人們過正義的生活,就能避開「毀滅天使」。20

約瑟從不避諱警告世人有關將要來臨的災禍,但那不是他信息的重點。他不是預言災禍的先知,他不會只想預告災難與不幸。21在教義和聖約第87篇的結尾,主告訴聖徒如何回應這些令人擔憂的預言。他們不需要生活在恐懼中,或放棄他們當時的努力。他們必須「站在聖地,不要動搖」。22

在獲得教義和聖約第87篇後的幾天,約瑟·斯密又獲得一項啟示,主命令聖徒在嘉德蘭建造聖殿(教義和聖約第88篇)。這項啟示和那則有關戰爭的預言一樣,都談到即將來臨的毀滅,但是這啟示中也談到聖徒必須負起的一項重責大任。他們周遭的世界已經分崩離析,此時此刻他們不可消極被動地等待基督來臨。他們也不能像預言災禍的人一樣,只是開口說教而已。他們要建造新的建築、新的機構、新的「聖地」。約瑟總是遵行他所得到的啟示,所以他依照啟示中的囑咐,成立了先知學校。那個夏天稍晚,他也將動土興建聖殿。

一直到約瑟生命結束前,他最關切的就是「聖地」、聖殿和學校。他從經驗中學到,不要像安德魯·傑克森那樣太相信政治協商的力量。約瑟從聖徒屢次被迫遷徙的事實得知,和平是多麼脆弱地不堪一擊。雖然聖徒的周遭有著衝突,但是當他們在建造聖地,置身在聖地時,總是能找到平安。

結論

在獲得教義和聖約第87篇的三十年後,南卡羅來納州再度叛亂。州議會深信,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美國總統會對奴隸制度造成衝擊,因而表決通過,脫離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舉動引爆了南北之間的戰爭,造成許多死亡和悲慘。南部諸州向英國求助。奴隸起來反抗他們的主人。在此期間,定居西部山區新家園的聖徒們則在努力為未來的另一個聖地(也就是鹽湖聖殿)打造地基。

  1. William W. Freehling, ed., The Nullification Era: A Documentary Record (New York: Harper Torchbooks, 1967). 在此之前,曾經有南卡羅來納州反對聯邦關稅的消息,但是Painesville Telegraph直到12月21日才刊登南卡羅來納州的州長表明支持議會舉動的演說。

  2. 美國憲法賦予聯邦政府規範貿易的權力。美國建立後的頭20年都設有較低的關稅以刺激收益。為了因應1810年代和1820年代英國規模龐大的製造業,聯邦提高了關稅稅率(見Paul P. Abrahams, “Tariffs,” in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United States History, ed. Paul S. Boye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761)。

  3. 安德魯·傑克森,1832年12月,Proclamation, in A Compilation of the Messages and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comp. James D. Richardson, 11 vols. (New York: Bureau of National Literature, 1897), 3:1203–19。南卡羅來納州議會核准了20萬美元的鉅額款項作為軍備之用,並授權州長動員民兵(見Robert V. Remini, Andrew Jackson and the Course of American Democracy, 1833–1845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4], 26)。支持「聯邦法無效」的人自然對傑克森總統的聲明感到十分不悅,認為那只是要激怒該州反對這項主張的人,以脅迫南卡羅來納州自由黨屈服的一種手段。對這些激進支持「聯邦法無效」的人來說,傑克森總統的聲明等同於「戰爭的宣言」(“South Carolina,” Alexandria [Virginia] Gazette, Dec. 25, 1832, 2)。

  4. “The Charleston Mercury,” Painesville Telegraph. Dec. 21, 1832, 3, column 2. 即將卸任的南卡羅來納州長雅各·哈密爾敦在12月10日發表了一篇廣為報導的演說,幾乎導致了戰爭。他說:「我們絕大部分的人民寧可讓土地上的每棟房屋夷為平地、一草一葉都燒盡,也不願屈服於政府體系的專制和不公;我們已經堅決地表明了反對此制度的立場」(“South Carolina,” Alexandria [Virginia] Gazette, Dec. 25, 1832, 2)。

  5.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23 December 1805–30 August 1834],” 244, josephsmithpapers.org.

  6. Richardson, A Compilation of the Messages and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3:1217.

  7. “Revelation, 25 December 1832 [D&C 87],” in Revelation Book 2, 32, josephsmithpapers.org; spelling modernized;亦見教義和聖約87:1。

  8. See “Revelation, September 1830-A [D&C 29],” in Revelation Book 1, 37–38, josephsmithpapers.org;亦見教義和聖約29:14-19。

  9. 摩爾門對千禧年的教義,見Grant Underwood, The Millenarian World of Early Mormonism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6)。有關千禧年的一般教義經典之作為James West Davidson, The Logic of Millennial Thought: Eighteenth-Century New Englan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7);和Ernest R. Sandeen, The Roots of Fundamentalism: British and American Millenarianism, 1800–1930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10. “Revelation, September 1830-A [D&C 29],” 37; “Revelation, 4 November 1830 [D&C 34],” in Revelation Book 1, 46, josephsmithpapers.org;亦見教義和聖約29:14;34:8-9。

  11. “Revelation, circa 7 March 1831 [D&C 45],” in Revelation Book 1, 73, 75;亦見教義和聖約45:26,63。

  12. “Revelation, 25 December 1832 [D&C 87],” 32–33;亦見教義和聖約87:1。

  13. “Revelation, 25 December 1832 [D&C 87],” 33; capitalization and punctuation modernized;亦見教義和聖約87:3。

  14. Merrill D. Peterson, Olive Branch and Sword—The Compromise of 1833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2); William W. Freehling, Prelude to Civil War: The Nullification Controversy in South Carolina, 1816–1836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6), 293. 學者對傑克森總統處理聯邦法無效危機的方式看法不一。早期的學者比較贊許、歡迎傑克森總統的處理方式,但是晚近的學者認為,妥協過後的方案造成了嚴重的衝擊,重創傑克森總統往後的政治生涯(見Richard E. Ellis, The Union at Risk: Jacksonian Democracy, States’ Rights, and the Nullification Crisi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181–82)。

  15. 1832年之前曾經發生奴隸反抗的事件,但通常是單一且短暫的事件。例子可見Stephen B. Oates, The Fires of Jubilee: Nat Turner’s Fierce Rebell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5)

  16. 約瑟·斯密致挪亞·撒克斯頓之信函,1833年1月4日,選自Joseph Smith Letterbook 1, 17–18, josephsmithpapers.org

  17. 雖然傳教士數十年間都帶著啟示的手抄本,但是一直到1851年才出版這些啟示(見Scott C. Esplin, “‘Have We Not Had a Prophet among Us?’: Joseph Smith’s Civil War Prophecy,” in Civil War Saints. ed. Kenneth L. Alford [Salt Lake City: Deseret Book, 2012], 41–59)。

  18. “Revelation, 1 November 1831–B [D&C 1],” in Revelation Book 1, 126, josephsmithpapers.org; see also “Revelation, 27–28 December 1832 [D&C 88:1–126],” in Revelation Book 2, 46, josephsmithpapers.org;教義和聖約1:20;88:122。

  19. Jed Woodworth, “The Word of Wisdom: D&C 89,” history.lds.org;亦見教義和聖約89:20-21。

  20. “Revelation, 27 February 1833 [D&C 89],” in Revelation Book 2, 51, josephsmithpapers.org; spelling modernized;亦見教義和聖約89:21。

  21. See Susan Juster, Doomsayers: Anglo-American Prophecy in the Age of Revolution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3).

  22. “Revelation, 25 December 1832 [D&C 87],” 33;亦見教義和聖約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