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你是蒙揀選的女子」


「『你是蒙揀選的女子』」啟示的相關背景(2016)

「你是蒙揀選的女子」,啟示的相關背景

「你是蒙揀選的女子」

教義和聖約第24篇第25篇第26篇第27篇

圖像
愛瑪·斯密肖像

基督教會(本教會當時的名稱)在1830年4月成立之後的幾個月,愛瑪·海爾·斯密開始更全面了解丈夫先知的召喚對她和他們的年輕家庭有什麼意義。愛瑪在1830年7月10日滿26歲;三年前,她不顧父母以撒和伊利莎白·海爾的反對,嫁給了約瑟。1她相信丈夫所接受到的異象和啟示,這三年多發生的事情已向她證實,他確實是一位先知。

兩人結婚時,約瑟已經連續三年,每年都到紐約州拋邁拉附近的山丘去見天使摩羅乃,討論金頁片的事;他後來將頁片翻譯成摩爾門經。1827年的秋天,約瑟去拿金頁片的時候,愛瑪跟他一起去,在馬車裡等他拿到頁片。很快她開始協助丈夫,在他翻譯的時候擔任抄寫員。她後來回憶說:「我經常日復一日地寫著,常常挨著他,坐在桌子旁邊,他坐著,臉埋進放了石頭的帽子裡,一個小時接著一個小時地口述,沒有任何東西在我們之間。……他沒有看手稿,也沒有看書。……如果他藏著任何這類的物品,是瞞不過我的。……那些頁片往往就毫不掩藏地放在桌上,包在一小塊……亞麻桌布內。有一次,頁片放在桌上,我就曾經摸過,感受它們的輪廓和形狀。」

幾十年之後,她對發生的這些事情仍感到不可思議。她回憶成婚時的約瑟,「連一封通順、文詞優雅的信都無法書寫或口述,更何況是口述一本像摩爾門經這樣的書。」2

愛瑪的考驗

但是,隨著這些靈性經驗而來的卻是艱難和痛苦。約瑟和愛瑪先是在紐約州曼徹斯特,與斯密一家住在一起,然後搬去愛瑪從小長大的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跟海爾一家住。結婚的頭幾年,這對夫妻在哈茂耐和北紐約州之間至少來回搬了四次,每次搬家的距離都大約有480公里之遙。1828年6月,愛瑪生下了一個兒子,他在出生的「那刻就死了」。3他們早期的生活窮困潦倒。約瑟寫道,1829年時,他們變得非常貧窮──以他的話來說,「財產減少了」——而愛瑪的父親「正要把我趕出門,我無處可去,就向主高聲呼求,求祂供給我,以完成祂吩咐我的事工。」4在約瑟和愛瑪有需求的時候,約西亞·史達爾、馬丁·哈里斯和奧利佛·考德里等忠實的朋友,常常在財務上接濟他們。

儘管面臨這些挑戰,愛瑪還是希望在1830年6月受洗。約瑟和愛瑪前往紐約州考斯威爾,她在那裡與其他幾位歸信者一起受洗,其中包括耐特家的人,他們也曾在摩爾門經翻譯過程中提供財務支援。然而,6月27日星期日清晨,這個新成立的教會的反對者摧毀了為洗禮而建的水壩。約瑟·斯密的歷史敘述道,隔天一大早,「我們謹慎戒備,在敵人尚未察覺之前,就修復水壩,開始施洗。」奧利佛·考德里為愛瑪和其他12個人施洗。洗禮結束前,「暴民再次聚集,而在我們回家後不久,他們的人數就達到了五十人左右。」約瑟、愛瑪和教會其他成員已經進了老約瑟·耐特的家,但很快就被人包圍,這些人「怒火中燒,顯然有意對我們動武。」約瑟·斯密的歷史繼續寫道:「他們有些人問我們問題,其他人則威脅我們,因此我們認為離開去紐奧·耐特的家是明智之舉。」5即便如此,那些人還是跟著聖徒,繼續騷擾。

聖徒計劃在當晚舉行一次聚會,讓愛瑪和其他剛受洗的人接受聖靈的恩賜,以證實為教會的成員。然而,他們聚在一起時,一名警官逮捕了約瑟·斯密,「指控他擾亂秩序,透過宣講摩爾門經,造成國家騷動不安。」警官解釋說,暴徒想在約瑟被捕後伏擊。然而,這名警官「決心保護我,不讓他們傷害我,因為他發現我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那種人。」他們很快就遇到了暴民,但令當地維安警衛隊「大為失望」的是,這名警官「快馬加鞭地把我帶走,離開了他們。」到達齊南哥郡的南賓貝志之後,這名警官當晚與約瑟·斯密同住在「旅店樓上的房間」。為了保護約瑟,這名警官「夜晚睡覺時,雙腳抵著房門,身旁擺著一隻上了膛的步槍。」6

約瑟·斯密在南賓貝志受審,被判無罪,但隨後又在鄰近的布魯郡因類似的罪名再次被捕、受審。第二名警官起初待約瑟極為嚴厲。約瑟·斯密的歷史記載道,他們抵達布魯郡時,「他帶我到一家旅店,那裡聚集了許多人,他們用各種手段來虐待、嘲笑和侮辱我。」他們對約瑟吐口水,要求他向他們說預言。約瑟現在離自己家頗近,因此要求「允許他有機會在家裡與妻子過夜」,但是那名警官拒絕了他的請求。7

隔天進行了第二次審判,約瑟再次被無罪釋放。根據約瑟·斯密的歷史,這名警官「請求我的寬恕」。8這名警官得知暴民計劃要對約瑟潑柏油和撒羽毛後,協助他逃脫了。約瑟安全到達愛瑪的姊姊伊莉莎白·海爾·華森位於附近的家。

愛瑪在丈夫不在期間,一直「非常焦慮地等待荒唐訴訟程序的結果。」9她與其他婦女聚在一起,「共同祈禱,為的是解救」她的丈夫。10約瑟和愛瑪團聚後,在七月初回到了賓夕法尼亞州的哈茂耐。約瑟與奧利佛·考德里再次前往考斯威爾,為新受洗的聖徒證實,卻再度失敗;他們遭遇新的反對勢力後,迅速返回了哈茂耐。11

啟示傾洩而出

約瑟·斯密回到哈茂耐之後,在1830年7月獲得了三個啟示。第一個啟示,就是現在的教義和聖約第24篇,告訴約瑟和奧利佛·考德里「關於他們召喚的事」。該啟示提醒他們,他們蒙召喚「來寫摩爾門經和做我的事工」。或許是針對他們最近受到的對立,這則啟示繼續道:「我已將你從苦難中提出來,並勸告過你,以解救你脫離所有的敵人。」12

該啟示還談到約瑟·斯密的生活狀況,指示他「種了田」以後,再去拜訪考斯威爾、菲也特和曼徹斯特的教會成員。啟示明白指示,教會成員應該支持約瑟,這樣他才能將「服務貢獻給錫安」。約瑟被吩咐:「你在屬世工作上不會有力量,因為這不是你的召喚。」13這則啟示讓約瑟和愛瑪明白,他們會遭逢財務上的困境,需要靠教會成員支持,因為他們要獻身於神的事工。

無論愛瑪對自己的婚姻生活有什麼樣的期望,她從來沒料到這新成立的教會的反對者,對斯密家庭肢體上的恫嚇及法律上的騷擾會這麼嚴重,也沒料到傳教和管理教會的責任,會讓她的丈夫離開農場和家庭,並如此影響他們的家庭生活,威脅他們的生計。

在這種焦慮和失望的情況下,約瑟得到了給愛瑪的啟示,就是教義和聖約第25篇,該啟示重申:「我實在告訴你,你要把這世上的事放在一邊,追求一個較好世界的事。」愛瑪從啟示中得到了安慰和指示。她被吩咐:「不要為你沒有看到的事物抱怨,因為那些事物不讓你和世人看到」──也許那些事物是指金頁片,愛瑪後來回憶說,她曾經觸碰過,卻沒有看到頁片。這個啟示稱愛瑪為「蒙揀選的女子」,告訴她:「你蒙召喚的職責是以安慰的言語、溫順的態度,在我僕人小約瑟·斯密,亦即你丈夫痛苦時安慰他。」啟示還談到愛瑪在教會的事工,應許她會由她丈夫「按立」,來「講解經文,勸勉教會成員。」14也指示愛瑪要當丈夫的抄寫員,並編輯聖詩。約瑟·斯密後來解釋說,愛瑪「當時被按立,啟示指示她向每一個人講解經文,並教導社區中的婦女,因此不僅是她,其他人也都能得到同樣的祝福。」15

約瑟·斯密在1830年7月接受到的第三個啟示,現在被收錄為經文,就是教義和聖約第26篇,該啟示指示約瑟及奧利佛·考德里,還有約翰·惠特茂,奉獻出時間,「專用於研讀經文、宣講,並堅固在考斯威爾的教會,必要時,到田裡去工作。」16

在得到這三個啟示的幾星期之後,紐奧·耐特和莎莉·耐特在八月初從紐約州考斯威爾出發,到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拜訪約瑟和愛瑪·斯密。莎莉·耐特跟愛瑪同一天受洗,但兩人都還沒有接受證實。約瑟·斯密的歷史如此記載道:「有人提議,在他和妻子離開之前,應先讓莎莉和愛瑪接受證實,並且大家一起領受聖餐。——為了準備此事,我動身去買一些酒。才走了一段很短的距離,就遇到一位天上的使者,得到了以下的啟示。」17

天使警告約瑟·斯密「不可買敵人的酒或烈性飲料。」18於是約瑟回到家,為證實聚會「準備一些自己釀的酒」;參加這次聚會的有斯密夫婦、耐特夫婦和約翰·惠特茂。約瑟·斯密的歷史記錄著說:「我們一起領用聖餐,之後證實這兩位姊妹加入教會,輝煌地度過了一晚。主的靈傾瀉在我們身上,我們讚美主神,欣喜異常。」19教會成立後的幾個月,在1830年7月至9月之間所接受的四個啟示,為約瑟和愛瑪·斯密以及教會其他成員提供了重要的指示。

愛瑪特別珍惜賜給她的啟示。在威廉·斐普的協助下,她按照主的指示,編輯了教會的第一本聖詩選輯。201842年,約瑟·斯密在成立慈助會的會議上宣讀了給愛瑪的啟示。他還讀了約翰二書第1章,其中提到了「蒙揀選的」女子,並解釋她之所以被稱為「蒙揀選的女子」,是因為她「蒙揀選來主領」。21約瑟說:「那啟示在愛瑪姊妹獲選任職慈助會會長團後實現了。」22

1830年的夏季動盪不安,當時接受到有關愛瑪·斯密的啟示,在19世紀的慈助會聚會中廣受引用與討論。例如,1892年在鹽湖大會堂舉行的慈助會成立50週年紀念慶典上,「琪娜·卡德……用非常清晰鮮明的聲音宣讀了透過先見約瑟賜給愛瑪·斯密的啟示,……愛瑪姊妹在啟示中被稱為蒙揀選的女子。」23早期的總會慈助會會長有時被稱為「蒙揀選的女子」。例如,當琪娜·楊擔任總會慈助會會長時,艾默琳·威爾斯(她後來也擔任總會慈助會會長)寫信給她:「我祝賀妳,親愛的姊妹,妳被稱,用先知約瑟的話說,『蒙揀選的女子』。」24

  1. Joseph Smith III, “Last Testimony of Sister Emma,” Saints’ Herald, vol. 26, no. 19 (Oct. 1, 1879), 289.

  2. Joseph Smith III, “Last Testimony of Sister Emma,” 289–90.

  3.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4–1836,” 9, josephsmithpapers.org.

  4. Joseph Smith, “Letter to William Phelps, 27 November 1832,” in Joseph Smith Letterbook 1, 6, josephsmithpapers.org.

  5.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23 December 1805–30 August 1834],” 43, josephsmithpapers.org.

  6.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44, josephsmithpapers.org

  7.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45, josephsmithpapers.org

  8.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47, josephsmithpapers.org

  9.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47, josephsmithpapers.org

  10. “Some of the Remarks of John S. Reed, Esq., as Delivered before the State Convention,” Times and Seasons, vol. 5, no. 11 (June 1, 1844), 551.

  11.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47, josephsmithpapers.org

  12. “Revelation, July 1830–A [D&C 24],” in Revelation Book 1, 32, josephsmithpapers.org;亦見教義和聖約24:1

  13. “Revelation, July 1830–A [D&C 24],” 32–33, josephsmithpapers.org;亦見教義和聖約24:3,7,9

  14. “Revelation, July 1830–C [D&C 25],” in Revelation Book 1, 34–35, josephsmithpapers.org;亦見教義和聖約25:3-5,7,10

  15. “Nauvoo Relief Society Minute Book,” 8, josephsmithpapers.org;此處用的「按立」一詞,相對於現代用法的「按手選派」。

  16. “Revelation, July 1830–B [D&C 26],” in Revelation Book 1, 34, josephsmithpapers.org;亦見教義和聖約26:1

  17.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 51,josephsmithpapers.org.

  18. “Revelation, circa August 1830 [D&C 27],” in Revelation Book 1, 35, josephsmithpapers.org;亦見教義和聖約27:3

  19.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51-52, josephsmithpapers.org.約瑟·斯密的歷史也解釋道,啟示只有第一部分是「在這個時候寫的,其餘的〔啟示〕則是在之後的九月寫的。」早期的手稿版僅有第一部分,後面部分遺存的手稿最早出現在1835年版的教義和聖約。

  20. See Emma Smith, comp., “Collection of Sacred Hymns, 1835,” josephsmithpapers.org.

  21. “Nauvoo Relief Society Minute Book,” 9, josephsmithpapers.org.

  22. Joseph Smith, “Journal, December 1841–December 1842,” 91, osephsmithpapers.org.

  23. “Relief Society Jubilee, Exercises at the Tabernacle,”Woman’s Exponent,vol. 20, no. 18 (Apr. 1,1892), 140.

  24. Emmeline B. Wells letter to Zina D. H. Young, Apr. 24, 1888, Zina Card Brown Family Collection,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