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股票市場損失慘重,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都一蹶不振,失業率攀升,許多人付不出房貸。政府帶著大筆資金介入,試圖反轉向下的頹勢。越來越多人被迫向公家機構求助,領取食物和生活用品。

這段對1930年代的描述可能也適用於最近一段時間。當時──以及現在──教會推出了福利計畫,在發生天災、大規模的經濟蕭條和衰退,以及家庭和個人任何時刻可能面對的更小、更多的挑戰時,「幫助人們自助」1

儘管我們今日所知道的福利計畫一直到1936年才開始,但由於救主耶穌基督是福利計畫的設計者,各福音期的聖徒都已實踐未雨綢繆的生活原則。多馬‧孟蓀會長曾說:「主提供了方式,祂說:『而倉庫要由教友的獻納來維持;寡婦和孤兒應該得到供養,窮人也一樣』(教約83:6)。接著祂提醒我們,『但是必須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去做』(教約104:16)」。2

若要以主的方式提供,我們自己必須先自立,然後才去幫助他人自立。孟蓀會長說:「獻身付出的男人和女人協助推動這個受靈啟發的大型計畫。在現實生活中,這個計畫不可能單靠努力就能成功,因為這項計畫要用主的方式,經信心來運作的。」3

今年慶祝福利計畫75週年,讓後期聖徒有機會回想一些基本原則,如自立、照顧貧困者、為人服務。當我們奉行這些原則時,我們更有能力為人紓解痛苦、建立品格和彼此合一。

「福利計畫的遠程目標在於建立本教會成員的品德,使施者與受者都能保有一個人內心深處最高貴的美德,並使隱藏在靈魂深處的潛能得以開花結果。這正是本教會存在的目的及使命。」

──路賓‧克拉克會長

 

相關演講

  • 禧伯‧郭,總會會長團信息,1936年10月
  • 約瑟‧胡適令,「受靈啟發的教會福利」,1999年4月總會大會。
  • 墨林‧羅慕義,「教會福利服務的目的」,1977年4月總會大會。
  • 多馬‧孟蓀,「個人及家庭福利的指針」,1987年2月,利阿賀拿

備註

  1. 總會會長的教訓:禧伯‧郭2002),第115頁。
  2. 多馬‧孟蓀,「主的方式」,1977年10月總會大會。
  3. 「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