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蓋瑞·史蒂文生長老:有顆善解的心
2016年06月


蓋瑞·史蒂文生長老:有顆善解的心

圖像
史蒂文生長老與非洲兒童

新聞照片由德撒律新聞克莉絲汀·墨菲,教會新聞撒拉·韋弗提供。

蓋瑞·史蒂文生大約11歲時,他的父親帶他去健行。「我在石頭上跳來跳去,走在父親前頭,」他回憶道。「我打算爬到一顆巨大岩石上往下看。正當我爬向巨石的頂端,他一把抓住我的皮帶,把我往下拉。

「我問:『怎麼啦?』「他回答:『不要爬到那塊石頭上。我們繼續往前走。』過了一會兒,我們從步道較高處往下看,看到一隻響尾蛇正在那塊巨石頂端享受日光浴。

「『那就是我把你拉下來的原因,』我的父親解釋。

「後來我們開車回家的時候,我知道他在等我問這個問題:『你怎麼知道那裡有蛇?』他說:『讓我教你關於聖靈的事。』當下他就為我上了一課,告訴我聖靈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保護者、安慰者和見證者。『在剛剛的情況下,』我父親告訴我:『聖靈透過我來保護你。祂警告我要把你拉走。』」

這雖然是件小事,但這次的經驗幫助史蒂文生長老了解,一旦感受到靈的提示,就要接受並照著去做。這是他父親一點一滴給他的許多教誨之一。

賢師良母

圖像
史蒂文生長老年幼時和他母親

照片除非特別註明,否則皆由羅斯本家庭提供。

史蒂文生長老表示,他的母親是真正良善的榜樣:「她對我的期望鼓舞了我。幾乎每次在採取行動之前,我都會先想著:『我不要讓媽媽失望。』」

他的父母同心協力,在家人家庭晚會、其他家庭活動或聚會中強調福音原則的重要。「他們以福音教導來穩固我們的家庭。那是我們生活的根基,」他說。

他也受到其他良師益友的引導。「我記得在我擔任總會持有權柄人員初期接受訓練時,總會會長團第一諮理亨利·艾寧會長建議我們在紙上寫出20個曾對我們生命有正面影響的人。我想每個人都可以這麼做並從中獲益。想想所有曾經給我適時幫助的人,特別在我青少年時期。這樣做讓我大受鼓舞。」

受到家人和朋友的鞏固

蓋瑞·史蒂文生於1955年8月6日出生,在美國猶他州洛干長大。他的父母伊凡和薇拉·史蒂文生了四個孩子。身為長子的蓋瑞排行第二。

「我和兄弟姊妹很親近,我的姊姊黛比期望我行為正義,我的妹妹瑪麗莉和弟弟道格期望我做好榜樣。我們都覺得有責任過正義的生活,並參與教會活動。」他的堂表親也都抱持很高的期望:「舉個例子,我最大的堂哥要離家去傳教時,簽了一張兩美元的支票交給下一位準備去傳教的堂表親。那張兩塊錢支票先後傳給了16位接著要到世界各地傳教的堂表親,提醒每一個人記得我們團結合一事奉主。」

持有聖職的朋友也帶給他深遠的影響。「我在年輕時就學到定額組交誼的意義,不只是在星期日,在社區和在學校裡也要常常聯繫,」他說。「那給我一種認同感、歸屬感、兄弟情誼和服務的渴望。」他特別記得有一次陪同一位定額組成員去向支會中一位姊妹收禁食捐獻。那位姊妹不方便出門,雙眼失明而且收入微薄。「儘管她的情況不佳,總是拿出五分錢或一毛錢當作禁食捐獻,」他回想。

勤奮工作而獲得的一項恩賜

圖像
史蒂文生長老年輕時在日本傳教

史蒂文生長老高中畢業,在猶他州立大學就讀一段短時間後,就蒙召喚去日本福岡傳道部傳教。「學習日語讓我很憂慮。在傳教士訓練中心時,我越來越憂慮。但六星期之後,熱烈的祈禱和勤奮的學習讓我有了一股平安的感覺。我知道主會在我日語的學習上祝福我,但如果我不努力,就沒有祝福。我學到,說方言的恩賜就像信心、行為和其他福音原則一樣。在你全力以赴之後才會蒙得祝福。」

傳完教之後,史蒂文生長老開始熱衷於教會歷史,研究摩爾門經和教義和聖約,鑽研歷史書刊和家譜。他特別感興趣的是約瑟·斯密及其家庭、惠特茂家庭、奧利佛·考德里和馬丁·哈里斯。他研究了摩爾門經不同版本的翻譯和發行。

他再次學到信心和勤奮工作是相輔相成的。「每個福音問題的答案不一定會立即來到,」他勸告說。「主期望我們去閱讀、研究、沉思和祈禱。當我們懷著信心和正義的渴望這麼做,假以時日,甜美的見證將會來到。」

他被召喚去教男女青年主日學、福音教義和男青年課程,經年累月的服務讓他感到深受祝福。這些召喚讓他能夠見證他對經文真實性的深刻感受,這是多年研讀而獲得的確信。

史蒂文生長老回到猶他州立大學繼續學習商業管理和行銷。他花很多時間在圖書館裡。「每次我入館時都會看到一句標語……寫著:『用你一切所得的去換聰明』箴言4:7〕。」這節經文深深印在他的心版上,多年後成了他在楊百翰大學祈禱會演講的主題。

「這種聰明是透過相互依存的研讀和祈禱而來,」他在演講中解釋道。「當我們信賴並依靠主,主會讓更大的理解力進入我們心中。」1

福音研究所裡的戀愛

他在福音研究所上舊約課程時,認識了從加州搬到愛達荷州,當時在猶他州立大學求學的莉莎·興吉利。「教師要莉莎扮演夏娃,要我扮演撒但去誘惑她。結果,我花了一番功夫才讓她答應和我約會,」他微笑著回憶道。他們約會滿一年後不久,就於1979年在愛達荷州愛達荷瀑布聖殿結婚。

史蒂文生長老談到莉莎時眼睛為之一亮。她稱她是「我生命中的陽光。」2史蒂文生姊妹畢業時取得家政教育學位,結婚初期在學校教書,之後持續為學校、市政和社區委員會、一些團體,以及一些活動奉獻時間和才能。然而史蒂文生長老認為,她持家的才能才是她最大的天賦之一:「她有能力營造一個以福音為中心的家,一個有聖靈同住的安全溫馨的環境。」這樣的能力,再加上她了解真正喜樂來自為人服務,她為丈夫、家庭和她週遭許多人的生活帶來祝福。

圖像
史蒂文生家庭

史蒂文生長老和姊妹成為四個男孩奎格、布萊恩、布瑞特、凱爾的父母。「這些年來我們一同享受每件事情,」他說。「男孩子們玩籃球、美式足球、足球和網球。我們都很喜歡戶外活動,像是四輪車、雪上機車、滑雪、雪橇和各種水上運動。雖然如此,莉莎也給兒子們一些文化的薰陶,培養他們對音樂和藝術的喜愛。為了讓我們一家人發揮為人服務的才能,她需要消耗這些男孩們旺盛的精力。」

開創事業

史蒂文生長老的經商生涯源自於他對亞洲人民的愛。他結束傳教返鄉時,和兩位認識多年的朋友開始從亞洲進口送禮用的飾品,後來改為銷售健身器材。隨後的三十年,他們的小本生意擴展為一間經營成功的公司,員工超過2,500人。

一位員工回憶當時史蒂文生長老經商的態度:「我們在討論一個生意上的困難決定。我告訴他我們務必要一切合法。他告訴我,我們不但要一切合法,而且要正派經營。」

「做生意時運用一些好原則,對生意極有幫助,」史蒂文生長老說。「正直、勤奮工作、同情心、尊重他人——同時負責任——這些不是只在星期日談論和奉行而已。這些是每天都要奉行的原則。」

隨著事業的成長,他變得非常忙碌。他說:「那時我是個年輕的主教,家中有幼兒,還必須常常到亞洲出差。我父親來告訴我:「我觀察到你和家人在一起時,你並沒有真正和他們在一起。我擔心這也表示,你工作時沒有完全專注在工作上;你履行主教的召喚時,可能還牽掛著你的工作或家人。你的生活需要有更好的平衡。」

這個勸告讓他獲益良多。史蒂文生長老說:「我學到,在家庭、事業、教會召喚之間保持平衡,同時也要把自己照顧好,是很重要的。」

一次又一次蒙召喚去服務

有位受人敬重的企業家曾經鼓勵史蒂文生長老要「求知,賺錢,服務。」在2004年,那個模式的「服務」這部分受到了考驗。史蒂文生長老和他長年的生意夥伴史考特·瓦特森(中文姓名黃仲傑)都被召喚擔任傳道部會長。他們覺得必須向眾多股東和客戶解釋為什麼他們要離開公司一段時間。他們逐一地去拜訪。

「當我們說明我們的召喚,以及我們服務三年不會向教會收取任何費用,他們都對這樣的善舉表示尊敬,」他說。他們將事業交託給信任的執行團隊,而公司業務蒸蒸日上。

史蒂文生長老擔任日本名古屋傳道部會長期間,覺得自己已深深愛上亞洲。「那裡是我第二個家,」他說。當他看到妻子融入當地文化,對他人(包括傳教士和成員)提供援助,並繼續養育兩個隨行的兒子時,他對妻子的愛也與日俱增。由於她努力與周遭的人為友,間接促成了好幾個歸信者接受洗禮。

結束傳道部會長的召喚返家僅僅7個月後,史蒂文生長老於2008年被召喚至七十員第一定額組服務。

「我很惶恐且深感謙卑。我想有很多人比我更有能力服務。然而我想到從前的一些經驗——擔任長老定額組會長、高級諮議、主教、支聯會會長團諮理——每次我都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去做被召喚去做的事工。我學習到在我們被召喚前,我們可能還不能勝任,但這個召喚讓人開始有資格要求上天的幫助。

「我很喜歡的一節經文告訴我們,當我們被召喚時,我們應當做兩件事:第一,『要忠信。』第二,善盡我們被指定的職責(見教義和聖約81:5)。對我而言,這代表要展現信心,知道什麼是需要去做的事,然後竭盡所能去光大召喚。如果我們這麼做,主會增強我們,讓我們有能力勝任,以祝福其他人。」

重返亞洲

史蒂文生長老還是七十員時,被指派擔任區域會長團諮理,之後擔任北亞區域會長。

在2011年3月,地震和海嘯重創日本。9級強震產生的海水劇烈波動,導致2萬人死亡,數千人被迫離開家園,55萬棟房屋全毀。

圖像
史蒂文生長老訪視災區

他多次訪視災區。「我們探訪人們時,心情有極大的起伏,」他回憶道。「我們看到悲慘與損失,同時也在當中看到希望與重建。我們一次又一次見證我們救主之愛的治癒力量,內心深受感動。」

此外,他親眼看到教會如何幫助那些需要援助的人,他說:「能夠對抗災難並協助規劃因應措施,那正彰顯了耶穌基督的教會是如何履行其神聖的指派職責之一,即照顧貧困者。」能夠施助災民並看到他人也在做同樣的事,他形容這是一項神聖的特權:「我們學到謙卑的美德。」

主教的傳承

圖像
2012年的總主教團

他於2012年被召喚為總主教時,心中對同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由於那樣的理解,他組織了一個廣大的教會網絡,為後期聖徒及其他人提供福利援助和緊急應變措施,也包括提供人道援助給「處於世界上最艱困、最貧窮、最受壓制地區」的天父的兒女。3

主教的角色對史蒂文生長老有特別的意義。「父親在我12歲時被召喚為主教,」他回憶。「支會裡有許多寡婦,爸爸拜訪他們時,常常帶我一起去。他會叫我清理垃圾桶,打掃屋子裡某處,或找一些朋友跟我一起掃落葉或鏟雪。當我們離開時,我心裡有很好的感覺。拜訪寡婦們這件事幫助我了解,主教們所做的事有一部分是一對一的施助。教會裡的每一位主教都是我的英雄。」

先知的應許

2015年10月總會大會之前的那個星期二,當時的史蒂文生主教接到一通電話,請他與多馬孟蓀會長和他的諮理會面。

「孟蓀會長……〔提出〕要召喚我到十二使徒定額組。他問我是否願意接受。……我……作出肯定的答覆。緊接著,……孟蓀會長仁慈地安慰我,他談到……他〔被召喚〕為使徒的時候,他也感到自己無法勝任。他平靜地教導我:『史蒂文生主教,主會讓祂召喚的人有能力勝任。』〔從那時開始〕,先知這番撫慰人心的話語成為平安的來源。」4

蓋瑞·史蒂文生長老是真正不懷詭詐的人。身為使徒,他會繼續援助貧困者,就像他在擔任總主教、七十員時和他一生中所做的一樣。他會跟從經文的指示,去「援助軟弱的人,扶起垂下的手,堅固無力的膝」(教約81:5)。這是個充滿挑戰的召喚,但是他很適任,因為他有顆善解的心。

註:

  1. Gary E. Stevenson, “Lean Not unto Thine Own Understanding”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evotional, Jan. 14, 2014), 2, 3, speeches.byu.edu.

  2. 蓋瑞·史蒂文生,「明白而寶貴的真理」,2015年11月,利阿賀拿,第92頁。

  3. 蓋瑞·史蒂文生,2015年10月3日,記者會。

  4. 蓋瑞·史蒂文生,「明白而寶貴的真理」,第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