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我希望你們記住」
2023年9月


「我希望你們記住」,2023年9月,利阿賀拿

「我希望你們記住」

摩賽亞書5:12

我們每個人都會以個別的方式獲得提示,提醒我們記得基督,因此應當留意這些提示並記得祂。

圖像
耶穌基督的畫像

基督與富有的年輕官吏(局部),亨利·霍夫曼繪

在塵世經驗中,所有的人不僅受限於一道遺忘的幔子,也處於健忘的狀態。遺忘的幔子讓我們忘記前生所知道的一些事件和真理,而健忘的狀態則讓我們忘記和偏離今生所學到或重新學習的真理。除非我們克服墜落帶來的健忘狀態,否則就會自然而然變得「迅於作惡,卻遲於記起主〔我們的〕神」(尼腓一書17:45)。

提醒我們記得基督的事物

神對祂所賜予的每一條誡命,都應許會「為〔我們〕預備道路,來完成祂所命令的事」(尼腓一書3:7)。為了讓我們能遵守「記住」這條誡命,主準備了提醒的事物。

的確,所有事物都是創造來為基督作見證的,並提醒我們記得基督(見摩西書6:63;亦見阿爾瑪書30:44)。例如,當我們「經長林,徜徉於古木之間,無邊綠蔭,〔聆聽〕百鳥歌聲婉囀」時,1都是為了讓我們記得祂。甚至連石頭都能呼叫起來為耶穌作證,提醒世人記得祂(見路加福音19:40)。事實上,整個大地,無論在聽覺上或視覺上,都為其造物主作了非凡的見證,並以令人驚嘆的方式提醒我們有位造物主。

在所有創造物中四處可見看似不經意的提醒,在神聖的教儀中,就擴大成更正式的提醒了。阿賓納代教導,古代以色列被賜予應執行的嚴格教儀,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他們「記得神及對神當盡的職責」(摩賽亞書13:30)。近代的先知也教導了同樣的事。賓塞·甘會長(1895-1985)聲明:「如果人們記住他們在水邊、在聖餐桌前和在聖殿所立的聖約,真的記住,那麼,我想就永遠不會有人叛教,也永遠不會有人犯罪了。」2

基督的贖罪既普及萬民,同時也是個別的。祂的提醒也是如此。因此,除了為所有的人提供一致教儀外,祂也以適合我們個人的不同方式來提醒我們。比方說,普通的黏土或泥巴不會讓許多人想起耶穌,或充滿對祂的感動和感激。然而,那位因耶穌用泥抹他眼睛而恢復視力的男子每次看到黏土(泥巴!)時,想必都會滿懷感激地記得耶穌(見約翰福音9:6-7)。乃縵在看見一條河,尤其是約旦河時,也不可能不會想起主在那裡將他醫治痊癒(見列王紀下5:1-15)。我們每個人都會以個別的方式得到一個或多個提示,提醒我們記得基督,因此應當留意這些提示並記得祂。

為基督作證

主另外命人準備了紀錄和歷史,以幫助我們服從「記住」的誡命。經文——神與祂兒女往來的紀錄——經常談到見證或為祂「作見證」(見哥林多後書8:3約翰一書5:7尼腓一書10:1012:7教義和聖約109:31112:4)。

神聖的紀錄,包括個人日記,幫助我們作見證。感受聖靈的難忘時刻是一種恩賜,在發生的那一刻,我們認為自己絕對不會忘記。但是,因為我們的健忘狀態,即使最深刻的經驗,都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淡忘。日記、照片或紀錄不僅能幫助我們想起難忘的時刻,也能將我們所感受到的情感和聖靈帶回。無怪乎教會在本福音期成立後得到的第一條誡命是,「在你們中間要保存紀錄」(教義和聖約21:1)。妥善保存紀錄會增加我們的記憶,並使我們認清自己的錯誤,帶領我們歸向神(見阿爾瑪書37:8)。

最後,我們必能為真理作見證,因為我們已從聖靈那裡獲得對真理的見證,祂是「天上的見證」(摩西書6:61)。聖靈在這個角色上就是將真理記錄在「〔我們的〕心版上」(哥林多後書3:3),幫助我們記得基督,並想起祂教導我們的每一件事(見約翰福音14:26)。

摩羅乃書10:3-5展示了耶穌、紀錄、聖靈與記得之間的連結。神應許我們,如果我們本著「記住」的精神閱讀摩爾門經這本神聖紀錄,奉基督的名真心誠意求問,並對基督有信心,聖靈就會向我們顯明這紀錄的真實性。如果這本特別的紀錄是真實的,那麼耶穌就是基督。

圖像
天使拜訪阿爾瑪和摩賽亞的兒子們

阿爾瑪起來,瓦特·雷恩繪

因記得而被救贖

記得耶穌會帶來救贖和救恩。想想「記住」在小阿爾瑪獲得救贖一事上所起的作用。天使向阿爾瑪顯現時,吩咐他「不要再企圖破壞教會」,但在發出這項命令之前,天使卻宣告:「要記住你祖先……受奴役的事;要記住〔基督〕為他們做了何等偉大的事;以前他們受奴役,祂解救了他們」(摩賽亞書27:16)。

天使這項「要記住」的命令,並非只是充滿智慧且能廣泛應用的指示。對阿爾瑪來說,這是一個明確的線索,一個充滿愛的提示,讓他知道要如何熬過即將發生的瀕死經驗。

大約二十年後,阿爾瑪鉅細靡遺地跟兒子希拉曼分享這段經歷。他說自己無法動彈地躺了三天,且無法開口,「懊悔得要死」(摩賽亞書27:28)。天使離開後,阿爾瑪確實記起來了,但他記得的只有自己的罪。

阿爾瑪回憶道:「我深為永恆的折磨所苦。……是的,我記起我所有的罪惡和不義,為此我被地獄般的痛苦所折磨」(阿爾瑪書36:12-13)。一想到要站在神的面前,阿爾瑪便充滿了「難以形容的恐懼」,因而想要逃避,但不只是一死了之,而是希望自己的「靈魂和身體能被滅絕」(阿爾瑪書36:14-15)。

在這裡,我們要暫停一下了解一件事:這三天可怕的懲罰,不是預先制定好、是阿爾瑪因犯罪而必然要承受的代價。不是這樣的。他體驗的不過是開始——最前面的三天,不過是被「永遠的死亡鎖鏈捆綁」(阿爾瑪書36:18)的開始。

幸運的是,他後來不知從哪裡想起了父親曾預言說,「有一位耶穌基督——神的兒子——要來臨,贖世人的罪」,不然,他肯定會無限期地留在那可怕的狀態,不只三天。他接著說:

「我的心抓住這個念頭時,我便在心中呼喊:耶穌啊,您這位神的兒子,請憐憫我這個身陷苦膽之中,被永恆的死亡鎖鏈捆綁的人。

「現在看啊,我一想到這點,就不再記得我的痛苦了,是的,不再受罪的記憶折磨了」(阿爾瑪書36:17-19)。

阿爾瑪遵從了天使「要記住」的命令,他想起了耶穌。正如耶穌將阿爾瑪的父輩從囚禁中解救出來一樣,祂也把阿爾瑪從他的牢籠中解救出來。

何等溫柔的慈悲,何等偉大的拯救!這樣心思意念的改變,又是何等令人感到驚奇!阿爾瑪前一刻才希望自己被滅絕,以逃離神的面前,現在卻好像看見神和祂的聖天使,並「渴望到那裡去」(阿爾瑪書36:22)。

這奇蹟般的轉變是藉著「記住」這簡單的動作啟動的。阿爾瑪的經驗實際應驗了便雅憫王最後講道的最後一句話:「現在,世人啊,切記,並且不要滅亡」(摩賽亞書4:30)。

祂記得我們

在我們致力一直記得耶穌的同時,心裡知道祂也一直記得我們,是很重要的。祂已將我們銘刻在祂掌上(見以賽亞書49:16)。想一想:仁慈的耶穌不會、也無法忘記我們,但卻如此輕易且樂意忘記我們讓祂受如此重傷的罪。

這一點,確實值得記住。■

註:

  1. 您何偉大」,聖詩選輯,第42首。

  2. The Teachings of Spencer W. Kimball, ed.Edward L. Kimball (1982),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