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當我覺得教會騙了我
2020年7月


當我覺得教會騙了我

我為何離開教會,又為何回來。

圖像
男子前往教會,又離開教會

馬可·斯密繪

幾年前,我在社群媒體上,關注著我過去兩位傳教同伴之間的對話。他們都是我敬愛的人。

他們所討論的問題與教會和教義有關。不久後我發現,他們都已經離開教會了。他們之間的討論令我驚訝,也使我心神不寧,其中一些事情,我從未聽說過。我覺得必須親自了解這些事的可信度有多少,便開始研究對教會有疑慮的人所持的論點。

接下來兩年我所閱讀的某些內容,導致我質疑教會的一切事情。有些人在經歷這樣的事情後,會感到難過,他們因為失去信心而悲傷。我則是感到氣憤,我覺得教會騙了我。我不確定什麼是真的,或者能夠信任誰。

上教會變得困難,於是我要求卸任召喚。我與妻子雪莉和家人的關係變得緊繃。我繼續上教會,但其實只是裝個樣子,試圖維繫家人關係而已。我的生活一團糟。我感受不到聖靈,也懷疑自己是否曾經真的感受過聖靈。

我家老大凱森要離家傳教,這原本是件值得慶祝的事,我卻把氣氛弄得很僵。經過這兩年,大部分的家族成員都知道我發生了什麼事。凱森第一次進入聖殿時,他們都陪著他,我卻沒有。

在這整個過程中,我感到很孤單。

身邊盡是關懷的人

一天,我的兄弟們聚在一起,跟我談談我的情況。我不記得他們說了什麼,但我知道他們是出於愛才這麼做。我們談話的時候,我開始了解自己失去了什麼。這件事成了我改變的催化劑。原本應該由我按立凱森為長老,應該由我在聖殿裡當他的伴隨者,並且在他臨行前給予父親的祝福。在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些場合,應該由我參與,而非別人。我記得曾問自己:「我到底在幹什麼?」

不久後,一位好友得到靈感,將我介紹給他支聯會會長團的一員。好心的他專注聆聽我的故事,似乎在我開口之前,就知道我要說什麼。我們談了好幾個小時。我的故事、我的疑問,以及我接觸到的邏輯思維,都跟其他人與他分享的極為相似。我開始了解,我的許多疑慮都有合理的答案,而我的許多問題儘管都出自真心誠意,卻是受意圖破壞信仰的人所影響。

我所有的問題和疑慮都立刻解決了嗎?當然沒有。但是我的心軟化了,使我足以了解一項偉大的真理:有疑問很好,但問題也有輕重之別。1因為一些問題得不到解答而失去家人,以及我在神面前的地位,值得嗎?當我先專注在極為重要的問題上,並再度將神放在我心中的首位時,我開始找到令我安心的答案,知道自己一步步回到了正軌。

我的支聯會會長和主教也向我伸出援手。在一些艱難的時刻,他們幫了我和雪莉很大的忙。他們從不放棄。他們和我在幔子兩邊的家人,都是幫助我的大功臣。我知道天父認識我們,也愛我們。在我們需要某些人的時候,祂讓我們遇見他們。我們需要做的,只是願意接受他們的幫助。

如果是你的話,該怎麼做

我知道還有其他人可能也正在經歷類似的事情,他們可能是你自己或你認識的人。

我知道救主建立了祂的教會,這教會有權柄提供我們回到祂身邊所需的教儀和聖約。撒但不眠不休地用盡各種可能的手段,要使主的教會名聲掃地。提出問題和心生懷疑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每個人都可能會落入撒但的陷阱。與「藉著研讀藉著信心」(教義和聖約88:118)親自發現真理相比,仰賴其他人提供資訊和答案要容易得多。但畢竟,前者才是神要求我們去做的。

如果你正因為對教會的疑問或懷疑而感到困擾,或是信心受到考驗,靠閱讀與教會意見分歧或離開教會的人的部落格,或聆聽他們的播客,是無法讓你找到真理的。但一般性的答案也很可能無法滿足你,而你大概也不會喜歡「暫時將疑問束之高閣」這樣的建議。

我學到,我們無法一直活在借來的光中,卻必須轉向神,那一切光與真理的來源(見教義和聖約93:26)。我們必須先在意念中仔細研究,但也必須求問神,我們所想的是否是對的(見教義和聖約9:8)。我們必須像約瑟·斯密那樣自己研究(見約瑟·斯密——歷史1:20),並且在摸索階段要有耐心(見阿爾瑪書32:41)。但是,藉著信心學習意味著我們必須藉著奉行真理來驗證真理(見約翰福音7:17帖撒羅尼迦前書5:21)。

研讀反對教會的資料時,我感覺自己好像真的是處於黑暗中(見尼腓一書8:23-2412:17)。當我緊握住神的話,踏出走向祂的第一步時,就足以讓祂派遣祂的靈來觸動我的心。

圖像
男人打著光

只有希望夠嗎?

凱森離家傳教幾週後,我的支聯會會長來看我。我告訴他,我的兄弟們跟我談過之後的那幾週發生了什麼事。我說,我想要重新獲得聖殿推薦書,他問我是否能夠適切地回答推薦書的問題。我坦誠說:「會長,我想我還沒有辦法說我知道這個教會是真的,但我的確全心希望它是真的。我會按照這樣的希望來過生活,這樣夠嗎?」

他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崔維斯,那樣永遠都足夠。」

我仍然期待能了解某些事情,但有些事情我已經了然於胸。我知道天父愛我。我知道,我們可能會一度徬徨、掙扎。但是我知道,透過基督、祂的贖罪和贖罪帶來的希望,我們可以返回到歸向祂的道路。■

作者現居美國猶他州。

註:

  1. See Lawrence E. Corbridge, “Stand Forever,”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evotional, Jan. 22, 2019), speeches.byu.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