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認識先知約瑟如何鞏固了我的信心
2021年7月


認識先知約瑟如何鞏固了我的信心

約瑟·斯密和其他早期聖徒的生活,和我們的生活相比,並沒有很大的差別。他們的經歷能鞏固我們的信心。

圖像
斯密夫婦——約瑟和愛瑪——與嬰孩奧文

約瑟和愛瑪與嬰孩奧文,麗茲·史威德繪,不得複製

11年前,我開始投入約瑟·斯密文獻集專案的製作時,對於約瑟·斯密是復興的先知,我有堅強的見證。可是約瑟對我來說幾乎像個神話人物——一位靈性巨人,以致我很難與他產生共鳴。天上的人物,包括天父和救主耶穌基督,奇妙地造訪約瑟。相較之下,我有時候甚至很難感受到神的愛。

由於我花了11年的時間鑽研約瑟·斯密的生平,閱讀他的日記、信件和講道,因而對於他的個人層面有更深的了解。我發現他跟我一樣,只是個凡人。沒錯,他是位神的先知,接獲偉大的啟示、異象和造訪,但他仍需要克服挑戰,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

我們今日生活的世界,與約瑟·斯密和早期聖徒的生活環境有著天壤之別,但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卻相差無幾。我們都因為塵世經驗而遭遇困難:病痛、死亡、背叛、沮喪,以及苦日子。約瑟也曾感覺神很遙遠,懷疑主是否了解他和其他聖徒所處的困境。他曾面臨親人的過世,經歷病痛和考驗,可是他懷著堅定的信心來面對,相信神與他同在,相信「美事將臨」。1

以下是約瑟·斯密生平的兩個例子,說明他如何通過人生中的種種狀況,也說明我如何藉著研究他的生活和早期聖徒的經驗,來幫助自己面對個人考驗。

「我想,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他的感受。」

我們每個人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候,都會因為死亡或疾病而內心傷痛。約瑟和愛瑪·斯密也不例外。他們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不久便過世了,愛瑪第二次懷了雙胞胎,也以夭折告終。約瑟和愛瑪後來領養了一對新生兒雙胞胎,他們的母親茱莉亞·莫達在生產時過世。十一個月後,在1832年3月,罹患麻疹的小約瑟(雙胞胎中的一個),因暴徒攻擊先知約瑟,而被暴露在夜晚的冷空氣中,之後便過世了。2

孩子的逝世,讓約瑟對遭逢親人過世的人更有同理心。他兒子離世才過幾天,先知就履行主的命令,到密蘇里州與那裡的聖徒商議。在返回的途中,與約瑟一起旅行的同伴紐奧·惠尼在意外中摔斷了腿,延誤了他們的行程。於是他們倆人在印第安那州格林維爾這個小鎮上住了幾個星期,直到紐奧能夠繼續旅行。3

約瑟在格林維爾飽受煎熬時,聽到姪女瑪麗——即海侖·斯密的兩歲女兒——才剛離世。她的死亡讓海侖和妻子耶瑞莎深陷痛苦。4

約瑟一聽到消息後,便寫信給愛瑪,她當時仍因嬰孩約瑟的逝世而悲傷。「我很傷心聽到海侖的孩子過世了,」約瑟寫道。「我想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他的感受。」約瑟和愛瑪自己失去了四個孩子,他們當然能感同身受。約瑟後來再繼續說:「但我們都必須接受所面臨的境遇,並能說出願主的旨意得成。」5為了瞭解孩子為什麼過世,約瑟信賴了主。

我在面對家庭成員、支會成員或朋友的死亡時,想到了這個經驗。即使在小約瑟逝世的六個星期前,先知約瑟才見過高榮、中榮和低榮國度的榮耀異象(見教義和聖約第76篇),他仍因兒子的過世而痛苦萬分。他知道他會再度見到小約瑟和其他三個孩子,但他們的死亡仍帶來傷痛。成為先知並沒有帶走痛苦,或讓約瑟免於經歷塵世的困難。但信賴神和祂的計畫減緩了一些傷痛。

「要靜下來,要知道我是神!」

1833年,暴徒將聖徒驅離密蘇里州傑克森郡的錫安城時,約瑟·斯密和教會的其他人遭逢重挫。由於聖徒受凍、飢餓並無家可歸,教會領袖比以往更需要來自天上的幫助。可是約瑟在思量這個情況時,發現自己無法獲得指示。1833年7月首次暴力攻擊後,約瑟寫信給密蘇里州的聖徒:「我確實知道,祂必快速解救錫安,因為我擁有祂不變的聖約,知道事情將會如此。但神喜悅把這事從我眼前隱藏起來,不讓我知道事情究竟是怎麼成就的。」6

圖像
聖徒被趕出密蘇里州傑克森郡

C.C.A.柯丁森(1831-1912),聖徒被逐出密蘇里州傑克森郡,約1878年,蛋彩棉布畫,771/4x113英寸。楊百翰大學美術館館藏,1970年由C.C.A.柯丁森的孫子女捐贈

聖徒於11月被趕出傑克森郡後,約瑟再次求問主,想知道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神為何讓錫安遭受這麼大的災禍」,以及「祂要如何使她回到她的繼地」。可是約瑟還是得不到指引。「主向我隱藏了〔答案〕,」他告訴密蘇里州的主教,愛德華·裴垂治,「答案沒有明白地顯給我看。」但神給了約瑟一個令他安心的提示:「要靜下來,要知道我是神」。7

1833年12月16日,約瑟終於透過一項啟示獲得了他尋求的答案(見教義和聖約第101篇)。這項啟示的第一個部分說明了主為何容許聖徒被逐出傑克森郡,那是約瑟問神的第一個問題。第二個部分談到一個貴族的比喻,他的土地被敵人奪走,並要求他家中的力量來取回土地。那是約瑟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主也重複了稍前說過的安慰話語:「要靜下來,要知道我是神」(教義和聖約101:16)。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的某些時刻,感覺神沒有回答我們的祈禱。我們可能感覺祂很遙遠,而我們會質疑祂是否清楚我們的處境。我也有過那些時刻,想知道答案何時才會到來。當我讀到,就連約瑟·斯密,那位復興福音的偉大先知,也曾因神沒有立即向他顯示一切,而有過為獲得解答而掙扎的時刻,這給了我勇氣繼續憑信心前進,明瞭當時機成熟時,我就會獲得我的答案。

先知約瑟·斯密是位非凡的人物,他一直是我的英雄。他跟我一樣,也需要忍受生活的考驗。他需要面對死亡、疾病和沮喪,但他懷著對神和耶穌基督的信心堅守下去,這信念幫助了他克服困難。

當我研讀關於他、愛瑪和教會早期成員所展現出的力量時,我感受到他們的勇氣,並給了我能克服自己挑戰的希望。對我來說,這就是研讀教會歷史的一大原因:看著前人的榜樣,進而鞏固自己的信心。■

註:

  1. 傑佛瑞·賀倫,「將來美事的大祭司」,2000年1月,利阿賀拿,第42頁。

  2. 聖徒: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後期時代的故事,第一冊,真理的大旗,1815-1846(2018),第40,96,115-118頁。

  3.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23 December 1805–30 August 1834],” 214, -15, josephsmithpapers.org.

  4. Hyrum Smith, Diary and Account Book, May 29, 1832, Hyrum Smith Papers, L. Tom Perry Special Collections and Archives, Harold B. Lee Library,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ovo, Utah.

  5. Joseph Smith, “Letter to Emma Smith, 6 June 1832,” josephsmithpapers.org; spelling and punctuation standardized.

  6. Joseph Smith, “Letter to Church Leaders in Jackson County, Missouri, 18 August 1833,” josephsmithpapers.org; spelling and punctuation standardized.

  7. Joseph Smith, “Letter to Edward Partridge and Others, 10 December 1833,” 71, josephsmithpaper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