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戰爭的預言,平安的處方
2021年8月


來跟從我

戰爭的預言,平安的處方

教義和聖約第87篇

約瑟不僅在啟示中預見美國內戰和其他災難,也獲得神的指引,知道要如何安然以對。

圖像
插圖:美國內戰

版畫由Getty Images提供

多年前,在與家人慶祝完一個充實又有趣的聖誕節後,我的一個孩子抬起頭來看著我,問:「要等多久才會再過聖誕節?」

縱使現在才八月,我們當中有許多人,無論年齡多大,還是可以很快想出各式各樣要在12月25日做的事,期待能歡度這節日。

儘管全世界可能都還飽受2019冠狀病毒病的荼害,並因經濟上的挑戰、政治和文化的分裂,搞得身心俱疲,但是絕大部分的我們仍然會把這些事擱置一旁,在節日中將精神全然投入慶祝救主的降生。但就當前局勢來看,我們或許就能理解約瑟·斯密在1832年12月25日所想的事。

擔憂帶來啟示

那年歲末之際,先知因「各國之間的紛亂態勢」(教義和聖約第87篇,前言)越演越烈而憂心不已。他特別注意到一波蔓延全球的霍亂疫情,還有另一個會導致美國「立即瓦解」的威脅。按照他的說法,南卡羅來納州不同意聯邦政府的指示和政策,「無視其法令,自行宣布該州是個自由且獨立的國家。」1

1832年12月25日,這些令人擔憂的事開啟了約瑟的心智,讓他接受到一則非常不尋常的啟示,即今日所知的教義和聖約第87篇。這篇啟示在美國內戰爆發前30年,就預告了這場戰爭的主要形勢,並對所有動盪的世代,給予了清楚的靈性指示。

觀察家或預言家?

圖像
教會影片劇照,約瑟·斯密坐在抄寫台前

這篇啟示以警告開始:美國很快就要遭受戰爭蹂躪,將從「南卡羅來納的叛變」(第1節)開始,而隨即展開的衝突則是,「南部諸州將與北部諸州分離對立」(第3節)。

如果預言只講這麼多,可能有人會說約瑟·斯密不過是個觀察家,而非預言家。1832年時,人們已可看出南卡羅來納在叛變,內戰一觸即發。

但這篇預言和所涉及的事件遠甚於此。

神告訴約瑟:

  • 這場衝突必在戰爭「傾倒在各國」(第3節)前發生。美國內戰結束不到50年,便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 所有的這些衝突將「最後在許多人的死亡和悲慘中結束」(第1節)。在美國內戰中陣亡的人數,至今仍超過在美國所有其他戰爭中陣亡的總人數。2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在連任的就職演說中就親自點出,「雙方都沒料到會開戰,沒料到戰爭的規模,也沒料到會打這麼久。」3不管美國內戰如何屍橫遍野,它的死亡人數,還是不及之後兩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兩次世界大戰合起來的傷亡人數,據估約有7千萬至1億6千萬。4

  • 南方將「呼求……大不列顛」(第3節)的支持,而「多日之後,奴隸必起來反抗他們的主人」,並「為戰爭而集結」(第4節)。這兩件事都發生了。5

淪為笑柄

1832年的南卡羅來納危機稍微平息後,到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前這段時間,約瑟根本算不上是「觀察家」。他和其他相信這篇啟示的人都淪為笑柄。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奧申·普瑞特長老(1811-1881)說,他從19歲起就開始在美國北方各地宣講這篇預言。但他的教導普遍被視為「無稽之談」,他也到處遭人「取笑……鄙視」。他特別提到堪薩斯州的反應,那裡有許多人都確信,若要開戰,定會從那裡開始,因為那裡蓄奴的正反兩方經常劍拔弩張,三不五時就有流血衝突事件。

不過普瑞特長老說:「看啊!當〔這些事件〕隨著〔約瑟預言的那樣〕發生時,就再次確立了這事工的神聖性,並再次證明,神在帶領這事工,祂正在履行自己說過的話。」6

第87篇——提早30年詳細無誤地描述美國內戰的主要事件,以及接著很快發生的世界大戰(和其他戰爭)的本質——強有力地見證約瑟·斯密是蒙神啟發且召喚的先知。但這篇所講的不止於此。

站在聖地上

圖像
一家人走在聖殿外

加州奧克蘭聖殿前,克麗斯汀娜·斯密攝

除了這些會在末後日子荼害生靈的戰爭以外,神也告訴約瑟,「大地居民」將經歷飢荒、瘟疫、地震、天上的雷和凶猛強勁的閃電,直到「各國的完全終結」(第6節)。若要在這一切中存活下來,主給了一個明白了當的命令:「你們要站在聖地上,不要動搖,直到主的日子來臨」(第8節)。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羅納德·羅斯本長老最近說道:「我們站在聖地——我們正義的家,經過奉獻的教堂,聖化的聖殿——時,會感受到主的靈與我們同在。我們找到能解決煩惱問題的答案,或找到平安而把問題擱在一旁。那是聖靈在工作。這些在神世上國度中的聖地呼籲我們要虔敬,要彼此尊重,要盡力過福音生活,要懷抱希望,使我們得以放下恐懼,並透過耶穌基督的贖罪,尋求祂的醫治大能。」7

不過,羅斯本長老也提到,即使站在這些實體的聖地上,我們內心的狀態要比所站的地方更為重要。我們一定要一直遵循主耶穌基督完全的光的指引生活。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一直這麼做,不管我們身在何處,四周有何危險,必能站在聖地上。

安全之地

1942年,二次世界大戰正打得如火如荼之際,一群後期聖徒來到德州凱爾西,會見時任十二使徒定額組成員的海樂·李會長(1899-1973)。他們問:「現在是我們北上前往錫安的日子嗎?……我們可以在那裡得到保護,不受敵人侵害。」

李會長相當重視這個問題。他在沉思、研讀、祈禱了一段時間後,總結說:「現在我知道,這世上並沒有哪一個地方是安全的處所;我們住在哪裡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生活的方式。我發現,只有在〔我們〕遵守誡命,在〔我們〕配稱生活,以享有主的聖靈的陪伴、指示、安慰和引領,以及在〔我們〕願意聆聽神派來這裡主領、擔任祂代言人的人,並服從教會的忠告時,以色列才會安全。」8

平安指南

事實證明,第87篇非常有先見之明。這樣的預言應當有助於培養我們對基督和祂揀選之僕人的信心。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樣的信心,因為這篇啟示也嚴肅地提醒我們,未來仍有類似的挑戰。

當世人繼續聽到「戰爭和戰爭的風聲」(教義和聖約45:26),和一連串的天災人禍時,我們都應當感謝在1832年12月25日這個歡慶的節日裡,一位心思縝密、蒙神啟發的神的先知,花時間去聆聽耶穌基督親自發出的警告話語和救援命令,並將之仔細記錄下來。得到如此珍貴的聖誕禮物,我們可以說:「必得到安全,必得到平安」。9

註:

  1. See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23 December 1805–30 August 1834],” 244, josephsmithpapers.org; capitalization and punctuation standardized.有關這篇啟示的更完整歷史背景討論,see Scott C. Esplin, “‘Have We Not Had a Prophet Among Us?’: Joseph Smith’s Civil War Prophecy,” in Civil War Saints, ed. Kenneth L. Alford (2012), 41–59.See also Daniel H. Ludlow’s useful selection of related documents in A Companion to Your Study of the Doctrine and Covenants (1978), 1:444–49; 2:277–78.

  2. See American Battlefield Trust, “Civil War Casualties,” battlefields.org; Guy Gugliotta, “New Estimate Raises Civil War Death Toll,” New York Times, April 2, 2012, nytimes.com.

  3. Abraham Lincoln, second inaugural address, Library of Congress, loc.gov/item/mal4361300.

  4. Se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World War II: Costs of the War,” Britannica.com.

  5. 有關英國和這場戰爭的詳細分析,see Amanda Foreman, A World on Fire: Britain’s Crucial Role in the American Civil War (2010).有關參戰奴隸的資料,see National Archives, “Black Soldiers in the U.S. Military during the Civil War,” archives.gov/education/lessons/blacks-civil-war.

  6. See Orson Pratt, in Journal of Discourses, 18:224; 13:135.

  7. 羅納德·羅斯本,「不要驚慌」,2018年11月,利阿賀拿,第19頁。

  8. Harold B. Lee,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43, 129.

  9. 「遵守神的誡命」,聖詩選輯,第18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