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從仇敵臉上見到神的面
2022年3月


「從仇敵臉上見到神的面」,2022年3月,利阿賀拿

從仇敵臉上見到神的面

創世記中關於化解衝突的教訓,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一個模式。

圖像
兩雙手拉著繩子在拔河

大衛·格林繪

身為衝突調解員,我在新約看到耶穌基督的榜樣和教導,從中得到了許多智慧,學習如何化解衝突,並促成和解。然而,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不只有新約曾為我提供指引,在舊約中也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深刻見解,可以在我們陷入會造成傷害的衝突時幫助我們。

何謂會造成傷害的衝突?就是當我們無法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導致我們去傷害別人或自己。

會造成傷害的衝突通常伴隨著害怕痛苦,無論這種害怕是心理預設的,或是因衝突所造成的;害怕得不到愛,或害怕被別人誤解,害怕無法找到困擾我們問題的解決之道。當我們被這種恐懼占據時,就會覺得自己不再有能力解決個人所面臨的問題,也往往會感到絕望、羞愧或無助。

這類的衝突會讓大多數人感覺受到威脅,這也是為什麼最後我們會採用無效的方式處理衝突,像是逃避、妥協或競爭,試圖讓衝突消失不見。不幸的是,面臨會造成傷害的衝突時,這些解決方式都無法真正發揮作用。

是的,我們應該避免紛爭(見尼腓三書11:29)。但是我們絕不應逃避、放棄或攻擊跟我們有衝突的人。相反地,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去愛那些跟我們有衝突的人。我們必須對仇敵運用仁愛,也就是基督純正的愛(見摩羅乃書7:47)。

耶穌教導,愛那些愛你的人很容易。祂也說:「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馬太福音5:44)。救主要我們像祂那樣愛人,變得像祂一樣完全(見約翰福音13:34尼腓三書12:48)。這可能意味著,即使這種愛看似很冒險,但我們仍願意去愛人。我們可能會猶豫,因為我們會很自然地想避開危險。但是,決定去愛那些可能會傷害我們的人,會讓我們擺脫恐懼,充滿仁愛。

要懷有這種愛,我們必須在面對衝突時無所畏懼。我們需要向跟我們有衝突的人敞開心胸,以便能「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13:4-5,7-8)。仁愛會顯示出這種愛,但並不保證衝突的另一方也會這麼做。

愛能讓我們清楚看見,那些跟我們有衝突的弟兄姊妹,他們的需求和渴望,跟我們自己的需求和渴望同等重要,不論他們怎麼看待我們。我們會盡一切所能,找出能滿足他們和我們自己需求的解決方法。

舊約中有兩個故事,是這種愛的極佳例子。

以掃和雅各

圖像
以掃和雅各相見

以掃和雅各互相擁抱,羅伯特·巴瑞特繪

創世記第25章,我們看到以撒的兒子,以掃和雅各兩兄弟之間的家庭衝突。以掃為了一碗紅豆湯,把自己的繼承權賣給了雅各(見創世記25:30-31)。後來,雅各聽從母親的勸告,冒充以掃來接受以撒最後的祝福(見創世記27:6-29)。

以掃恨雅各,誓言要殺他的弟弟。雅各逃去和舅舅拉班同住。(見創世記27:41-45。)最後雅各和舅舅的關係失和,不得不回家(見創世記第31章)。雅各知道這意謂著要面對以掃,而以掃有一支更大的軍隊。他擔心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見創世記32:7-8)。

他們見面的那天,雅各送了為數可觀的山羊、駱駝、牛、羊和驢作為求和的獻禮。接著,當他前去會見哥哥時,跪了七次。以掃的反應出乎雅各意料之外。以掃哭了,擁抱弟弟,告訴他不需要求和的獻禮。

雅各因以掃的愛而感動,並回答說:

「『不然,我若在你眼前蒙恩,就求你從我手裡收下這禮物;因為我見了你的面,如同見了神的面,並且你容納了我。

「求你收下我帶來給你的禮物;因為神恩待我,使我充足。』雅各再三地求他,他才收下了」(創世記33:10-11)。

和睦相處的三個要素

雅各在這裡體現了一種愛的模式,我發現這樣的模式,對於被我們錯待,或錯待我們的人來說,都是最有效的和解方式。

詩篇85:10說明了和解的條件:「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雅各和以掃和解的行為,符合詩篇所列的條件。

雅各和以掃需要勇氣,才能認清這個事實:他們不是仇敵,而是親兄弟。要寬恕彼此必須心懷慈愛,也必須有公義——這種公道能改正我們或他人所犯的錯——對雅各而言,他將自己蒙福獲得的部分財產給了以掃。當這三項個素都符合時,他們就能和睦相處。

我們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遵循相同的模式。

當我們陷入會造成傷害的衝突時,我們對衝突和對他人的恐懼會使我們停滯不前,或使我們做出一些行為,讓情況變得更糟,而不是更好。我們常常自圓其說,認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無法扭轉互相傷害的循環,也不相信別人可以改變。

然而,雅各的榜樣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方法,來解決那樣的衝突。雅各面對了自己對哥哥以及跟他起衝突的恐懼。在那一刻,他關心「保護雙方」更甚於「保護自己」,因此他針對自己所犯下的過錯,送給哥哥求和的獻禮,藉此伸張真理和公道。以掃曾一心想殺害雅各,當時卻被軟化了;慈悲和平安的感覺回到他的心中。雅各找出方法去愛他的仇敵,這麼做時,從他哥哥的面容見到「神的面」。

儘管用這種方式處理衝突,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焦慮,但是用這樣的方式化解衝突,比其他任何方式都更有效。基督般的愛能讓我們用另一種角度,真正認識跟我們難以相處的人,促成雙方徹底地改變。

約瑟和哥哥們

圖像
埃及的約瑟和哥哥們和好

埃及的約瑟,麥可·馬恩

我們從雅各的下一代,也就是他兒子約瑟身上,看到另一個愛的有力榜樣。

約瑟年輕時,哥哥們因為嫉妒他,而將他賣為奴隸。約瑟的哥哥們覺得約瑟得到父親最多寵愛,因為哥哥們對他的怨恨,約瑟遭受了極大的痛苦。他和家人分離多年,最後成了奴僕,又被囚禁了一段時間。主幫助他克服逆境,最後,他成為埃及一位強而有力的統治者。(見創世記第37~45章。)

約瑟的哥哥們也受了許多苦,在饑荒期間,他們來到埃及,因挨餓而身心俱疲。他們遇見約瑟時,並沒有認出他來,遂向他乞求協助。

約瑟絕對有理由可以把哥哥們關進監牢,向他們討回公道,他們本該受到懲罰。但約瑟選擇施予恩惠——寬恕他們、愛他們。

他告訴他們:「『請你們近前來。』他們就近前來。他說:『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

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創世記45:4-5)。

約瑟不僅寬恕了哥哥們,還看到他們的衝突所成就的正向目的。他認出神的手參與整個過程,儘管他們所有人都經歷了許多苦難,「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創世記45:7)。

圖像
握著鬆開繩子的雙手

同樣地,我們的生活也可以循此類似模式:只要我們一起努力找出解決之道,就能體悟到,事實上,這些衝突所造成的痛苦,終將會促使我們的家庭和社區得到鞏固。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衝突,過程必定很痛苦,有時候會受傷極深。每當看到別人身陷衝突的痛苦之中,特別是與家人時,我都有很深的感觸。然而,不必讓這種痛苦和恐懼成為故事的結局,

我們可以像約瑟一樣,選擇用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衝突,以及跟我們有衝突的人。我們可以選擇放下憤怒、怨恨和責備,並接納我們的仇敵。

我們可以選擇愛而不是懼怕,並體認到——就像雅各、以掃、約瑟和他的哥哥們體認到的——我們的仇敵其實是我們的弟兄姊妹。藉著努力與他們和好,我們也能見到神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