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不可背叛,也不要怕
2022年4月


「不可背叛,也不要怕」,利阿賀拿,2022年4月。

來跟從我

民數記第11~14章

不可背叛,也不要怕

約書亞和迦勒了解眼前的挑戰,但是他們知道自己可以仰賴主。

圖像
約書亞和迦勒歸來

約書亞和迦勒歸來,繪者不詳,由Lebrecht History / Bridgeman提供

在生活中,我注意到人們往往會用兩種方式,來回應教會領袖所獲得的靈感:

  1. 他們能看到願景,了解領袖覺察主要做的事,積極正面地談論這件事,並鼓勵他人也能了解這項願景。有時候,他們可能會需要憑信心向前邁進,直到完全了解為止。

  2. 他們拒絕去了解這項願景,百般批評,並找出他們擔心願景無法達成的原因。不然就是完全不理會這項靈感,也不採取任何行動。最終,這類的人會發現,主的事工仍會成功,即使他們選擇不支援此事工。

主賜給摩西的應許

我們讀到,以色列人接近所知的迦南地時,他們對領袖的靈感也有類似的反應。主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祂告訴摩西,如果人民遵守祂的誡命,祂就會帶領他們到應許地,那是主應許要賜給亞伯拉罕子孫的土地,一塊「流奶與蜜之地」(出埃及記3:17)。以色列人通過曠野,前往這個地方時,經歷了許多考驗信心的磨難。他們經常背離主,不遵守祂的誡命(見出埃及記32:1-9民數記11:1-34)。

當以色列人終於接近應許地時,主命令摩西派十二個探子——從以色列十二支派中各派一個——去「窺探……迦南地」(民數記13:2)。他們受吩咐要找出,那裡的居民「是強是弱,是多是少」,以及那塊土地是否肥美。其中兩個探子是約書亞和迦勒(見民數記13:4-20)。

這些探子花了40天搜尋迦南地,然後回到曠野中的摩西和以色列人那裡。探子帶回迦南地的果子,他們報告:那地「流奶與蜜……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見民數記13:25-29,33)。

看待事物的兩種方式

所有十二個探子看到的是相同的情況,服從主的命令居住在迦南地,會有好處,也會有阻礙。然而,他們的反應顯示出,這群人當中的十位成員只看到問題,而另外兩位則選擇信賴神。

十個探子只看到眼前的困難。由於他們沒有仰賴主,他們害怕遵從祂的命令前往迦南地。迦勒和約書亞則是知道,如果以色列人有信心,主就能將迦南地交給他們。迦勒勸告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民數記13:30)。

另外十個探子反駁了迦勒的忠告。他們說:「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我們在那裏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民數記13:31-33)。

基於恐懼所作的選擇

不幸的,以色列人專注在那令人畏懼的報告。前途似乎困難重重,而且他們害怕那裡的居民,因此他們拒絕進入應許地。他們開始抱怨摩西,也抱怨神,變得非常沒有信心,甚至覺得神當初就讓他們死在埃及或曠野中還比較好。他們問:「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並繼續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民數記14:3-4)。

然而,約書亞和迦勒仍試圖幫助人民仰賴主。他們說:「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

「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民數記14:8-9)。

以色列人的子孫不但不聽約書亞和迦勒的忠告,還企圖殺害他們(見民數記14:10)。由於他們的叛逆,主告訴他們,他們會在曠野流浪40年。直到所有抱怨祂的人都過世後,祂才會把他們帶回應許地。十二個探子中,只有約書亞和迦勒進入應許地(見民數記14:22-38)。

現代版的迦勒和約書亞

現今仍有許多迦勒和約書亞,其中一個就是我妻子的外公約翰·休姆。1926年的某一天,主教和約翰交談時,談到了傳教這件事,這讓約翰有些不知所措。

約翰一直都想去傳教,但是他的生活讓這件事變得很困難。為什麼呢?因為約翰42歲,已婚,並育有四名年齡分別為15歲、12歲、4歲和2歲的子女。他是一位自行創業的牧場主人,若要離家,需要有人替他管理土地和牲畜。他必須找出方法,確保自己的家庭和財產在他離開家時,能得到妥善的照料。

主教告訴約翰這不是正式的召喚,只是一項建議。約翰告訴主教,他會想一想,隔天讓他知道決定。

第二天清早,約翰就去找主教,說他會接受召喚去服務。那天早上,在約翰輾轉難眠一夜後,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安排傳教事宜,他只知道他會去傳教。就像迦勒和約書亞一樣,他知道神會幫助他找到方法,而神做到了。約翰雇用一位鄰居來照顧他的土地和牲畜,支會和社區也一起支援照顧他的妻子和孩子。

圖像
傳教士在紐約市的街道上,周圍有很多人

對於身為小鎮牧場主人的約翰來說,來紐約市傳教,肯定會經歷文化衝擊。

布萊恩·寇繪

約翰來自一個人口約500人的鄉村小鎮,他習慣騎馬和在土地上勞作。當他蒙召喚到紐約市傳教時,肯定會經歷文化衝擊。他可能會覺得自己就像偉人當中的蚱蜢一樣,但是約翰的傳教很成功。他的榜樣在子孫心中種下渴望,不論遇到什麼阻礙和未知,都會信賴神。「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加福音1:37)。

憑信心面對阻礙

就像以色列的子孫一樣,我們也面臨艱巨的阻礙。但只要我們服從祂的誡命,這些阻礙就無法阻止我們獲得主的應許祝福。認知到那些阻礙,並沒有錯。但重要的是,我們要懷著信心面對阻礙。

約書亞和迦勒了解眼前的挑戰,但是他們知道自己可以仰賴主。

透過福音持續不斷復興的視角,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當先知告訴我們主的旨意時,我們最好找出方法來幫助促成這一切。確實會有阻礙,但是只要對神有信心,我們就能克服這些阻礙。以下是一些例子:

  • 當大祭司和長老合併成一個定額組時,有些人對於這項改變能如何順利運作,產生了疑惑;有些人接受這項改變,主動去建立新的關係。

  • 當施助取代家庭教導和探訪教導時,有些人只看到了挑戰;其他人則開始以更崇高、更神聖的方式施助。

  • 當羅素·納爾遜會長強調需要使用教會的全名時,有些人猶豫不決,並列舉了使用較短名稱比較容易的原因;有些人則立刻接受指示,找出方法來使用經文中所賜的教會名稱。

  • 安息日聚會的時間從三小時縮短到兩小時的時候,有些人覺得教導的時間會不夠,時程表會很亂;其他的人則是很快地適應了這項改變。

當然還有更多例子,但這項教導已經很清楚了。我們所面臨的每一項挑戰和每一項阻礙,都是選擇仰賴主的機會,就像約書亞和迦勒一樣。「不可背叛……,也不要怕」(民數記14:9)是給以色列兒女的美好忠告,對今日的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也同樣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