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我們教會獨有的3項關於耶穌基督的真理
2023年12月


僅提供電子版:年輕成人園地

我們教會獨有的3項關於耶穌基督的真理

我們對救主和祂復興福音的信念,使我們有能力像祂一樣。

圖像
基督在客西馬尼園

基督在客西馬尼園,亨利·霍夫曼繪

牧羊人和博士在耶穌基督誕生後,尋訪他們的救主。牧羊人看見一位天使,而博士跟隨那顆星(見馬太福音2:9-10路加福音2:8-12)。

今天,有許多方法可以讓我們認識救主,「特來拜他」(馬太福音2:2)。

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裡,我們蒙福除了聖經以外,還有活著的先知和摩爾門經,教導我們關於救贖主的事。以下這三項關於救主的真理,是本教會獨一無二的教義。

1.祂和天父是分開的人物

耶穌解釋祂身為獨生子的角色時說:「我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10:30)。但是後期聖徒明白,父與子是在目的上「合一」,不是人物上的合一。十二使徒定額組雅各·陶美芝長老(1862-1933)寫道:「希臘原文的『一』字,是文法上的中性,因此是指屬性、能力,或目的上的合一,而不是人物上的合一,因為這樣便需要文法上的男性。」1

司提反在被石頭打死之前,看到「人子站在神的右邊」(使徒行傳7:56)。先知約瑟·斯密在異象中看到「兩位人物」(約瑟·斯密——歷史1:17)。救主自己也經常向祂的父禱告。

我們依然崇拜天父為我們的神,並尊崇子為教會的元首。但我們駁斥基督教普遍認定的「三位一體」,也就是在基督復活將近300年後的尼西亞會議中,經討論和妥協而成的特定信念。2

2.祂將我們與天父連結在一起

由於亞當和夏娃的墜落,我們與神隔絕(見阿爾瑪書42:7)。然而,救主的贖罪為亞當違誡所造成的鴻溝搭起橋樑,讓我們能回到神的面前,按照我們自己的行為接受審判(見尼腓二書2:5-10希拉曼書14:15-17)。如果我們「用基督的贖罪之血」(摩賽亞書4:2),就可以獲得寬恕,不被罪惡玷污,得以潔淨。基督鼓勵我們:「你們必須常常奉我的名向父禱告」(尼腓三書18:19),意思是我們要透過救主的能力天父禱告。

在教會中,我們訂立聖約——我們承諾要遵守誡命,而天父應許會祝福我們作為回報。基督完美的榜樣向我們顯明,要如何遵守這些聖約,並與神更接近。例如,在洗禮聖約中,我們承諾要「一直記得祂,並遵守祂……的誡命,使〔我們〕有祂的靈與〔我們〕同在」(教義和聖約20:77)。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14:6)。祂用誡命和榜樣向我們顯明,神希望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基督是我們的中保,祂的角色並不會削弱我們與天父之間的連結,反而向我們顯明該如何獲得與天父更堅定穩固的關係(見教義和聖約45:3-5)。

3.祂在十字架上在客西馬尼園中所作的贖罪

許多基督徒將十字架視為基督永存之愛的至高象徵。然而,這樣的信念在後期聖徒基督徒當中,並不普遍,因為「我們強調的是基督使命的完整奇蹟」。3祂的贖罪「包括祂在客西馬尼園的受難和祂在十字架上的受苦死亡,最後以祂的復活作為結束」。4

這三個事件,構成我們救贖主贖罪犧牲的全部。祂在客西馬尼園中忍受了「痛苦、折磨、試探」(阿爾瑪書7:11),以應驗以賽亞書的預言——祂會「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以賽亞書53:5)。

我們不會忽略肉體在十字架上死亡所承受的苦痛。然而,我們也知道,透過流血而「使罪得赦」(馬太福音26:28),和透過復活而「吞滅死亡」(以賽亞書25:8),遠比臨到罪人的死亡所帶來短暫的挫敗重要得多。

耶穌基督就是道路

身為後期聖徒,我們不會仗恃這些差異而輕看其他信仰的人士;我們尊重他們的信仰,就如同我們希望他們尊重我們的信仰一樣。在看待我們的不同信念時,可以帶著感激之情,感謝復興的福音、摩爾門經、主親自透過祂先知和使徒的話語,添加了這些「明白而寶貴」的真理(尼腓一書13:34-35)。

如果後期聖徒的信仰最終教導了我們一件事,那就是耶穌基督認識我們每一個人。祂愛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知道「祂是世界的光、生命和希望。祂的道路乃是今生通往幸福、來生邁向永生之路。」我們在聖誕時節,以及一整年當中的任何時刻,都能真誠說出和近代先知同樣的心聲:「感謝神賜給我們祂神聖的兒子——這份無與倫比的禮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