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漣漪
2000年10月


漣漪

「正義婦女的行為也會像漣漪一樣,不斷地向外擴散,穿越過時空、甚至世代。」

家裡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全家很喜歡一起去爬山。站在美麗的傑克遜湖邊,雄偉的山峰倒映在澄澈閃亮的湖面,我們會在平靜的水面上比賽打水漂兒。隨著石頭下沈的同時,我們會看著水面泛起的漣漪向外擴散到整個湖面,直到我們看不見為止。就連我們家老么用最小的石子兒打出的漣漪,也會向外擴散且愈散愈遠、愈散愈遠。

就像我們在傑克遜湖上打水漂兒時會激起一層又一層的漣漪,同樣地,正義婦女的行為也會像漣漪一樣,不斷地向外擴散,穿越過時空、甚至世代。這些正義的行為來自於我們對耶穌基督神聖使命的了解、對福音計畫的知識、對永恆誡命的服從,以及我們為此地上的神的國度所作的事工。

讓我分享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位正義的後期聖徒婦女在她知道耶穌是基督、福音已復興後,是如何因應而激起漣漪、得到回響。

1841年,威爾斯籍的移民瓊斯丹擁有一艘最小型的合法渡船,專門將乘客、貨物載往密西西比河上游。他把船取名為「漣漪號」,我覺得這並非巧合。他的乘客當中有些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教友,一個不是很有名的「新」教會。

在載運的旅程中,瓊斯丹開始聽到一些對這些「摩門教友」的批評。由於他載過許多這些摩門教友,他與他們聊過天,也觀察過他們的言行舉止。他覺得他們是一群好人──仁慈、誠實且辛勤工作。他所聽到、讀到別人對這些人的負面評論跟他自己與這群人交往的經驗並不吻合。

他後來寫道:「經過我仔細查證後,我發覺他們的控訴不是言過其詞,就是自相矛盾⋯⋯根本不足以採信。」(丹尼斯農諾,「威爾斯人瓊斯丹」,1987年12月,聖徒之聲,第41-46頁)

後來有一件特別的事促使他從一位謹慎的旁觀者,變成一位積極的慕道友。他是這樣寫的:「在極為偶然的機會下,[斯密愛瑪]所寫的一封信⋯⋯流入我的手中,⋯⋯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封信帶給我的感覺。我清楚地知道[她]不但和我一樣相信新約──相信新約中使徒所說的話,甘心為耶穌基督及對祂福音的見證承受一切的痛苦、折磨──而且信中所提出的忠告,所隱含的智慧,非常具有⋯⋯神性般的德性,是我讀過最傑出的文筆。」(1987年12月,聖徒之聲,第42頁)

瓊斯丹從愛瑪的文字及榜樣得到啟發,因而想要更加了解這間教會。他於1843年在密西西比河受洗,後來成為本教會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傳教士之一,在自己母國威爾斯帶領數以百計的人歸向福音。斯密愛瑪就這麼以文字的力量,讓自己的影響力不斷向外擴散,穿越過世代。有誰說得出,經由瓊斯丹而認識福音之人的後代子孫中,有幾百個人甚或有幾千個人此時此刻正在聆聽這場大會的演講呢?

如同斯密愛瑪的文字在瓊斯丹心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同樣地,我們每個人也能做些事影響他人的生命。我們每位只不過是一個人,但我記得一顆小小的石子也能在廣大的傑克森湖造成一圈圈的漣漪。讓我們用心思考這段經文的力量:「在做好事上不要厭倦,因為你們正在建立偉大工作的基礎。從微小的事可產生偉大的事。」(教約64 : 33)

在最重要的地方──即我們的家庭,我們最能了解「從微小的事可產生偉大的事」的含意,因為家庭生活就是從一連串微小的事匯集成永恆家庭的。或許是因為要與神和其他家人建立穩固關係的過程相當緩慢,也或許是因為教導、鼓勵和帶領有時得不到感謝,因此我們很容易就會心煩,甚至心生挫折。

我們的敵人想讓我們感到困惑,使我們忘記什麼是最重要的事。不過我們是蒙福的人,因為我們知道信心和家庭是最重要的事。姊妹之中曾感動我心、激勵我過更好生活的,都是把主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婦女。她們「神性般的德性」帶給我內心的,就像斯密愛瑪的文字帶給瓊斯丹的影響一樣:招手要我歸向那位曾說,「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的基督(啟示錄21 : 6)。

美德與力量彰顯在每日平凡的工作中、在照顧家人的日常生活瑣事中、在我們平常為他人的服務中。表現卓越比不上優先順序,世人的薪水也不等同於天父的酬賞,祂知道婦女致力於靈魂救恩的重要性。

提到那些其正義的影響擴及永恆的婦女,讓我們想想馬利亞這位「寶貴而精選的器皿」(阿爾瑪書7 : 10)。馬利亞蒙受天使前所未有的神聖召示,心甘情願地順從天父的旨意,她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加福音1 : 38)。她的信心、服從與謙卑為所有的婦女樹立了一項標準。

雖然馬利亞的召喚獨一無二,然而所有的婦女都可以「享有她那種美。那些婦女尋求蒙神的喜愛,⋯⋯謙卑而且過著貞潔美好的生活。⋯⋯她們相信神、榮耀主,⋯⋯她們因救主而喜悅並⋯⋯認識祂的恩賜與慈悲。」(S. Michael Wilcox, Daughters of God: Scriptural Portraits[1998], 179)

這些話也適用於大家──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婦女會的忠信姊妹們。妳們從每日工作中洋溢出來的知識,源源不絕,就如同以賽亞這番強而有力的敘述一般:

「神是我的救恩;⋯⋯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和我的詩歌;⋯⋯

「⋯⋯因此,[我]要快樂地從救恩之井中汲取泉水。」(尼腓二書22 : 2-3)

基督「救贖所有靈魂」的目的需要各位在家裡與社區中發揮自己的力量、時間與才能。各位忠信的行為與言語對於建立這在地上的神的國度有重大的貢獻。麥康基布司長老提醒過我們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說:「我們都知道:基督在天父的指導下擔任創造主;祂的同工夥伴米迦勒主領了許多創造的工作;而與他們同在的,誠如亞伯拉罕所見,有很多高貴而偉大的靈質。我們當然可就此推論馬利亞、夏娃、撒拉和其他無數忠信的姊妹也都並列其中。沒錯,這些姊妹當時都很辛勤工作並在天上的戰爭中勇敢地作戰,就像弟兄一樣;即使在今日,在此塵世生命中,她們也一樣為真理與正義而堅立不已。」(Woman [1979], 59)

如同我們之前那批「高貴而偉大」的婦女一樣,我們不能只當個泛泛之輩,我們也不能與世俗的婦女太過相似。我們要為正義挺身而出,無需有一絲抱歉。我們就像馬利亞、夏娃、撒拉和愛瑪一樣,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有漣漪要散播、有泉水要分享。我們若要有永恆的傳承就必須記住,我們正義的小小行為如何可以將漣漪散播到我們周遭家庭及鄰人的心中。我們有許多大好的機會去做更多的善事,更重要的是,我們知道到哪裡及如何「從救恩之井中汲取泉水」。

我的朋友譚咪在15歲時就不再去教會了,住在譚咪家附近的一個年青人也在十多歲時就決定不參加任何教會活動。他們倆的生活習慣讓他們愈來愈遠離教會,後來,他們結婚,開始籌組一個家庭。

譚咪非常愛她的丈夫及兩個女兒,但在她內心深處中仍有一絲渴望,想尋回自己還是孩童時的那種生活。她對天父的靈以及祂的力量的印象已很模糊,但她很懷念。她不敢把這些想法告訴她的先生,怕他不同意,因此她把那些想法藏了起來。她想再回到教會來,可是就是不知道從何開始。我們來聽她自己說說看兩位美好的探訪教師對她所激起的漣漪效應。她們「從救恩之井中汲取泉水」,並把這泉水帶給了譚咪。

[克萊頓譚咪的錄影稿]

今天我很感謝我的探訪教師,因為她們愛我,不會論斷我。她們的確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也讓我知道自己在教會中有一席之地。

她們來我家,我們會坐下來聊天。不久,她們問我要不要上課,這樣她們可以每個月帶一個信息給我。

她們每個月的拜訪讓我覺得有人重視我,讓我覺得她們真的很關心我、愛我、感謝我。

由於她們的拜訪及探視,最後我決定該回教會了。我猜我起初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回去,不過由於她們的拜訪、接觸讓我知道該怎麼做。

我們必須了解,不管我們是誰,神都愛我們,而我的探訪教師幫助我知道這一點沒錯。

現在我和我的丈夫已在聖殿印證了。

好在有忠信的探訪教師。是的,姊妹們,正義婦女的行為也會像漣漪一樣,不斷地向外擴散,穿越過時空、甚至世代。任何的影響力都無法比一個在聖殿中印證為永恆家庭所產生的漣漪更為持久。讓我們深飲出自「救恩之井」的水吧!

神活著。祂的兒子耶穌基督提供一條道路讓我們能回去與祂同住。真實的福音已重新復興到世上。今天我們有一位活著的先知興格萊戈登會長,天父藉由他引領著祂的子民。願我們都能藉著正義的行為所泛起的漣漪來幫助所有的人認識這真理。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