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主會按照我們的語言和理解來指引祂的教會
2022年8月


本文已由聖殿部門審閱。

僅提供電子版

主會根據我們的語言和理解來指引祂的教會

縱觀歷史,主一直在啟示有關教儀和福音崇拜的政策變更。

作者現居美國猶他州。

圖像
翻開的歌德印刷體的老舊聖經

瑪麗·葛羅爾—巴瑟攝

在摩爾門經中,尼腓在結束他的紀錄時,針對主如何教導和指示祂的人民,寫下一項重要的見解:「因為主神賜予理解之光;祂用世人的語言對他們講話,使他們能了解」(尼腓二書31:3)。

「用世人的語言」

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神用祂所有兒女的語言對他們說話。我們可能已經看到祂如何用我們的語言與我們溝通,以及祂如何用其他人的語言與他們溝通。如果我們有機會住在國外,這點就特別明顯了。我年輕時傳教,開始意識到這項原則;那時我和我的第一位同伴用標準義大利語教導耶穌基督的福音,這語言不是我們的母語。

我和同伴在瑞士盧加諾期間,一起找到並教導了一個來自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家庭。我們說的是義大利語,但是這個家庭說的是西西里島語,這跟標準義大利語有明顯差別,因此被認為是完全不同的語言。當地分會成員所講的義大利語也不同,是更少聽過的瑞士義大利語。然而,分會成員們使用他們的母語瑞士義大利語來幫助我們教導,並與這個年輕家庭交誼。

儘管標準義大利語、瑞士義大利語和西西里島語各不相同,主還是按照我們的語言和理解,透過我們每個人也藉著聖靈,對我們每個人說話。最後,這個年輕家庭走進了洗禮池的水中,接受證實為教會成員。

就像我在瑞士南部時,主讓我體驗到的那樣,主會用我們的語言對我們每個人說話。主在祕魯利馬對一位八歲的小學生說話時,會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說話。祂對日本東京的一位大學教授說話時也是如此;祂講的是這位教授所了解的語言。

我們可能不太熟悉的是,主也會依據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生活和時代的文化背景來說話。祂按照他們的理解來溝通。

「使他們能了解」

我發現,主在各時代的不同時間和地點,以人們的語言和文化來分享祂的信息、教儀和真理時,總是按照祂兒女的語言和理解來對他們說話。雖然神的兒女受限於語言(沒有語言是完美的),受限於他們對文化的理解(文化會隨著時間而調整、援用和改變),但主仍仁慈且紆尊降貴地以他們的語言和文化來傳達祂的旨意,好使祂能教導和救助他們。在教義和聖約1:24,主說:

「看啊,我是神,已說了這話;這些是我的誡命,在我僕人們的軟弱中,依照他們的語言方式給予他們,使他們能了解」。

因此,當一個文化隨著時間而大幅改變時,我們不應感到驚訝的是,今日的主和祂在古代一樣(見希伯來書13:8),會根據人們的時間、地點和理解力,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啟示祂的意念。

聖潔的親吻與問候

例如,當使徒保羅寫信給羅馬、哥林多和帖撒羅尼迦的聖徒時,他邀請他們「你們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羅馬書16:16;亦見哥林多前書16:20哥林多後書13:12帖撒羅尼迦前書5:26)。這項指示在古代地中海文化中是非常合情合理的,那裡的人會用親吻問候彼此。

在各種文化中,向人問候致意——不論古代或現代——都是一種情感、友誼、認同和敬意的象徵。然而,這些問候的確切形式,往往取決於在特定場合和文化中,什麼形式是適當或人們所期望的;在某些時代和地點,這形式可能是低頭鞠躬、握手、擁抱、親吻嘴唇或臉頰,或是摩擦鼻子。

保羅要聖徒「親嘴」互相問候,「彼此務要聖潔」的訓示,在他當時的古代地中海背景中,是讓人覺得自在且耳熟能詳的一種交誼的象徵。但是在1800年代美國西部的文化背景中,主啟發約瑟·斯密將這項新約的命令調整為「致意問安,彼此務要聖潔」1,或許是為了將這個概念應用在祂不同時代和地點的人民,這些人民在教會群體中,不認為親吻是一種讓人自在的問候方式。

當神的兒女的情況隨著時間而改變時,這樣的相關背景可能是主對祂的人民說話,「使他們能了解」的一種方式。

文化背景的改變

這也可能略為說明,為何經文即使已翻譯成我們自己的語言,我們也可能會覺得某些經文故事不容易理解。我們的文化背景往往和經文事件發生的那個時代非常不同,使得這故事在今日難以了解(見尼腓二書25:1)。

主與祂的人民制定祂的聖約和教儀時,就是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以特定文化為背景。「對教儀及程序所作的任何調整,並不會改變訂立聖約的神聖本質。」2在主與祂兒女所立的聖約中,可找到祂一直保留在應許中的永恆本質。

楊百翰大學教授馬可·賴特觀察到:「語言不限於我們使用的字詞,也包括標記、象徵和身體動作,這些都是由文化所產生,而被賦予意義。」3經文提供了這是如何運作的一些例子。

舊約的例子

在古代近東的舊約背景中,發現在創世記24:947:29中提到將手放在另一個人的大腿下起誓,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在當時,這項做法在文化上是一種合宜的方式,用來承諾或發誓對某人忠誠,包括在父親和兒子之間。

在古代的近東,另一個常見的做法是將動物和鳥類分成兩半,讓人們在訂立聖約時,可以從其中走過——這是亞伯拉罕和舊約時代其他人的儀式舉動。4

此外,亞伯拉罕的聖約也包含割禮,一種聖約的標記(見創世紀第12~17章)。

在舊約世界,主經常以類似古代中東條約協定的形式和用語來啟示祂的永恆聖約。這是有道理的,因為主用文化背景對祂的人民說話,「使他們能了解」。

聖餐儀式

在救主塵世傳道期間,祂以一種新的方式啟示了祂的聖約。在這個例子中,耶穌拿起逾越節的象徵物,在最後的晚餐中賦予它們新的意義和重要性。這些象徵物包括無酵餅和酒,他們用同一個杯子喝這酒(見馬太福音26:20-29)。

主在第一世紀的東地中海地區進行祂的塵世傳道,祂在與之截然不同的時代和地點,賜給了十九世紀在北美地區的約瑟·斯密以下的啟示:

「聽你的主,你的神和你的救贖主耶穌基督的聲音,祂的話生動而有力。因為,看啊,我告訴你,你們領受聖餐時,如果將眼睛專注於我的榮耀——在父面前記得我為你們捨的身體,和我為赦免你們的罪而流的血——你們吃什麼或喝什麼都沒有關係。」(教義和聖約27:1-2)。

聖餐不再要求使用無酵餅和酒。然而,使用一個共同杯子的做法仍延續著。教會歷史部門的賈斯汀·布雷觀察到,使用一個杯子在當時是很常見的:「在19世紀的美國,除了宗教場合之外,共用一個杯子是很普遍的做法。公立學校、公園和鐵路車廂的飲水機,通常都有一個鎖鏈杯或杓子,每個人都會用嘴唇碰觸到。」5

最後,主在1912年啟發祂的先知和使徒,在傳遞聖餐時要停止共用一個杯子。6雖然用同一個杯子喝,每個人不論差異,共享聖餐,代表合一與團結的美好象徵意義,但是文化改變了。主「在〔祂人民〕的軟弱中」,再次對他們說話,「使他們能了解。」7

救主和祂的信徒的角色

然而,主警告男人和女人,在與祂訂立祂所啟示的神聖聖約時,更動該聖約的進行方式或用語,並不是他們的權責。8

只有耶穌基督有權根據祂人民的時間、地點和情況,修改我們接受祂聖約的教儀和程序。我們只有權利接受這些聖約,而不是改變這些聖約或教儀。因此,主的人民接受祂有權利終止割禮和一切動物的獻祭。9他們接受祂將安息日從星期六改到星期日,作為基督徒聖約的標記。同樣地,我們也有機會跟從祂,按照祂賜予先知的啟示,來執行祂今日的事工。

給世上先知的啟示,包括聖殿崇拜的啟示

我們已親眼目睹主如何啟發祂現代的先知羅素·納爾遜會長,以我們的「語言」,按照我們的「理解」,來啟示祂的教導、聖約和教儀,包括洗禮的見證人10或按立亞倫聖職的年齡。11在聖殿崇拜中尤其如此。

近年來,總會會長團會按照我們的情況、地點和時間,啟示一些受靈啟發的調整,「以改善成員的聖殿經驗,幫助所有進入聖殿的人都在那神聖的空間中,感覺與神更接近。」12

當我們謙卑地透過現代先知,獲得了來自天上靈感和啟示的獨特祝福時,願我們以嶄新的體會去記得信條第九條所說的:「我們信神已經啟示的一切,及祂現在啟示的一切,我們也信祂仍要啟示許多有關神國度的偉大而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