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神聖身分如何影響歸屬與蛻變
2023年3月


「神聖身分如何影響歸屬與蛻變」,2023年3月,利阿賀拿

神聖身分如何影響歸屬與蛻變

只要我們將自己與神的關係,以及身為耶穌基督門徒的身分列為優先,必會在我們的神聖身分中找到喜樂,獲得持久的歸屬感,最終發揮我們的神聖潛能。

圖像
形形色色的人

美國心理學會將歸屬感定義為「被某個團體接納和認可的感覺」。1

不幸的是,並非所有的人都有歸屬感,而且我們有時會為了被接納,而試圖調整自己原本的樣子。「我們都想融入,」英國精神科醫師喬安娜·肯農解釋說,「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通常會根據環境,以及我們與誰在一起,來展現版本略有不同的自己。我們可能會有許多『版本』的自己——用於職場、家中,甚至網路上。」2

重要的是要注意,融入和歸屬之間是有差別的。美國研究者兼作家布芮尼·布朗指出:「融入和歸屬是兩回事。事實上,融入是歸屬最大的障礙之一。融入是我們評估狀況,把自己變成需要成為的樣子,以便被人接納。歸屬,從另一方面來說,並不需要我們改變原本的自己;它要求我們自己。」3

認識我們的神聖身分,是獲得有意義的歸屬感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否則,我們會花費時間和精力來調整自己,在那些不尊重或不符合我們永恆本質的地方找尋接納。此外,因為我們要遵守團體的規範和標準,因此我們所選擇的歸屬地,可能會使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產生改變。久而久之,我們所選擇的歸屬地,就會影響我們變成什麼樣的人。

簡而言之,欣然接受我們的神聖身分,會影響我們想要歸屬哪裡,而我們選擇歸屬哪裡,會影響我們最終變成什麼樣的人。

神聖身分

在前生,我們都與神同住(見教義和聖約93:29138:55-56)。我們都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的——男人和女人(見創世記1:27)。祂為我們準備了一個計畫,讓我們能變得像祂一樣(見教義和聖約132:19-20,23-24)。祂的幸福計畫包含讓我們來到世上獲得骨肉的身體、獲得知識,最終回到天上的家,在永恆的喜樂中與祂同住(見尼腓二書第2章第9章亞伯拉罕書3:26)。神啟示說:「看啊,這就是我的事工和我的榮耀——促成人的不死和永生」(摩西書1:39)。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們是祂的事工和榮耀!這正說明,對祂來說,我們極為珍貴,且有極大的價值。

鑒於地球上住著數十億人,有些人可能覺得很難接受神關心我們每一個人。我見證,祂認識我們每一個人,也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在哪裡,甚至知道「〔我們〕心中所有的心思意向」(阿爾瑪書18:32)。我們不僅「對〔神〕而言都是有數的」(摩西書1:35),還蒙受祂完全的愛(見尼腓一書11:17)。

由於天父對我們有完全的愛,祂渴望與我們分享祂所擁有的一切(見教義和聖約84:38)。畢竟,我們是祂的兒女。祂希望我們變得像祂一樣,去做祂所做的事,去體驗祂所擁有的喜樂。當我們敞開心思意念去認識這項真理時,「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羅馬書8:16-17)。

今生的差異

在前生,我們與神同行,聽到祂的聲音,感受到祂的愛;在那之後,我們穿過遺忘的幔子,來到了今生。我們不再清楚記得以前的生活;這個塵世環境的狀況,使我們更難意識到自己的神聖本質,以及我們在天家所享有的歸屬感。

例如,過於關注我們在基因和環境上的差異,會阻礙我們與神連結。敵對者企圖利用這些差異使我們轉移焦點,不去注意我們共同的神聖出身。我們從他人那裡得到標籤,有時甚至會自貼標籤。根據世俗的特質而與人產生共鳴,在本質上並沒有錯;事實上,我們許多人會從具有類似特質和經驗的人那裡找到喜樂和支持。然而,我們若忘記自己身為神之兒女的核心身分,就會開始害怕、不信任,或覺得自己優於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這些態度往往會導致分裂、歧視,甚至毀滅(見摩西書7:32-33,36)。

我們若能記得自己的神聖傳承,我們的各種差異就會為生活帶來美麗又豐富的色彩。儘管我們有所不同,還是會視彼此為兄弟姊妹;我們會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我們會努力在場所中提供支持,讓他人有歸屬感,尤其是當他們的特質和經歷與我們有所不同時;我們會為神各式各樣的創造,對祂心懷感激。4

基因和環境雖然會影響我們今生的經驗,卻不能定義我們的身分。我們是神的兒女,有潛能變得像祂一樣。

透過耶穌基督獲得歸屬感

神知道我們在今生會面臨重大的挑戰,因此預備並差遣祂的兒子耶穌基督,來幫助我們克服這些障礙。基督自願幫助我們重建前生與神的親密關係,如耶穌所說明:「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14:6;亦見約翰福音3:16-17)。

基督總是願意幫助我們;我們屬於祂(見哥林多前書6:20),而祂渴望我們歸向祂。救主用祂自己的話應許:「全心全意歸向我,我必接納你」(尼腓三書12:24)。

因此,我們要如何全心全意歸向基督?

首先,我們要接受祂為我們的救主和救贖主。我們要承認神的偉大、我們的迷失和墜落的狀態,以及我們要完全倚靠耶穌基督以得救。我們要渴望藉著祂的名為人所知(見摩賽亞書5:7-8),並希望「在餘生的所有日子中」(摩賽亞書5:5)都作祂的門徒。

第二,我們要藉由與神訂立並遵守神聖聖約,來全心全意歸向基督(見以賽亞書55:3)。聖約需透過耶穌基督福音的救恩和超升教儀來訂立,而這些教儀則需藉由聖職權柄來執行。

圖像
男青年傳遞聖餐給成員

訂立並遵守聖約不僅會使我們與神和祂的兒子緊緊相繫,也會使我們彼此連結在一起。幾年前,我和家人一起拜訪哥斯大黎加,參加了當地教會單位的聖餐聚會。我們一進門,就受到幾個成員的親切歡迎。在聚會時,我們與這一小群會眾一起唱聖餐聖詩。我們看著祭司準備聖餐,然後聆聽他們背誦聖餐祈禱文。當麵包和水傳遞到我們面前時,我強烈感受到,神愛現場每一位一同在遵守聖約的人。在那次聚會之前,我沒有見過他們任何一個人,但是我感覺與他們很合一、很親近,因為我們都已向神立下同樣的承諾,也都在努力遵守那些承諾。

當我們與神訂立神聖聖約並努力遵守時,我們會開始體驗到一種歸屬感,比加入任何塵世或屬世團體所能獲得的歸屬感都來得強烈。5我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以弗所書2:19)。

我認識到,由於塵世的境遇,我們有些人在今生將沒有機會接受每一項教儀,訂立每一項聖約。6在這種情況下,神要求我們「盡力而為」(尼腓二書25:23),去訂立並遵守我們所能獲得的聖約。然後,祂應許,祂會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在來生接受任何其餘的教儀和聖約(見教義和聖約138:54,58);祂會讓我們有機會獲得祂為祂的兒女所預備的每一項祝福(見摩賽亞書2:41)。

圖像
畫作:耶穌與一些小孩

變得像天父和耶穌基督一樣

當我們對神、祂的兒子,以及那些跟從祂們的人有深切的歸屬感,因而感受到從中而來的愛、合一和力量時,神會感到歡欣。然而,祂對我們有更重大的計畫!當祂邀請我們以原本真實的樣子歸向祂時,祂真正的願望是要我們變得像祂一樣。

訂立並遵守聖約不僅能幫助我們歸屬於神和基督,還能使我們有能力變得像祂們一樣(見教義和聖約84:19-22)。只要我們遵守與福音的救恩和超升教儀相關的聖約,神的能力就會流入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將聖約道路視為某種形式的神聖學徒計畫,我們與神訂立並遵守聖約時,就是在練習像祂那樣思考、行動,以及愛人;漸漸地,藉由祂的幫助和能力,我們就能夠變得像祂一樣。

神渴望我們加入祂和祂兒子的行列,一同「促成人的不死和永生」(摩西書1:39)。祂已賜給我們每個人在世上的時間、屬靈的恩賜,以及運用這些恩賜去為人服務的選擇權。我們是祂的兒子和女兒,祂有一項重要的事工要我們去做(見摩西書1:4,6)。

為了有效地從事祂的事工,我們需要將焦點轉向自身之外,學習將神置於首位,並且時常將他人的需求置於自己的需求之前。向外關注他人需要我們作出個人的犧牲(見教義和聖約138:12-13),但也會為我們的生活注入更多的意義,並帶來極大的喜樂(見阿爾瑪書36:24-26)。

當我們參與神的事工時,我們不只是屬於某個團體的成員,而是成為神和祂兒子耶穌基督真正的夥伴。知道神充分信任我們,透過我們作工來為他人帶來永生,再也沒有比這更美好的感覺了。

圖像
一群形形色色的人在互動

三個邀請

最後,我要提出三個邀請,來幫助我們獲得快樂且持久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並讓我們能發揮神聖潛能。

1.我邀請,我們要將身為神之兒女的神聖身分列為優先。這意味著,我們要將自我價值建立在我們神聖出身的基礎上;我們要透過祈禱和研讀經文、守安息日和去聖殿崇拜,以及其他任何能將聖靈帶進我們生活、能增強我們與神連結的活動,來努力與神建立關係;我們要讓神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勝。7

2.我邀請,我們要接受耶穌基督為我們的救主,並將我們身為祂門徒的身分置於其他考量之上。這意味著,我們要承受祂的名,並渴望被認作祂的信徒;我們每天都要尋求獲得祂的寬恕和力量;我們要訂立並遵守聖約;我們要努力變得像祂一樣。

3.我邀請,我們要藉由幫助他人歸向基督並獲得永生,來參與神的事工。這意味著,我們要幫助他人明白自己的神聖身分,並感受到歸屬感;我們要公開分享我們在耶穌基督和祂的福音中所找到的喜樂(見阿爾瑪書36:23-25);我們要努力幫助他人與神訂立並遵守神聖聖約;我們要尋求神的指引,以知道我們能夠祝福誰,以及該如何這麼做。

我應許,只要我們將自己與神的關係,以及身為耶穌基督門徒的身分列為優先,必會在我們的神聖身分中找到喜樂,獲得持久的歸屬感,最終發揮我們的神聖潛能。■

摘自2022年5月25日楊百翰大學夏威夷分校祈禱會講辭:「神聖身分、蛻變與歸屬」(Divine Identity, Becoming, and Belonging)。

註:

  1. 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s.v. “belonging,” dictionary.apa.org.

  2. Joanna Cannon, “We All Want to Fit In,” Psychology Today (blog), July 13, 2016, psychologytoday.com.

  3. Brené Brown, 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2015), 231–32.

  4. 摩爾門經談到有段時期,那時人們雖然形形色色,卻在神裡面合一(見尼腓四書1:15-17)。儘管在基因和環境上有所差異,這群人還是記得自己的神聖傳承,將對祂的忠誠置於一切之上,並與他人合一友愛地生活在一起。

  5. 主的神聖屋宇也營造出平等和歸屬聖約的環境。請想想以下我們在聖殿的相關經驗:所有的人皆受邀作準備,以便有資格獲得聖殿推薦書;我們都穿著白色服裝,代表整體的純潔,並且在神前人人平等;我們互稱弟兄姊妹,不使用正式的世俗稱謂;所有的人都獲得相同的學習機會;所有的人都接受相同的聖約和教儀,並能獲得相同的永恆祝福。

  6. 曾活在世上的1170億人口當中(see Toshiko Kaneda and Carl Haub, “How Many People Have Ever Lived on Earth?,” 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May 18, 2021, prb.org/articles/how-many-people-have-ever-lived-on-earth),只有相對極少數的人有機會接受過福音所有的救恩和超升教儀;因此,神絕大多數的兒女都需要在靈的世界接受這些教儀。

  7. 見羅素·納爾遜,「讓神得勝」,2020年11月,利阿賀拿,第92-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