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先知约瑟·斯密的奇妙使命
2019年1月


先知约瑟·斯密的奇妙使命

摘自2018年6月25日于犹他州盐湖城,教会历史图书馆举行的传道领导人讲习会中的演讲:「约瑟·斯密先知其人」。

约瑟·斯密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所完成的事情,比任何凡人都还多,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有上天的协助。

图像
图:约瑟·斯密

约瑟·斯密,威廉·惠德克绘

我选择谈论约瑟·斯密先知其人,希望透过谈论他,可以帮助你们更认识这位开创本福音期的先知独特且奇妙的成就。

对约瑟·斯密的认识和见证,与传道事工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我们都知道有些慕道友接受福音的主要教义,但就是无法接受一位14岁的男孩蒙父和子造访,并翻译了摩尔门经,成为我们所认识的先知等事实。难以接受先知约瑟·斯密的人,需要学习罗素·纳尔逊会长的这项教导:

「约瑟的尘世使命是预立的。他易于受教且质朴的心智,愿意接受主的指示。不过就世俗的标准而言,约瑟是最不可能的人选。他担任这最后福音期的先知所肩负的任务似乎比登天还难。这个例子说明了一项颇为真实的原则,也就是主行事的方法:祂用最不可能的人选完成不可能的任务!」1

对我们的传教士来说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对先知约瑟·斯密的神圣召唤与奇妙事工有见证。

我研究约瑟·斯密的生平已经65年了。我出生于1932年,当时教会成立刚满100年多一点。我相信我是教会迈入第二个世纪后典型的忠信后期圣徒。我们没有见过约瑟·斯密,但是觉得我们认识他,并透过他所启示和教导的事而爱他。我们见证了诗歌中预测的真理:「千万人会认识约瑟·斯密。」2

一、先知约瑟·斯密

我们都知道约瑟·斯密是本福音期的第一位先知,是主用来推动祂的复兴的工具。但是主透过这位先知复兴了什么呢?不是所有的后期圣徒(且只有少数非成员)觉察到主启发先知约瑟对基督教义的增添,有多么启迪人心及浩瀚。简单列出来有:

  • 父、子及圣灵的本质。

  • 神组这三位成员的相对责任,以及祂们和尘世凡人的关系。

  • 世人坠落的本质。

  • 尘世生命的目的,在于推动父为帮助祂子女达成永恒目标所订立的计划。

  • 耶稣基督的赎罪在保障不死并提供永生机会上的角色。

  • 俗世及永恒婚姻在天父计划中的角色。

  • 圣职及教仪在天父计划中的必要角色。

  • 圣殿及代理教仪在天父计划中的必要角色。

  • 知道神想要拯救祂所有的儿女;每个曾经活在世上的人,不论在世时是否认识耶稣基督,此后都有机会达到最高层天。

  • 有关世人及天地万物之真理的三大源头(科学、经文及陆续来到的启示)之间的关系。

图像
救恩计划图

离开伊甸,救主天地之间,安妮·耐德绘

任何人,不论是不是信徒,即使只是研究上述事项的一小部分,一定都认同约瑟·斯密站在一条前卫、新颖且宝贵的宗教理念洪流的上游。我们在宣讲我的福音读到,圆满的福音是透过约瑟·斯密而复兴到世上的。3

你们可能注意到,我列出的事项中,并没有特别谈到约瑟促成摩尔门经的问世;当然,那些许多新的宗教理念就是发源于这部新的经文,我需要特别介绍这部书。书的标题宣告了这部书最重要的功能:「耶稣基督的另一部约书」。不过除了这个基本的角色外,这部书还有其他功能。一位畅销书榜上有名的学者谈到这部书说:

摩尔门经赋予美国新的使命:成为正义的国度,而不是自由的帝国。相对于增进财富和不平等,摩尔门经为穷人发声。……相对于共和政府,这部书倡议按神的律法,由法官及国王正义地统治。相对于相信圣经是唯一的神圣经典,以及不再有神迹的宗教,摩尔门经主张持续的启示、神迹及给世界各国的启示。相对于怀疑论,这部书提倡信心;相对于民族主义,这部书提倡一个全球的以色列。这部书预见,一个国家若爱财、抗拒启示、外邦文明充斥,致使正义、启示和以色列式微时,就将殒落。」4

更重要的,是纳尔逊会长最近在谈到摩尔门经时提到的:这部书「是促成以色列的聚集这项应许的工具」。5

我们在宣讲我的福音中读到,先知约瑟·斯密说摩尔门经是「我们宗教的拱心石」。6

大部分不是后期圣徒的人,不知道约瑟·斯密对宗教思维的重大贡献。民调专家盖瑞·劳伦斯在一项全国知名的研究中发现,参与研究调查的人当中,有将近半数认为后期圣徒离群索居、神秘难测、「信仰古怪」。7他问受访者:「摩尔门教的中心主张是什么?」只有七分之一的人说得出类似复兴或重建原始基督信仰这样的概念。同样的,另一个全国性的研究调查,请受访者描述对我们的信仰有什么了解时,没有一个人提出原始或复兴基督教义的概念。8

这些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千万不能让传教士假设别人对我们的信仰知之甚详。他们教导的人或许听过摩尔门一词,但传教士不能假设大多数的人对教会的基本原则有最起码的认识。

二、约瑟·斯密其人

以下是我对约瑟·斯密非凡人生的一些个人想法。9我个人对约瑟·斯密的研究大部分是在美国伊利诺州进行的,我从研究中认识到约瑟·斯密是一位具有拓荒精神的人——年轻、重感情、活力充沛、有亲和力又受人民爱戴,所以他们常叫他:「约瑟弟兄」。相对年轻的资历是他先知生涯的特色,他14岁时蒙得第一次异象,21岁时取得金页片,年仅23岁就翻译完摩尔门经(用不到60个工作天)。

教义和圣约中大半的启示,是在先知25岁或更年轻时透过他赐予的;最初组织总会会长团时,他才26岁;逃离密苏里州的监狱,重新领导圣徒时,刚满33岁;遇害时才38岁半。

约瑟·斯密在短短的一生中,经历了多于常人的尘世苦难。他在七岁左右,经历了一次痛苦难当的腿部手术。由于家境清寒,他没有接受到什么教育,青少年时期不得不长时间工作,以协助家庭的生计。他曾在许多情况下,遭人攻击殴打。他一边要善尽神圣召唤加诸于他的沉重责任,一边还要种田或作买卖以养家活口。他做这些事时,没有伴随先知召唤而来的神奇属灵恩赐帮助他。主告诉他:「你在属世工作上不会有力量,因为这不是你的召唤」(教义和圣约24:9)。

在属灵的事务上,约瑟·斯密没有足以效法的楷模,来学习如何担任先知和领袖,必须仰赖没什么经验的同工。他和这些同工一同奋斗、一同学习,而约瑟在学识及成长上进步神速,他毫无疑问地有过人的天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习力强」。他说有天上的使者和从神而来的其他启示教导他,而我相信他。

他有一项个人的恩赐,可从跟随他的人对他的爱和忠诚看得出来。约瑟要求跟随他的人克服自己的人性弱点时,不会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他们都因此爱戴他。他在遇害前一个多月做的一篇讲道中宣告:「我从未告诉你们我是完全的,但我所教导的那些启示并无错误。」10约瑟·斯密「天生个性开朗」(约瑟·斯密——历史1:28),几乎每个认识他的人都因此喜欢他。一位朋友说:「圣徒们对他的爱是无法形容的。」11约瑟喜欢和朋友相处,他认为营造社会和社区是福音的主要目的。

图像
图:约瑟·斯密

约瑟·斯密,威廉·惠德克绘

我曾经说:「约瑟·斯密终其一生都过着拓荒的生活。那儿的人得拼命和大自然搏斗,有时则是和别人搏斗。他身材高大、强壮又充满活力,而且喜欢体能竞赛,包括一种比力气的拉木棍比赛(see History of the Church, 5:302)。我们的文献中许多是回忆他与朋友、熟人摔角的纪录。有一个安息日,他和百翰·杨在伊利诺州雷慕斯向圣徒讲道;那儿离纳府大约是骑马一天的路程。星期一,约瑟在离开雷慕斯之前,和一名被称『雷慕斯小霸王』的人较量摔角」(see Joseph Smith Journal, 13 March 1843, recorded by Willard Richards, Joseph Smith Collection, LDS Church Archives),结果约瑟把他打败了。我很高兴现行的大会议程,不会让各地成员有机会以这种方式来考验巡访的持有权柄人员。」12

很少人在传教时,或在记忆中,曾像约瑟·斯密那样,受到那么多的人身攻击。约瑟生前最后五年住在伊利诺州,我研究那地的原始纪录,调查这些指控。其中一次的指控,起因于当时担任市长的约瑟·斯密,与纳府市议会一起查禁反对教会的报社纳府真相报。这次的查禁主要针对报社反教会的举动,并直接导致约瑟遇害。

包括百翰·罗伯滋长老在内的早期后期圣徒历史学家,都认为这项查禁行动是不合法的。不过我年轻时担任法学教授,曾就这主题进行研究,并从1844年的伊利诺州州法中,意外发现这项举动是有法理依据的。美国内战前,在边陲地区有多起查禁报社的事件。1868年通过的美国宪法修正案所保障的新闻自由,直到1931年,才在美国高等法院以仅仅五比四的投票表决,被声明适用于市政府和州政府的行动。13因此,大家在评断约瑟·斯密采取的行动时,应该考量他那个时代的法律和情况,而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

我和史学家马文·希尔在芝加哥大学读书时,对于有五个人因为谋杀约瑟·斯密而在伊利诺州受审这项鲜为人知的事实很感兴趣。我们费了超过10年的时间,走访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和档案库,寻找和1845年的这个案件有关的任何蛛丝马迹。我们的书回顾了认识约瑟·斯密的伊利诺州民所说的话和采取的行动;这些人中有的爱他,愿意为他赴汤蹈火;有的恨他,想致他于死地。从我们发现的法庭原始纪录或冗长的审案过程中的证词里,找不到任何资料显示遇害的这个人是个不名誉的人。14

我们找到的伊利诺州法庭纪录,引领我们到另外一个有关约瑟·斯密的研究中,无人碰触过的领域。我和当时就读于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约瑟·贝特利,发现约瑟·斯密的许多财务往来纪录。我们以此为题,在1976年共同撰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Law Review上。151840年代的美国才刚度过全国性的金融危机和萧条时期,伊利诺州等边疆各州的经济一蹶不振。例如,亚伯拉罕·林肯的传记提过他在这个年代碰到的财务窘况,当时商业不振,许多人还不起钱,诉讼四起。16

约瑟·斯密的敌人控告他在多笔代表教会的土地买卖中诈欺,一连串的案件缠讼将近十年,每项罪名都被巨细靡遗地加以检验。最后,在1852年,圣徒迁离伊利诺州多年后(因此没有任何可想见的政治或其他理由要袒护圣徒或其领袖),一位联邦法官宣布结案,声明没有证据显示约瑟·斯密有诈欺或其他道德瑕疵。17

熟谙这时期公共事务的一些学者,这样谈到约瑟·斯密竞选美

「虽然他赢得1844年全国大选的希望渺茫,但是他非常明智,以第三党的身份参选,认真提倡美国的司法改革。他期望并努力改善公众对奴隶、宗教自由、狱政及公有土地等重要议题的对话。截至目前为止,他和罗伯特·甘廼迪是唯独两位在竞选美国总统期间被刺杀的美国人。」18

或许没有人比最认识约瑟·斯密,和他并肩担任教会领袖的人,更了解他的为人。他们尊崇他,支持他为先知。「他的哥哥海仑选择与他一同就义。约瑟遇害时,也在一旁的约翰·泰来说:『我在神、天使和世人面前见证,他是个善良、尊贵、又有美德的人……他的人格于私于公都无可指责;无论生死,他都是属神的人』(The Gospel Kingdom[1987], 355;亦见教约135:3)。百翰·杨说:『我不相信现今活在世上的人有比我更了解〔约瑟·斯密〕的;我要大胆地说,除了耶稣基督以外,所有曾经住在世上,或现在仍活在世上的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人了』〔“Remarks,” Deseret News, Aug. 27, 1862, 65〕。」19

三、约瑟·斯密与法律

如上述我已引用的例子所显示,我长久以来对司法史深感兴趣,特别是约瑟·斯密与他那个时代的美国司法体系间的互动。史学家一向声称约瑟·斯密涉及的司法案件不超过40件左右,今日,受惠于约瑟·斯密文献的研究工作,我们知道实际的数字超过220件。这些司法案件从「单纯的讨债案,到涉及深奥司法理论的复杂〔司法案件〕。……约瑟请了多位律师来……提出诉讼,并进行辩护,……民事案和刑事案都有。」20

后期圣徒学者杰佛瑞·渥克应用我们拥有的关于先知生平的丰富史料写道:「无可否认地,约瑟·斯密一直和美国司法体系有密切的互动。忽视这些重要的活动,就无法看到他是如何聪明且有效地运用时间和精力;连本身是律师、法官及检察总长,并和斯密氏极为友好的但以理·威尔斯也认为:『我一辈子认识无数法界人士,约瑟·斯密是我这辈子认识过最厉害的律师』〔引用于The Journal of Jesse Nathaniel Smith: Six Decades in the Early West: Diaries and Papers of a Mormon Pioneer, 1834–1906 (1953), 456〕。」21

三位后期圣徒作者这样摘要说:「斯密氏频繁地涉足司法体系,很快就学会其中的窍门,进而合法运用那些诀窍,创造最好的司法优势,致力善用这个年轻国家的法律所提供的机会和保护。我们从他在法律事务上的选择和行为,清楚看出他在这些方面有渊博的知识。他也采取审慎的步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善用司法,包括按联邦法取得摩尔门经的版权、按俄亥俄州法证婚、打造纳府市政法、援引法律全面保障宗教自由、善用管理出售联邦土地的新法、保障人身保护令的权益、要求适当的审讯地点,或援用新近通过的联邦破产法申请保护。一有时间,他就钻研法律书籍。他熟知宪法的确切用语,也熟谙州法的特殊用字,难怪他一生对当时的司法在州及联邦层次的发展了如指掌。」22

更重要的是,这三位作者加上这样的声明:「他官司缠身,却从未在任何刑事案件上被判有罪。举凡在公平审理的情况下,他都一再证明自己是正直诚实的公民。」23

我所引用的那本书,选择并分析了先知各项诉讼案件的详细摘要。该书的基础,是杨百翰大学小路宾·克拉克法学院的许多学生修习与该主题有关的课程时所做的详细研究,并由这三位作者撰写成书。他们描述了这些法学院学生的看法,让我啧啧称奇:

「使用这本书之前的版本为教科书的法学院学生,一致得到同样的结论,即约瑟为人负责、可靠、忠诚、聪慧、慈悲、谨慎、细心、守法、有耐心、积极、足智多谋、精明、干练、有识人之明,甚至是法律达人(套用他们的一些话),特别是保障宗教及其他人的公民权利,以及履行托付给他的责任时,更是不遗余力。……约瑟·斯密从来都没有对美国宪法失去信心,并致力在宪法的保障下坚定行事,虽然有时因执行宪法的人而觉得灰心、失望和戒慎恐惧。」24

图像
图:约瑟·斯密

约瑟·斯密先知,丹·威格兰绘,教会历史博物馆惠予提供

四、结语

终其一生,约瑟·斯密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所完成的事情,比任何凡人都还多,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有上天的协助。我喜欢这个摘要:

「他在纽约州翻译并发行了摩尔门经;在纽约州成立了教会,然后将教会迁徙到俄亥俄州、密苏里州及伊利诺州;建立城市,包括嘉德兰、远西城和纳府;召唤并训练数百名教会领袖;研习希伯来文及圣经;成立纳府慈助会;独自或与人合伙经商;发展地产和兴建圣殿;撰写并出版文章及社论;儿女成群,交游广阔;并担任多项公职,包括一个庞大民兵团的总司令,以及纳府市的市长及首席法官。他经常在每周举行的崇拜聚会、奉献典礼,及过于频繁的丧礼上演讲;他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跟随者,推动一波波的归信者移民到美国。」25

我在20年前的总会大会上演讲时这样说:

「就像其他忠信的后期圣徒一样,我的一生立足于先知约瑟·斯密的见证和使命上。在我进行研读和原创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对他先知的召唤,以及主经由他开启复兴福音及圣职一事的见证从未动摇过。我要郑重地证实1842年约瑟·斯密在著名的致温华滋函中所表示的见证:

「『……真理的大旗已高举;没有任何不洁的手能阻挠这事工的推展;迫害可能猖狂,暴徒可能联合,军队可能纠集,谤言可能毁誉,但是神的真理必将勇敢、高贵、坚定地向前迈进,直到遍及每个大洲、造访每个地区、横扫每个国家、响彻每个耳朵,直到成就神的目的,伟大的耶和华宣告事工已完成』(Times and Seasons, 1 March 1842, 709; quoted in Daniel H. Ludlow, ed., Encyclopedia of Mormonism, 5 vols. [1992], 4:1754)。」26

图像
在印尼的传教士

弟兄姊妹,我要为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作证。祂和父神向年少的先知显现,而天父指着祂说:「这是我的爱子。听祂说!」(约瑟·斯密——历史1:17)。从那时开始,我们就在启示中听到主耶稣基督的声音。这是祂的教会。我们是祂神圣圣职权柄的持有人,我们要推动祂的伟业。我见证先知约瑟·斯密的召唤,也见证在各位参与的这项伟大事工中,继任他的那些先知的召唤。■

注:

  1. Russell M. Nelson, Accomplishing the Impossible (2015), 1–2.

  2. 「赞美先知」,圣诗选辑,第15首。

  3. 宣讲我的福音:传道服务指南(2004),第37页。

  4. Richard Lyman Bushman, Joseph Smith: Rough Stone Rolling (New York: Knopf, 2005), 105.

  5. Russell M. Nelson, in Sarah Jane Weaver, “President Nelson Shares the ‘Hopes of My Heart’ with New Mission Leaders,” Church News, June 26, 2018, news.lds.org.

  6. 宣讲我的福音,第103页;亦见摩尔门经的绪言。

  7. Gary C. Lawrence, How Americans View Mormonism: Seven Steps to Improve Our Image (2008), 32.

  8. See Gary C. Lawrence, How Americans View Mormonism, 42.

  9. This portion through the text at note 10 is adapted from Dallin H. Oaks, “Joseph Smith in a Personal World,” in John W. Welch, ed., The Worlds of Joseph Smith: A Bicentennial Conference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06), 159.

  10. 总会会长的教训:约瑟·斯密(2007),第522页。

  11. Mary Alice Cannon Lambert, in “Joseph Smith, the Prophet,” Young Woman’s Journal, Dec. 1905, 554.

  12. 参阅达林·邬克司,「约瑟先知其人」,1996年7月,圣徒之声,第80页。

  13. See Dallin H. Oaks, “The Suppression of the Nauvoo Expositor,” Utah Law Review, vol. 9, no. 4 (1965), 862–903.

  14. See Dallin H. Oaks and Marvin S. Hill, Carthage Conspiracy: The Trial of the Accused Assassins of Joseph Smith (1975).

  15. See Dallin H. Oaks and Joseph I. Bentley, “Joseph Smith and Legal Process: In the Wake of the Steamboat Nauvoo,” BYU Law Review, vol. 1976, no. 3 (1976), 735–82.

  16. See David Herbert Donald, Lincoln (1995), 94–118.

  17. See Dallin H. Oaks and Joseph I. Bentley, “Joseph Smith and Legal Process,” 781.

  18. Gordon A. Madsen, Jeffrey N. Walker, and John W. Welch, eds., Sustaining the Law: Joseph Smith’s Legal Encounters (2014), x–xi.

  19. 参阅达林·邬克司,「约瑟先知其人」,第81-82页。

  20. Jeffrey N. Walker in Gordon A. Madsen and others, eds., Sustaining the Law, vi.

  21. Jeffrey N. Walker in Gordon A. Madsen and others, eds., Sustaining the Law, vii.

  22. Gordon A. Madsen and others, eds., Sustaining the Law, xvii.

  23. Gordon A. Madsen and others, eds., Sustaining the Law, xvii–xviii.

  24. Gordon A. Madsen and others, eds., Sustaining the Law, xviii.

  25. Gordon A. Madsen and others, eds., Sustaining the Law, xi–xii.

  26. 参阅达林·邬克司,「约瑟先知其人」,第82页。

年龄:

事件:

14岁

蒙得第一次异象

21岁

取得金页片

23岁

完成摩尔门经的翻译

25岁

得到教义和圣约中大半的启示

26岁

组织总会会长团

33岁

逃离密苏里州的监狱,重新领导教会

38岁

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