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第24章:回顧耶穌基督的使命


第24章

回顧耶穌基督的使命

「我們全都仰賴耶穌基督,仰賴祂到世上來為我們開啟道路,使我們能因此獲得平安、幸福和超升。」

朗卓‧舒的生平

在1872年10月,百翰‧楊會長指派他的第一諮理喬治‧艾柏特‧斯密會長作一趟歐洲和中東之旅。楊會長和他的第二諮理但以理‧威爾斯會長在寫給斯密會長的一封信裡說道:「希望你仔細觀察,看看現在有什麼機會或是有哪些可以作的努力,能把福音帶進給你將要造訪的那些國家。」這趟行程的終點站是聖地,斯密會長要在那裡「把土地奉獻並聖化給主」。楊會長和威爾斯會長寫道:「我們求神眷顧你,讓你旅途平安順利,也祈求你豐沛地獲得智慧的言語,能夠暢所欲言地講述有關神聖福音的一切,消弭偏見,並在人群中散播正義的種子。」1斯密會長帶了一小群後期聖徒與他同行,其中包括朗卓‧舒長老,他當時是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成員,同行的還有舒長老的姊姊,當時擔任總會慈助會會長的伊莉莎‧舒。

舒長老在旅途上,經常寫信描述當地的地理景觀、建築和風土民情。但是他和同行的人造訪聖地的景點時,他書信的風格改變了。他的思緒轉到許多世紀以前經常在這些地方出現的神子身上。舉例來說,他在1873年2月寫到他們快到耶路撒冷城時的這個經驗:

「再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就到耶路撒冷了。我們繼續往前,登上一處高地〔山丘〕,得以俯瞰『聖城』耶路撒冷。右邊遠方是錫安山,大衛之城。左邊遠處那座高山,看來一片荒涼,那裡正是我們的救主以前最愛去的橄欖山,也是祂升天去見父面之前最後一次足跡所到之地。這些引人入勝的歷史場景,連帶著相關的神聖事蹟,都激發了難忘且嚴肅的感想和回憶。是的,耶路撒冷到了!那是耶穌曾經居住和教導的地方,是祂被釘十字架的地方,是祂喊道『成了』,然後低頭死去的地方!我們緩慢且感懷地蜿蜒下山,……直到進城。」2

從約旦河回來後,舒長老寫道:「喝了清涼甘甜的河水,又在聖河裡清洗一番後,我們回想起小時候經常在經文裡讀到這個地方所發生的重要事件──祭司們把神聖的約櫃扛在肩上,踏進流動的河水中,河道就成了乾地,讓以色列人得以通行;以利亞把水分開,走過乾地之後,被一陣旋風從地上帶到天上;以利沙回來,拾起從以來加身上掉落的外衣,打水之後,說:『耶和華──以利亞的神在哪裡呢?』約旦河水因此第三次被分開。另有一件事與這地方更具淵源,那就是以下經文所記載的救主洗禮:『約翰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要受他的洗』〔見馬太福音第3章〕。我們就置身在所有這些重大事件發生的地點或附近,俯瞰著峽谷,在默默地見證這些超凡事件的同一條溪流中沐浴。」3〔見第283頁的第1項建議。〕

朗卓‧舒的教訓

耶穌基督來到世上,遵行父的旨意,為我們開啟道路,使我們能因此獲得平安、幸福和超升。

這福音曾在各時代介紹給世人,眾先知都認識福音。他們很清楚明確地了解耶穌是那從世界奠基起就要被殺害的羔羊〔見啟示錄13:8摩西書7:47〕,也知道祂會在適當的時候,向人類兒女顯現,為他們的罪而死,並為了完成救恩計畫而被釘在十字架上。4

耶穌還是個無助的嬰孩、躺在馬槽裡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是神的兒子,也不知道祂曾經創造了這個世界。希律王發布命令時,祂對此渾然不知;祂沒有拯救自己的能力;〔約瑟和馬利亞〕必須帶祂逃到埃及,以免遭殺害。……在祂逐漸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祂得到了啟示,明瞭自己的身分和來到世上的目的,也知道祂來到世上之前所擁有的榮耀和能力。5

耶穌周遊四方,要達成祂的使命時,曾告訴人民,祂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來行奇蹟的,祂來,是為了完成祂父的旨意。祂來,不是要尋求世人的榮耀和讚譽,而是要尋求差祂來的父的尊榮和榮耀。祂說:「我奉我父的名來,你們並不接待我;若有別人奉自己的名來,你們倒要接待他。」〔約翰福音5:43。〕

祂使命的獨特之處,也是有別於其他任何使命之處在於:祂來,不是為了尋求人的榮耀和讚譽,而是為了尋求父的尊榮和榮耀,為了完成那差祂來的父的事工。這就是祂能順利成功的祕訣;這也是每個運用相同原則的人能順利成功的祕訣。6

神子耶穌基督曾經為了讓神千千萬萬的的兒女得到救恩,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一件必要的事。神子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下最大的決心才能通過所需經歷的折磨與犧牲。7

神子耶穌被差到世上來,讓你我能獲得這些無與倫比的祝福。祂必須作極大的犧牲,祂必須用盡一切能力、鼓起所有的信心,才能完成父要求祂去做的事。……雖然考驗如此嚴苛,使得祂的血如汗珠般滴下,但是祂沒有挫敗。……祂所感受的痛楚想必是難以形容的。誠如你可以在教義和聖約第19篇的記載中所讀到的,祂親口告訴我們,祂忍受劇烈的痛苦,使祂「因疼痛而顫抖,每個毛孔都流血,身體和靈都受苦──而且希望〔祂〕可以不喝那苦杯,而且退縮。」但是祂在心裡仍然說道:「父啊,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您的意思。」〔見教約19:15–19。〕8

我們全都仰賴耶穌基督,仰賴祂到世上來為我們開啟道路,使我們能因此獲得平安、幸福和超升。若非祂如此盡心盡力地付出,我們絕對無法得到這些祝福和特權,這些都是我們在福音中透過耶穌基督的調停而獲得的保證,因為祂已經作了各種必要的努力。……

……雖然祂犧牲了自己,為人民的救贖訂定了計畫,可是除非人民勤奮努力,達到與祂合一的境界,這救恩永遠都無法完成。9

我們充分了解到,耶穌基督在世時曾住在一個身體裡,之後祂又與那個身體結合,現在則是住在那個已被榮耀的身體裡,而我們也有資格獲得那同樣的祝福、同樣的超升和同樣的榮耀。10〔見第283–284頁的第2和3項建議。〕

耶穌基督在後期時代也造訪過這世界,為我們的救恩而啟示了神聖的真理。

那位曾住在天上,在這世界存在之前就已在天上統治的人物,創造了世界,在全盛時期來到世上,要使祂所造之人變得完全並獲得救恩;這位人物已在這個時代向世人顯現了。11

我們要向全世界見證,透過神聖的啟示,也就是藉由聖靈的顯示,我們知道耶穌是基督,是活神的兒子;祂親自向約瑟‧斯密顯現,就像祂復活後向古代使徒顯現那樣;我們知道祂讓約瑟明白許多神聖的真理,人類唯有靠著這些真理才能得救。12

有兩個人曾在嘉德蘭的聖殿裡看到祂。……那位被猶太人殺害的神子向他們顯現,他們說:「幔子從我們腦海中取走,我們理解之眼被打開。我們看到主在我們面前,站在講壇的圍欄上。」……祂腳下鋪的是黃金;祂的容顏發光,比太陽還亮;祂的聲音像眾水奔騰的聲音。那耶和華的聲音說:「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我是那活著的,我是那被殺的;我是你們在父面前的中保。看啊,你們的罪赦了;你們在我面前是潔淨的;所以,抬起頭來,歡欣吧。……你們為我的名建造這家宅。……我已接受這家宅,我必在遵守我誡命的人身上傾注我的靈,我不會讓這神聖的家宅被污染的。」〔見教約110:1–8。〕這是那被猶太人拒絕的同一位所說的話,祂曾在那裡出現。我知道這些事情就像知道神活著一樣真實。但世上萬國並不知道神子耶穌來過,向世人顯現,並讓他們披上權柄,去宣講福音,應許所有相信和服從這些原則的人都會獲得聖靈,並知道這些原則是真實的。13〔見第284頁的第4項建議。〕

救主將再來臨,我們要為祂的來臨準備好自己。

我們對基督有見證,知道祂要來統治大地。14

耶穌終有一天會來臨,在我們當中出現,就像祂在世上時曾出現在猶太人當中那樣;祂會和我們一起吃飯、喝水和交談,解說國度的奧祕,告訴我們現在還不可說的事情。15

假如你坐在行進中的列車上,只要在座位上坐好,列車就會把你載到你想去的地方;但是如果你中途下車,一定很危險,而且可能要等很久才能等到下一班火車。我們的情形也是一樣──只要我們過正義的生活,把工作做好,就是在不斷向前行進,只要我們遵守聖約,就是在做神的事工,完成祂的目的,這樣我們就能為神子耶穌在尊榮和榮耀中來臨的時刻作好準備,屆時祂會將那些已證明自己忠誠的人所期盼的一切祝福,甚至千萬倍的祝福,都賜給他們。……

……我要對後期聖徒說,假如你們當中有人昏昏欲睡,就去讀讀救主在世時講過的有關十個童女的比喻,其中有五個聰明的童女,提著裝滿油的燈,當新郎來的時候,只有半數的人準備好去迎接祂〔見馬太福音25:1–13教約45:56–59〕。我們後期聖徒千萬不要這樣。我們要努力遵守所立的永恆聖約,並且對神忠信。神會賜福給後期聖徒,把祂的靈傾注在你們身上。願各位都忠於你們的神和你們的家庭,在一切事上謹言慎行,為神的國度謀求福利,這樣我們就不會被算在愚笨的童女中,而會配稱地被算在那些要成為國王和王后並在永恆中統治的人當中了。16〔見第284頁的第5和6項建議。〕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研讀本章或準備教課時,不妨思考下列要點。如需其他建議,見第ⅴ—ⅶ頁。

  1. 思考舒會長所談的關於他在聖地時的經驗(第278頁)。你認為他在那裡時的感想和回憶為何會變得「難忘且嚴肅」?縱使沒有去過聖地,我們還是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培養對救主的這種感覺?

  2. 研讀第279頁開始的單元,想一想耶穌基督為你做過的事。想到救主一心「尋求父的尊榮與榮耀」,你想你需要做哪些事來遵行父的旨意?

  3. 舒會長在第279頁談到「順利成功的祕訣」。這個祕訣如何對我們產生效用?

  4. 閱讀從第281頁開始的單元。你對耶穌基督的見證如何影響你的生活?思考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跟世人分享我們對耶穌基督的見證。例如,我們要如何跟家人、跟我們的家庭教導或探訪教導的對象、鄰人,以及每天見面的人分享我們的見證呢?

  5. 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為耶穌基督的第二次來臨準備好自己?(見第282–283頁的幾個例子。)我們如何幫助其他人作準備?

  6. 舒會長的教導如何影響你對耶穌基督的見證?找一些方法與家人和其他人分享你的見證。

相關經文路加福音12:31–48哥林多後書8:9尼腓二書2:7–825:23,26阿爾瑪書7:11–13教約35:2約瑟‧斯密──歷史1:17

教學輔助說明:「請班員自行選擇本章的一個單元默讀。請選擇相同單元的兩、三個人組成小組,然後討論他們學習到的事。」(本書第ⅶ頁)。

註:

  1. Letter from Brigham Young and Daniel H. Wells to George A. Smith, in Correspondence of Palestine Tourists (1875), 1–2.

  2. In Correspondence of Palestine Tourists, 205.

  3. In Correspondence of Palestine Tourists, 236–37.

  4. Deseret News, Jan. 24, 1872, 597.

  5.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01, 3.

  6. Deseret News, Dec. 8, 1869, 517.

  7.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00, 2.

  8. Millennial Star, Aug. 24, 1899, 531.

  9. Deseret News, Mar. 11, 1857, 3; in the original source, page 3 is incorrectly labeled as page 419.

  10. Deseret News, Nov. 22, 1882, 690.

  11. In Journal History, Apr. 5, 1884, 9.

  12. Deseret News: Semi-Weekly, Jan. 23, 1877, 1.

  13. Millennial Star, Apr. 18, 1887, 245.

  14. Deseret News, Apr. 11, 1888, 200;轉述朗卓‧舒於1888年4月總會大會中發表的演講。

  15.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898, 13–14.

  16. Millennial Star, Apr. 18, 1887, 244–46.

「我們要向全世界見證,透過神聖的啟示,也就是藉由聖靈的顯示,我們知道,耶穌是基督,是活神的兒子。」

1872年末到1873年初,朗卓‧舒長老一行人造訪聖地。

救主作了十童女的比喻,舒會長鼓勵聖徒們效法那五個聰明童女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