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當慢性病纏身時
2023年1月


「當慢性病纏身時」,2023年1月,利阿賀拿

忠信地老去

當慢性病纏身時

面對日常的逆境,可以幫助我們更富憐憫心、同理心,也更具韌力。

圖像
一個人握著另一個人的手

母親因衰弱疾病而逝世前,經常微笑著說:「我們都無法活著離開這裡,所以何不善用我們擁有的一切呢。」

那是她在狀況好的日子中說的。而她的一生中,有過許多這樣的好日子。

但她也經歷過不大快樂的日子。在那些日子裡,她會說:「接受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然後看看還能否在世上做些好事。」

人類在世上的壽命比過去更長,舉世皆然。1儘管我們活得更久,但也更可能罹患慢性病: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癌症、憂鬱症、阿茲海默症等等。所以,當慢性病纏身時,你該如何回應?

憑信心往前進

有位弟兄因傷不得不休假,妻子因而重返職場來供養家人。他說:「即使你無法掌握未來,也要面對現實。」他認為,我們太常強顏歡笑,因而阻礙我們處理情緒或改善前景。他表示:「我們並沒有憑信心向前進,而是在等待奇蹟時停滯不前,或在奇蹟沒有發生的時候抱怨不已。」他會聆聽經文和總會大會演講,以及打電話給朋友和家人,來面對逆境。

丈夫患有慢性病的一位姊妹說:「每天一成不變的生活使我心情低落。我丈夫的健康永遠不會好轉,這件事我能接受。但所有單調乏味的例行事項和瑣碎差事,使我的身心和靈性都疲憊不堪。」她感謝姊妹施助者的拜訪。「她們的來訪,讓我一整天都很開心。」

另一位年邁的弟兄說:「有時候,我和妻子會忘記事情,兩人還因此發脾氣。健忘讓我們都很氣餒,尤其事後更懊悔對彼此說了那些氣話。」他們學會作筆記,來幫助自己記住事情。他們會給彼此一些時間,在說話前先冷靜下來。「而且,」他說,「我們更深深體會到,說『謝謝』和『我愛你』的重要。」

另一對年長夫妻靠著固定的收入,生活還算過得去,直到他們所需的藥品價格漲成兩倍。還好有家人和他們的支會,解決他們的需求。「剛開始,我們很不好意思開口求助,尤其是向子女求助,」這位弟兄說道,「但是每個人都很希望能幫上忙。」

圖像
耶穌醫治一個人

祂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局部,凱克·理查繪,不可複製

建議和觀察

以下是患有慢性病的人所提的一些建議和觀察:

  1. 轉向救主的人會找到希望。一位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CFS)的弟兄說:「我以為沒人能了解我正經歷什麼事。然後在一個星期日領受聖餐時,我領悟到救主了解我的痛苦。我知道我可以與祂更加接近,來好好持守下去。」(見阿爾瑪書7:11-12教義和聖約121:8122:8。)

  2. 那些「好好持守」(教義和聖約121:8)的人會更富憐憫心。「在悲傷不幸的日子,我們該向誰尋求幫助和安慰?……就是向那些曾經遭受苦難的男女求助,他們從自己苦難的經驗中學會如何充分表達憐憫和安慰,成了現今受苦之人的祝福。若非親身經歷過苦難,他們怎麼做得到呢?」2

  3. 一次只需好好度過一天。「幾年前,疼痛劇烈到我無法再承受了。」一位患有多發性硬化症(MS)的姊妹說:「我開始有自殺的念頭。」她到醫院的心理健康科就診。接受諮商期間,她的座右銘改了,不只是「持守到底」(尼腓一書22:31),更是「今天持守到底」。

  4. 培養新的興趣,找出新方法來為人服務。與其為無法再做到的事而悲傷,倒不如發掘新的熱情所在。有位患有多發性硬化症的姊妹發現,她沒辦法做以前喜歡的事,像是騎馬或打壘球。所以,她開始學書法。現在,她運用自己剛培養出的才華,為家人製作風格獨具的摩爾門經手抄本。

當慢性病成為生活中確定的事,確實是一項挑戰。但是,憑著信心、對基督的希望,以及繼續服務的渴望,克服日常逆境的過程能幫助我們更富憐憫心、同理心,也更具韌力。

作者現居美國猶他州。

註:

  1. See Susanne Reiff, “Increasing Life Expectancy: People Are Getting Older and Older,” Alumniportal Deutschland, Sept. 2017, alumniportal-deutschland.org/en/global-goals/sdg-03-health/increasing-life-expectancy-age-ageing.

  2. Orson F. Whitney, “A Lesson from the Book of Job,” Improvement Era, Nov. 191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