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在我們「不理想」的家庭中找出神聖的安排
2023年1月


「在我們『不理想』的家庭中找出神聖的安排」,2023年1月,利阿賀拿

年輕成人園地

在我們「不理想」的家庭中找出神聖的安排

今生的家庭不「理想」,可能會帶來痛苦,但我們可以運用現實情況來更接近救主。

圖像
年輕婦女腦海中想著家庭

大衛·格林繪

沒有任何事物比我們塵世經驗的核心關係——我們的家庭關係——更能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有意義、喜樂、渴望和痛苦。由於家庭關係非常重要,因此教會領袖受到啟發,訂定了「家庭:致全世界文告」。1文告中的真理為慈愛的天父作見證,祂渴望我們知道能引領我們獲得家庭生活永恆幸福的神聖模式。

總會會長團第二諮理亨利·艾寧會長教導:「天父疼愛祂的子女,不會讓我們在『人類的愛如何帶來快樂』、『人類的漠不關心如何招致悲傷』等今生最重要的事上妄加揣測。」2這包括我們今生在家庭中可擁有的無數個神聖角色:女兒或兒子、姊妹或兄弟、母親或父親、姑姨或叔舅、祖母或祖父。

家庭文告中的真理闡明了我們許多人深切渴望的「永恆理想」——穩固、幸福的永恆家庭關係。問題是,我們生活在「塵世的現實」中,而「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可能會帶來痛苦。有時候,我們沒有把家庭文告視為指引我們的一盞明燈,文告可能反而一針見血地提醒了我們,在追求「理想」方面種種失敗的經驗。

  • 我們或許渴望結婚,卻又不認為那是有可能的。

  • 我們或許結過婚,卻又曾因離婚而痛苦萬分。

  • 我們或許渴望生育卻不可得。

  • 我們或許在曾經信賴的家庭關係中遭受虐待。

  • 我們或許曾因所愛的家人作出的選擇,經歷過極大的痛苦。

  • 我們或許已盡了最大努力使所愛的人合一,卻還是感覺彼此有隔閡。

  • 我們或許甚至因為渴望和應許沒有實現,而感到理想破滅。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會體驗家庭生活的挑戰、痛苦和憂傷——有些人的體會比其他人深刻。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未達到家庭文告所述的理想境界。

我們可能明白的是,神在現實中的安排為何。

尋求並順服救主

身為一位多年來渴望結婚和生育子女的單身婦女,我不僅渴望,也相信我人生的一個基本目的,就是達成家庭文告中闡明的家庭生活的種種理想。然而,儘管我盡了最大的努力,似乎還是無法讓事情按照我以為理所當然的那樣發展。那是很痛苦的考驗。

當時,我看不出主會透過那段時日的煎熬,在我心中促成什麼樣的奇妙事工。

回首過往,那些未實現的渴望無異於神聖的推手,讓我的心轉向救贖主,尋求唯有祂能賜予的平安和方向,並使我更深深信賴祂完全的愛,和祂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每日的祈禱和經文研讀,特別是總會大會的話語,都成了帶給我希望和指引的救生索。我感覺要去閱讀我的教長祝福辭和其他的聖職祝福辭,找出永恆的父賜予我個人的愛和指引。

我向主傾訴心聲後,即使在我受到誘惑,想要憤而離去時,我的腦海和心中都會獲得神聖靈感,向我確證祂知道我的處境,祂對我的生活有一個美好的計畫,而且我可以信賴祂。歸屬於救贖主的聖約3成為我獲得深刻的平安和喜樂的管道,超越其他任何成就或幸福的來源。

我逐漸明白,雖然我相信我人生的目的,在於實現我對理想家庭的夢想,但主讓我們有機會達成十二使徒定額組傑佛瑞·賀倫長老所說的塵世生命的根本目的。他引用便雅憫王的話解釋道:「或許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藉著主基督的贖罪而成為聖徒』,這需要我們變得『像小孩一樣,順從、溫順、謙卑、有耐心、充滿愛心,願意順從主認為適合加諸於他的一切,就像小孩順服他父親一樣。』」4

我需要救主的幫助和力量,促使我去尋求並體會祂順從、溫順、謙卑、充滿耐心和愛心的心。在這個過程中,祂使人加添能力的力量改變了我。事實上,那正是我最渴望的。看似「不理想」的事物,事實上已經為最美好的「理想」鋪好了路。

我的朋友兼同事泰伊·曼斯菲描述了類似的真理。身為經歷同性吸引的人,泰伊目睹了靈性的成長——只要我們以耶穌基督為生活的碇錨,並甘心樂意地將我們的全心交給祂,讓祂聖化一切艱困的經驗,使我們獲益,就能獲得這種靈性的成長。對泰伊來說,這始於聖靈教導他,「無論我是否結婚,我都得到神無限的愛和接納。我的責任是繼續務實地過每一天,同時尋求並跟從聖靈的指引。」5最後,對神的信賴讓泰伊與妻子締結了快樂、美好的永恆婚姻。

培養與救主更深切的關係

在一直懷疑自己會不會結婚之後,我終於也結婚了。我一直都需要以耶穌基督為碇錨,在我和丈夫印證後的這幾年中,這份需要不減反增;如果沒有增加,那至少是一直持續著。我因不孕而飽受煎熬時,再度開始向祂祈求平安。我不知道如何能在沒有子女的家庭生活中,獲得我盼望的喜樂。但是,即便我和丈夫後來蒙福有了兩個孩子,我還是常常專注在我身為母親的不足之處。即使我終於擁有了我一直想要的,但就某些方面來說,「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似乎也越來越大。

這種種情況引導我重新思考今生的目的,以及神所制定、使我們成長的過程。或許人生的目的並不是真的去實現理想的家庭;或許這個理想在今生根本不存在;或許家庭反而是讓我們進步的機會。

事實上,也許現實生活中的「不盡理想」帶來如此痛苦的感覺,實際上正達成了神聖的目的,即邀來我們確實建立起「理想」的人際關係所需的成長。或許那力量就在於:現實和理想之間的這道鴻溝,能邀我們建立與耶穌基督更深切的關係,使祂得以醫治和聖化破碎的心靈,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智慧、力量和愛。奇妙的是,正是透過祂的恩典和救贖,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變得像天上那些人一樣,享有我們渴求的天上那些人際關係。

我開始相信,任何人的家庭關係都不可能達到完全——至少今生是如此。但是誠實、正直和真誠的親近關係是可能的。事實上,假裝完全或期盼完全,會妨礙我們真正接近神、家人和其他人。相反地,只要我們願意讓基督、家人和其他人,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包括一切「不盡理想」的情況,就能邀請祂聖化的能力進入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可以體驗到祂奇妙的力量,調和無法解決的事物,使我們充滿祂的愛,並且改變我們,使我們與祂和我們所愛的人關係更深切。

或許家庭文告最神聖的目的,就是向我們保證,藉著耶穌基督,「理想」的家庭可以成為我們每個人的永恆目標。

身為天上父母所鍾愛的兒女,我們都屬於一個永恆的家庭。我們在今生的獨特經驗,是天父計畫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要幫助我們進步,並「終而達成〔我們的〕神聖目標,成為永生的繼承者」6——即享有祂所經歷的同樣美好的家庭生活,不論我們現在的家庭經驗與理想的家庭生活看來有多麼不同。十二使徒定額組的陶德·克理斯多長老聲明:「耶穌基督的贖罪已經預料到,而且到最後,祂會補償歸向祂的人被剝奪和損失的一切。沒有人命中注定無法完全接受天父要賜給祂兒女的一切。」7

正如主在雅各「不盡理想」的家庭遭遇挑戰時給予他應許,祂與我們之間的聖約關係也向我們確證:「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創世記28:15)。只要我們跟從祂,無論我們不完美的現實狀況看起來如何,祂都不會「放開我們的手」,直到我們成為我們所想要成為的一切,永遠享有崇高喜樂的家庭關係。

註:

  1. 見「家庭:致全世界文告」,ChurchofJesusChrist.org

  2. 參閱亨利·艾寧,「家庭」,1998年10月,聖徒之聲,第12頁。

  3. 見江文漢,「歸屬於聖約」,2019年11月,利阿賀拿,第80-83頁。

  4. Jeffrey R. Holland, “A Saint Through the Atonement of Christ the Lord”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evotional address, Jan. 18, 2022), 1, 5, speeches.byu.edu.

  5. Ty Mansfield, Voices of Hope (2011), 5.

  6. 家庭:致全世界文告」。

  7. 陶德·克理斯多,「人為何該結婚,組成家庭」,2015年5月,利阿賀拿,第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