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如果祂能把水變成酒……
2023年1月


「如果祂能把水變成酒……」,2023年1月,利阿賀拿

耶穌所行的奇蹟

約翰福音2:4-11

如果祂能把水變成酒……

我從這個常被忽略的奇蹟中學到的三件事。

圖像
裝水和酒的罐子

約翰是唯一將救主變水為酒這件事記載下來的福音書作者(見約翰福音2:1-11)。他對這次經驗感受至深,因此向我們說明,那是救主所行的「頭一件神蹟」(約翰福音2:11)。

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酒喝盡之後的結果,可能損及相關之人的社會地位。1儘管我不相信奇蹟非得戲劇化到可改變人生,但我一直在想,在眾多既戲劇化又改變人生的奇蹟當中,為什麼約翰覺得這一個奇蹟如此重要?

為什麼會有奇蹟?

在救主整個塵世傳道期間,為什麼奇蹟如此重要?部分原因當然是因為祂憐憫那些有需要的人(見馬可福音1:41)。此外,奇蹟也是祂神聖能力和權柄的重要確證(見馬可福音2:5,10-11)。奇蹟般的事件也能鞏固信心,讓世人留意祂的信息(見約翰福音2:116:2)。

後來,有人向我指出,救主的奇蹟不只吸引人們聆聽信息,還有助於教導信息。2我問自己,我可以從耶穌基督變水為酒這項奇蹟,學到有關祂和祂神聖使命的哪些事,然後我開始有了新的領悟。

以下是我從迦拿發生的奇蹟中,學到的關於救主和祂拯救大能的三件事。

1.「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馬利亞要求耶穌來幫忙時,祂回答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翰福音2:4)。由於約翰的紀錄沒有更詳細說明,我們並不清楚到底馬利亞的要求為何,而耶穌回答說祂的時候還沒有到,又是什麼意思。

我忽然覺得這句話很重要。耶穌可能指的是近期會發生的事,例如祂開始公開傳道。同時,這句話不斷在約翰的紀錄中出現,也往往指向祂贖罪犧牲的這項至高奇蹟(見約翰福音4:21-235:25-297:308:20)。最後,在祂塵世傳道期間的尾聲,這句話又再出現一次;那時,「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約翰福音13:1;亦見約翰福音12:23,2716:32)。在前往客西馬尼園之前,祂祈禱說:「父啊,時候到了,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約翰福音17:1)。

看到約翰在他整篇紀錄中重複這句話,幫助我從一開始就看到結局。首先,耶穌變水為酒,滿足人們身體上的渴。接下來,到了最後,祂用聖餐的酒來代表祂贖罪的血,使永生成為可能,並使相信祂的人永不再渴(見約翰福音4:13-166:35-58尼腓三書20:8)。

2.「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

馬利亞要求耶穌幫忙後,告訴僕人:「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做甚麼」(約翰福音2:5)。這一段話當中,以及這則記事與埃及約瑟的記事之間美妙的相似之處當中,都蘊藏著值得學習的課題。

「及至埃及全地有了饑荒,眾民向法老哀求糧食,法老對他們說:『你們往約瑟那裡去,凡他所說的,你們都要做。』」(創世記41:55)。

馬利亞或許並未刻意作此連結,約翰或許也沒有。但是當我注意到這些相似的地方,腦海中浮現出兩個想法。

首先,我看到舊約中的約瑟和其他人物,用另一種方法預示了耶穌基督和祂的使命。但更重要的是,埃及和迦拿的故事提醒了我,耶穌基督透過祂的贖罪——後來祂用麵包和酒來代表——不僅能拯救我們脫離罪和死亡,也能拯救我們脫離身體、社交和其他方面的挑戰。當人民的糧食用盡了,法老告訴他們去做約瑟吩咐的一切。他們照做了,因此取得了糧食,從身體的痛苦中得救。當僕人發現酒已飲盡,馬利亞也告訴他們去做耶穌所說的一切。他們照做了,也拿到酒了,所有相關的人得以「獲救」——圓滿履行他們的義務。

圖像
耶穌與男人和小孩

如果我們願意去做耶穌所說的一切,祂就能在我們的生活中行奇蹟。

基列的乳香,安妮·耐德繪,不得複製

如果我們願意去做耶穌所說的一切,祂可以為我們做同樣的事,在我們的生活中行奇蹟(見希伯來書10:35-36)。使人得救是祂一切奇蹟中最偉大的,而這有賴於我們的服從(見教義和聖約14:7信條第3條)。

3.「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

救主指示僕人把六個石缸裝滿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約翰福音2:6-7)。

儘管專家對於石缸容量有不同的說法,但我們起碼可以確定的是,每一口石缸的容量都有好幾加侖。我不知道把一加侖或100加侖的水變成酒,哪一樣比較難。但改變我人生的是這個概念:耶穌有能力將某個東西改變為截然不同的另一個東西。祂不是只造出有酒味的水;祂把分子結構簡單的水,改變成由數百種化合物複雜混合而成的酒。

如果祂有能力這樣做,那麼祂就能將我的挑戰轉變成祝福——不只是在暴風雨中帶來一線希望,而是真正地將考驗本身,轉變成帶給我祝福的事物(見羅馬書8:28尼腓二書2:2)。

而且如果祂能使一項挑戰轉變,就能使所有的挑戰都轉變。因此,當生活中的考驗似乎滿到缸口時,請記住,祂可以把水變成酒。祂可以將灰塵換為華冠(見以賽亞書61:3)。祂可以將邪惡轉變成美事(見創世記50:20)。祂可以把我的錯誤轉變為成長,除去我的罪,並將罪罰轉變成進步。3

對我來說,領悟到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我曾經忽略的這項奇蹟讓我明白,如果我們有信心去做祂要求的事,透過祂的大能,祂會改變我們,使過去的我們改變為我們可以成為的樣子——像祂一樣。

註:

  1. See Peter J. Sorensen, “The Lost Commandment: The Sacred Rites of Hospitality,” BYU Studies, vol. 44, no. 1 (2005), 4–32.

  2. 見經文指南,「奇蹟」。

  3. 布司·哈芬,「贖罪:用一切換取一切」,2004年5月,利阿賀拿,第97-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