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進修班
第15單元:第2天,教義和聖約第67篇


第15單元:第2天

教義和聖約第67篇

導言

1831年11月,一群長老聚在俄亥俄的海蘭參加一場特別的大會。大會的一則討論事項就是要出版先知約瑟·斯密已獲得的啟示。主在這場會議中賜予約瑟·斯密一項啟示,並指定其作為將要出版的啟示書的序言。這項啟示就是現在教義和聖約的第一篇。這次大會之後主給予一項啟示,現在載於教義和聖約第67篇。在這篇啟示中,因為弟兄們對賜給先知的啟示的用語有疑惑,所以主對他們說話。

教義和聖約67:1-3

救主知道人的心思和意念

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有些人會獲得對福音原則的見證,有些人就沒有?

1831年11月,包括先知約瑟·斯密在內的一群長老們聚在一起,討論出版先知所接受到的啟示。有幾位長老們獲得見證知道那些啟示是真實的。然而,有些人還在期盼能獲得那樣的見證。

閱讀教義和聖約67:1-2,找出主針對祈禱說了什麼。

就你在第1-2節學到的事,完成以下這項原則填空:主會垂聽我的並且祂知道我的

圖像
祈禱的婦人
  1. 在你的經文研讀日記中回答以下的問題:了解這項原則能如何幫助你改進你的祈禱?然後寫出一個曾幫助你或你認識的人得到福音真理聖靈證實的經驗。

閱讀教義和聖約67:3,找出其中幾位長老為何沒有獲得主已賜給他們的這項祝福的原因。不妨把令你感受深刻的字句劃記下來。

  1. 在你的經文研讀日記中回答以下的問題:心中存有恐懼將如何使你無法獲得祝福?然後列出會使人們無法獲得祝福的恐懼。

沉思主有能力能幫助我們以信心代替恐懼。這項知識如何幫助人繼續培養見證?

教義和聖約67:4-9

主對批評祂啟示的人提出挑戰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雖然教會領袖是不完全的,但我們仍應當跟隨他們?

閱讀教義和聖約第67篇的前言和第5節,找出長老們對於啟示抱持哪些不同的態度。(請記得先知約瑟·斯密的第一本啟示集書名為誡命書。後來才更名為教義和聖約。)請注意該篇的前言說「許多弟兄鄭重見證」這些啟示的真實性。然而,「有些人對啟示裡的用語有一些負面的言論」。根據第5節,有些長老們認為他們能夠「以優於〔約瑟·斯密的〕言語來表達」。由於他們以自己的才智為傲,覺得自己比主所膏抹的先知更有資格寫下啟示(見尼腓二書9:28-29)。

閱讀教義和聖約67:4,並再次讀第5節。找出主如何回應長老們對於啟示用語的疑慮。

你認為對長老們來說,了解主知道祂在透過不完全的僕人行事為什麼很重要?

閱讀教義和聖約67:6-9,找出主給那些擔心啟示用語之人的挑戰。

威廉·麥勒林決定接下主的挑戰,比照先知約瑟·斯密所獲得的啟示,另寫了一份啟示。約瑟·斯密在他的歷史,記錄了下面的話:「威廉·麥勒林自認聰穎過人,他的知識大過智慧,絞盡腦汁想寫出像主最小的一項誡命,卻寫不出來;奉主的名寫出誡命是項非常嚴肅的責任。長老們及所有出席者,親眼看到一個人模仿耶穌基督的話語,結果徒勞無功。於是在圓滿的福音,及主經由我作為媒介賜給教會誡命與啟示方面,恢復了他們的信心;長老們同意向全世界見證這些啟示的真實性」(in History of the Church, 1:226)。

這件事發生以後,所有在場的長老們都同意簽署一份文件,鄭重見證收錄在誡命書中啟示的真實性。

  1. 在經文研讀日記中回答下列問題:

    1. 只接受有限正規教育的約瑟·斯密能夠寫出這些啟示,但受過良好教育的威廉·麥勒林卻寫不出來,你認為原因是什麼?

    2. 有關因領袖的不完全而論斷他們,你可以從這段記載學到什麼?

沉思你要在正義之中跟隨領袖的承諾,不論你或其他人可能看見他們有哪些不完全。

教義和聖約67:10-14

主勸誡祂的門徒如何準備自己承受在神的面前

  1. 在經文研讀日記中,畫一張表,分成兩欄。在第一欄標示酬賞,第二欄則標示獲得酬賞的方法。閱讀教義和聖約67:10-14,找出救主給這些弟兄們的應許,以及他們要得到那項酬賞必須採取的行動。把答案寫在適當的欄位中。

根據這幾節經文,這些弟兄要做哪些事情以承受在神的面前?(承受這個詞意指持守或留在某一特定地點。)如果他們摒除猜忌和恐懼並謙抑自己,他們必能承受在神的面前。

教義和聖約67:13所載,這些弟兄被鼓勵要「繼續忍耐」,直到他們成為完全。閱讀以下由總會會長團迪特·鄔希鐸會長分享的記載,其中教導我們在成為完全的過程中耐心的重要:

圖像
迪特·鄔希鐸會長

「在1960年代,史丹福大學有位教授展開一項小型實驗,測試四歲孩子的意志力。他在孩子面前放了一個大棉花糖,然後告訴他們可以立刻吃掉棉花糖,不過,如果能等15分鐘之後再吃的人,可以得到兩個棉花糖。

「然後他就離開那群孩子,從一面雙向鏡後觀察動靜。有的孩子立刻吃了棉花糖,有的等了幾分鐘就向誘惑投降,只有百分之30的孩子可以等待」(「繼續忍耐」,2010年5月,利阿賀拿,第56頁)。

你認為這位教授的實驗和發現,可以如何應用在今日的青少年身上?

鄔希鐸會長接著談到棉花糖實驗的發現:

圖像
迪特·鄔希鐸會長

「不過一段時間過後,〔那位教授〕繼續追蹤這群孩子,卻開始發現一個有趣的關聯:那些不能等的孩子日後在生活裡往往困頓掙扎,行為問題也比較多;能夠等待的孩子則比較傾向於積極進取、自動自發,成績比較好、收入比較高、人際關係也比較健全。

「一個開始用孩子和棉花糖來做的簡單實驗,到後來竟成了一項意義重大的研究,顯示有能力等待——也就是忍耐——是可以預測日後人生成功與否的重要人格特質。……

「等待有時候很困難。孩子知道這一點,大人也是。我們生活的世界裡提供了速食、即時通訊、隨選電影、從最瑣碎到最艱深問題的即時答覆。我們就是不喜歡等。……

「忍耐,也就是把自身的渴望暫緩一段時間的能力,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美德。我們就是想要心裡要的,而且立刻就要。因此,一想到忍耐,可能會感到不愉快,有時候甚至難以忍受。

「然而,人若缺乏耐心,就無法取悅神,無法變得完全。的確,忍耐是一種淨化的過程,可以強化理解力、加深快樂、集中行動力,並且帶來平安的希望」(「繼續忍耐」,第56頁)。

  1. 在你的經文研讀日記中回答以下的問題:你認為耐心對於你努力保持配稱並承受在主面前為什麼是必要的?同時花幾分鐘的時間沉思你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可能需要對自己或他人有更多的耐心。如果你覺得適當,可以寫出一項要學習愈來愈有耐心的目標,以努力在神前變得潔淨。

  2. 將以下句子寫在經文研讀日記中的今日作業下面:

    我已研讀教義和聖約第67篇,完成本課的日期為(日期)。

    我想和教師分享的其他問題、想法及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