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紐奧·惠尼與合一會社


紐奧·惠尼與合一會社

教約7078829296104

圖像
Portrait engraving of Newel K. whitney.

1834年4月,教會在俄亥俄嘉德蘭的主教,同時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紐奧·惠尼,免除了包括約瑟·斯密、西德尼·雷格登和奧利佛·考德里等人積欠的債務,總額超過美金$3,600。這筆債務已經積欠超過兩年的時間,這些人當時共同成立一個稱為合一會社的行政管理機構,來指導和資助教會的屬世運作。這時,經過動盪不安的兩年,合一會社終告解散。惠尼說:「約瑟說那是主的旨意」,要平衡帳戶,「完全不留任何赤字。」惠尼接著說他會按約瑟的要求去做。1

教會復興以來,主給約瑟的許多任務都需要屬世物資來完成。比方說,透過馬丁·哈里斯的資助,年輕的先知才能出版摩爾門經。教會成員越來越多,經由啟示而來的使命也與日俱增。建立錫安社區需要土地和資源。向世人宣講神所啟示的福音需要有個印刷廠。建立合一會社是為了協調和資助這些雄心萬丈的工作。

合一會社解散時,紐奧·惠尼在場,合一會社成立時,他也同樣在場。惠尼當時擔任主教,參加了1832年3月在嘉德蘭舉行的大祭司會議。先知約瑟·斯密在會議上獲得一項啟示(現在的教義和聖約第78篇),指示約瑟、西德尼·雷格登和惠尼主教前往密蘇里州督導成立「一個我教會文書及商品編制的組織。」2與此同時,愛德華·裴垂治主教在密蘇里州獨立城的代理人西德尼·吉伯特代表教會經營一座倉庫,惠尼在嘉德蘭的商店也特別規劃為教會倉庫。

此外,負責教會印刷的威廉·斐普在獨立城開了一家印刷店,印製一份報紙,並準備出版一本名為誡命書的書籍,將約瑟·斯密的啟示彙編成書。為了監督誡命書的出版,1831年11月的一則啟示——現在的教義和聖約第70篇——指派約瑟·斯密、西德尼·雷格登、奧利佛·考德里、約翰·惠特茂、馬丁·哈里斯和威廉·斐普為「出版啟示的管家」,聲明他們可從賣書的利潤中獲取工作的報酬。3現在,在1832年3月,主告訴約瑟·斯密和其他人,印刷事務和倉庫兩者的運作需要加以協調。

1832年4月的第一個星期,一群暴徒攻擊約瑟·斯密和西德尼·雷格登,間接導致約瑟的養子約瑟·莫達夭折,過了幾天,約瑟·斯密、紐奧·惠尼、西德尼·雷格登等人就啟程前往獨立城,履行誡命。4先知抵達密蘇里州後不久,就在4月26日召開大祭司議會。西德尼·雷格登在會議上宣讀1832年3月獲得的一則啟示,聲明這則啟示「說明吩咐我們到這裡,並與這裡的祭司開會的原因。」約瑟接著獲得一則啟示,進一步概述他們該做的事。5

這項啟示最原先的說法是約瑟·斯密、西德尼·雷格登、紐奧·惠尼、愛德華·裴垂治、西德尼·吉伯特、約翰·惠特茂、奧利佛·考德里、威廉·斐普和馬丁·哈里斯「必須……以不容破壞的約定和聖約結合在一起,履行多個管家職務,管理錫安與嘉德蘭兩地的文書與商品,以及主教團的事務。」6這則啟示——現在的教義和聖約第82篇——也指出這九個人「為了管理你們管家職務的益處,……應當對財產有平等的要求。」啟示聲明主已指定這「會社作你們和你們繼任者的永久會社。」7

此外,啟示中也告訴這些人要「按照這地的法律」,以聖約「結合」在一起。8其實,這則啟示是說,會社裡的這些成員會從吩咐他們管理的商品和出版事務中,獲取報酬,支持他們和家人的生活,他們也需要訂立一個有法律效用的約定,同意對會社的債務負有共同的責任。

議會在第二天繼續進行,指定會社的兩個主要分支為吉伯特,惠尼公司(紐奧·惠尼和西德尼·吉伯特在獨立城的商務合夥公司)和紐奧·惠尼公司(惠尼在嘉德蘭的會社)。他們還委派斐普和吉伯特按啟示的指示,草擬一份供參與會社的成員簽署的合約。9幾天後,在1832年5月1日左右,合一會社召開第一次定期會議,除了馬丁·哈里斯以外,所有成員都出席了。會議中,惠尼和吉伯特「奉派代理這會社的事務」,會中並指示會社透過紐奧·惠尼公司借貸美金$15,000。10

接下來的兩年中,合一會社在管理教會上擔任重要的角色。除了監督倉庫和印刷室外,會社的成員還組成非正式的理事會代表約瑟·斯密。比方說,約瑟留在俄亥俄州時,如果想知道錫安所在地的密蘇里州的情況,就會寫信給會社的成員。11同樣地,會社的資產用來大力資助教會項目,並且供應會社成員及家人生活所需。

1833年,兩位新的成員透過啟示加入這個會社。1833年3月得到的一則啟示——現在的教義和聖約第92篇——中,指示要接納菲德克·威廉「加入」這會社,並且要他做個「活躍的成員」。12然後在1833年6月的另一則啟示——現在的教義和聖約第96篇——中,吩咐約翰·詹森「成為那會社的成員……,好讓他協助將我的話傳給人類兒女。」13威廉是教會的主管會長團成員,在俄亥俄州持有一大片土地,詹森也一樣。合一會社運用這些人的土地來管理其管家職務。

在此同時,紐奧·惠尼繼續參與會社的事務。除了經營他在嘉德蘭的商店作為教會的倉庫以外,惠尼還需要負責償還一筆債務,是教會領袖購買一大片土地的費用,預備興建主的屋宇。14透過商店的所得,惠尼也提供生活的費用及物品給約瑟·斯密和其他人,因而孳生了惠尼在1834年4月寬減的債務。

不過到了1834年,合一會社在財務上已經搖搖欲墜。聖徒在1833年秋天被驅離密蘇里州傑克森郡時,教會失去會社的兩個重要部分:斐普的印刷室和吉伯特的倉庫。此外,合一會社由於購買倉庫所需的物品、一座位於嘉德蘭的新印刷廠及供嘉德蘭發展的土地而欠債累累。

1834年1月11日,包括惠尼在內的六位會社成員,祈求主「會按照祂慈悲的規範,提供祂教會的主教物資,在適當的時候,償還會社積欠的所有債務。」15但是到了1834年4月,惠尼注意到由於他在會社的角色,他已負債美金$8,000。那個月他需要至少$4,000來還債,剩餘的債務需要在1834年9月還清。16面對這樣的財務窘境,先知約瑟在1834年4月10日召開一場合一會社的會議,會中決定「會社必須解散,每一個人會分派到他們的管家職務。」17

不到兩個星期,在1834年4月23日,主賜給約瑟·斯密一個啟示——現在的教義和聖約第104篇—將不同的「管家職務」分派給會社的各個成員。管家職務是分派給會社的各個成員的特定土地,由他們自行負責。例如紐奧·惠尼分配到他的幾棟房屋及商店、這些房屋及商店所在的土地,以及他的木粉加工廠所在的土地。其他人分配到的土地和房屋都坐落菲德克·威廉和約翰·詹森擁有的土地上。18雖然這則啟示透露這次分配完管家職務並進行改組後,合一會社會繼續存在,實際上會社從此不再運作。1834年2月成立的嘉德蘭高級諮議會取而代之,擔負起管理教會商品及出版的業務。19

在稍後的教義和聖約版本中,合一會社改稱為「合一體制」,當事人的名字也用化名代替。此外,有關會社宗旨的用詞也變得較為含糊,看起來像是為了因應窮人的需求。這樣是為了保護參與會社的人的身份,並使會社的宗旨不為外人所知。這些人的名字在1980年代復原,但是在2013年版的教義和聖約中仍將這會社稱為合一體制。20

紐奧·惠尼由於參與合一會社而負債累累,但是他從來沒有因此怨恨約瑟·斯密或主。惠尼沒有寫下他對寬免美金$3,600這一大筆債務的感覺,但他這樣寬免別人的債務,顯示出他在屬世的事務上也樂於跟隨先知。他在會社中的角色讓他有機會和約瑟·斯密及教會其他領袖密切合作,提供教會物資,推展使命。合一會社在1832到1834年間在管理教會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樣的,惠尼在會社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 “Balance of Account, 23 April 1834,” josephsmithpapers.org.

  2. “Revelation, 1 March 1832 [D&C 78],” 1, josephsmithpapers.org;亦見教義和聖約78:3-4,9-11。1835年版的教義和聖約發布這項啟示時,「一個我教會文書及商品編制的組織」改成「我人民的組織,為了我人民中的窮人管理和建立倉庫的事務」。這個用詞至今仍在啟示中沿用。

  3. “Revelation, 12 November 1831 [D&C 70],” in Revelation Book 1, 124, josephsmithpapers.org;亦見教義和聖約70:1-8。

  4. Joseph Smith,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23 December 1805–30 August 1834],” 209, josephsmithpapers.org.

  5. Minutes, 26–27 April 1832, in Minute Book 2, 24–25, josephsmithpapers.org.

  6. “Revelation, 26 April 1832 [D&C 82],” in Revelation Book 1, 128, josephsmithpapers.org;亦見教義和聖約82:11-12。1835年版的教義和聖約發布這項啟示時,「管理……文書與商品,以及主教團的事務」改成「管理窮人的事務,以及有關……主教團的一切事務」。這個用詞至今仍在啟示中沿用。

  7. “Revelation, 26 April 1832 [D&C 82],” in Revelation Book 1, 129, josephsmithpapers.org;亦見教義和聖約82:17,20。註:1835年版的教義和聖約將「會社」改成「體制」,並在教義和聖約中一直沿用「體制」至今。

  8. “Revelation, 26 December 1832 [D&C 82],” in Revelation Book 1, 129, josephsmithpapers.org; spelling modernized;亦見教義和聖約82:15。

  9. Minutes, 26–27 April 1832, in Minute Book 2, 25, josephsmithpapers.org.

  10. Minutes, circa 1 May 1832, in Minute Book 2, 26, josephsmithpapers.org.

  11. See, for example, Joseph Smith, “Letter to Edward Partridge and Others, 30 March 1834,” in Oliver Cowdery Letterbook, 30–38, josephsmithpapers.org.

  12. “Revelation, 15 March 1833 [D&C 92],” in Revelation Book 2, 55;亦見教義和聖約92:1-2。註:出版這項啟示時,已將「會社」改成「體制」,並一直沿用至今。

  13. “Revelation, 4 June 1833 [D&C 96],” in Revelation Book 2, 61, josephsmithpapers.org;亦見教義和聖約96:6-8。註:出版這項啟示時,已將「會社」改成「體制」,並一直沿用至今。

  14. See Geauga Co., Ohio, Deed Records, 1795–1921, vol. 17, 360–61, microfilm 20,237, U.S. and Canada Record Collection, Family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see also “Revelation, 27–28 December 1832 [D&C 88:1–126],” in Revelation Book 2, 45–46, josephsmithpapers.org;教義和聖約88:119。

  15. “Prayer, 11 January 1834,” in Joseph Smith, Journal, Nov. 1832–Dec. 1834, 43–45, josephsmithpapers.org.

  16. Newel K. Whitney, “Order from Newel K. Whitney, 18 April 1834,” josephsmithpapers.org.

  17. Joseph Smith, “Journal, 1832–1834,” Apr. 10, 1834, page 71, josephsmithpapers.org.

  18. “Revelation, 23 April 1834 [D&C 104],” in Book of Commandments Book C, 25–29, josephsmithpapers.org.

  19. See Max H Parkin, “Joseph Smith and the United Firm: The Growth and Decline of the Church’s First Master Plan of Business and Finance, Ohio and Missouri, 1832–1834,” BYU Studies, vol. 46, no. 3 (2007), 33–34.

  20. David J. Whittaker, “Substituted Names in the Published Revelations of Joseph Smith,” BYU Studies, vol. 23, no. 1 (Winter 1983), 1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