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多馬·馬西的忠信和墜落


多馬·馬西的忠信和墜落

教約31112

教會歷史故事中,像多馬·馬西的故事一樣被頻繁用來警世的實在不多。多馬·馬西是第一任十二使徒定額組會長,1838年離開教會,之後悔改,在1857年完全恢復與教會的交誼。教義和聖約中有兩篇啟示是單獨給他的,還有另外四篇包含了給他的明確指示,這可以看出他在早期教會中的重要性。1

馬西14歲時「離家」,在佛蒙特州和紐約州從事各種不同的工作養活自己,直到20歲出頭。之後結婚定居在波士頓,找到一個印刷樣板的工作,工作了多年。他研讀聖經和研討各宗教教派,但有個感覺「一個新的教會將興起,它擁有純正的真理」。2

1829年,馬西相信「神的靈督促我向西邊旅行」。他和一個朋友旅行到紐約州西部,在該處停留三個月。有一天,一位女士問他是否「聽說一個叫約瑟·斯密的年輕人,找到了一本金頁片書」。馬西「非常渴望了解這件事」,於是拜訪了拋邁拉。他在E.B.格蘭丁印刷行找到馬丁·哈里斯,那時摩爾門經的前16頁才剛印出。當時約瑟·斯密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哈茂耐,於是哈里斯帶他去找奧利佛·考德里,「他告訴我所有我想知道關於那本書的事」。

馬西因為他所了解到的事「非常歡欣」,他回到波士頓的家中,和他的妻子分享這些新知識,他的妻子也相信這些是從神而來的。馬西寫到:「此後一年我都與奧利佛·考德里和小約瑟·斯密保持聯繫,準備我自己往西邊搬遷。」3

他繼續寫到:「我從信中得知耶穌基督的教會在1830年4月6日成立,我在接下來的9月搬到安大略郡拋邁拉,我們全家人到老約瑟·斯密的家。當月我在卡尤加湖中洗禮,由大衛·惠特茂施洗,幾天後,在惠特茂父親的家中,奧利佛·考德里和其他六位長老按立我為長老。」4

當月的晚些時候,教會在紐約州菲也特舉行第二次大會,約瑟·斯密在會上接受了關於四個人的啟示,其中包括多馬·馬西,現今收錄在教義和聖約第31篇。5

啟示的內容豐富—有些字詞和以前的啟示類似,而且有些應許和指示是個別給馬西和他的家庭。馬西被告知他和他的家庭,「是的,你的小孩們」必蒙祝福。當時他有三個兒子,最年長的9歲。馬西被召喚擔任傳教士,他的罪被赦了。他被勸告要忍耐、不要辱罵、要一直禱告,並留意保惠師的提示。

這項啟示包含了一項奇妙的應許:「你將成為教會的一位醫生,但不是世人的醫生,因為他們不會接受你」6(見教約31:10)。這個稱謂是什麼意思?他要被視為醫療的醫生,去協助成員的醫療需求,或者可能是更是宗教方面的意義,被召喚在靈性上施助和治癒他人?馬西協助成員的身體疾病的例子,只被提過兩次7,他也沒有受過特別的醫療訓練。「靈魂的醫生」這個詞從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時代就有了,過去數百年來,其他教會也使用「教會的醫生」這個詞。這節經文的後半段說「但不是世人的醫生,因為他們不會接受你」。讓這件事更模稜兩可了。

忠信的僕人

很多事都指出,多馬·馬西多年來謙卑地服從他所接受的指示。1831年他被按立為大祭司,1831和1832年去傳教,1832年他和他的家庭搬到「錫安」(密蘇里州傑克森郡),定居在大藍河,擔任大藍分會的分會會長。1833年,他和其他教會成員被驅逐出傑克森郡,他們搬到拉菲特郡過冬,然後到了克雷郡。1834年,他在密蘇里被召喚為高級諮議,並在俄亥俄州的嘉德蘭,當時仍在興建的主的殿中,和其他人一起接受聖靈力量的恩賜。8

馬西「同意他所接受的啟示」,他於1835年1月離家,前往嘉德蘭,一路傳講福音,並於4月抵達。9他並不知道在他旅行的途中,已在2月被召喚為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成員。10他抵達嘉德蘭不久,就接受按手。11雖然當時他大約35歲,相較之下仍是個年輕人,但根據年資和啟示,他被指派為定額組會長。12

下個月開始,馬西和十二使徒的其他成員前往東邊的州分傳教,直到9月。那年秋冬,他參加嘉德蘭的長老學校及希伯來文學校,並參與各項靈性準備,要迎接在嘉德蘭主的殿奉獻後將傾注的靈性力量。馬西參與了1836年3月27日的聖殿奉獻,以及三天後的莊嚴集會。接下來的一個月,他開始長途跋涉要回到密蘇里的家,他一路傳講福音。從7月到9月,他拜訪了伊利諾州、肯塔基州和田納西州的教會分會。

紛爭出現

下一年,十二使徒之間的關係明顯的惡化。這個時期嘉德蘭的教會出現很多衝突和不滿。十二使徒中,因為年輕和經驗不足,沒有階級次序,加上對他們的角色、目的和權柄範圍認知不一,造成失和。13這些挑戰又因為距離和溝通困難而加劇,有些人居住在嘉德蘭,有些在密蘇里,這兩地的定額組成員又常常被召喚去其他地方傳道。

馬西在七月回到嘉德蘭,希望能使定額組更團結合一,卻發現有些使徒已去大不列顛傳道,有些則已經叛教。馬西拜訪約瑟·斯密尋求忠告,約瑟·斯密為他接受了啟示,現今收錄在教義和聖約第112篇。這個啟示對馬西來說,是絕佳的指引和安慰,也是嚴厲的訓誡。主告訴馬西「你一切的罪已赦了」,並且「我,主,有一件重大的事工要你去做」。「我知道你的心,也已聽到你……祈禱,……你是我揀選來持有……我國度裡,(屬於十二使徒)的權鑰的人」,而且「你們的召喚多麼重要」(見教約112:6-1633)。他也被告知,在他的生活中有幾件事是「我,主……不太喜悅」的(見教約112:2)。馬西被勸誡要「在我面前忠於我」,並對他以及全體十二使徒說「不要抬高自己;不要背叛我僕人約瑟」,但要「淨化你們的心」和「潔淨你們的心」,準備去宣講福音(見教約112:12-1528-33)。教義和聖約第112篇也包含一節常被引用的經文:「你要謙卑;主,你的神必親手領導你,答覆你的祈禱」(見教約112:10)。14

十二使徒間的關係一度獲得改善,9月時,馬西、約瑟·斯密和其他人前往加拿大傳道。15回到密蘇里遠西城後,馬西繼續努力鞏固教會,並支持約瑟·斯密。16接下來的5月,馬西家庭遇到了困難的考驗,他的第二個兒子,14歲的雅各,在一場短暫的疾病中忽然過世了。17約瑟·斯密在他的喪禮上演講。

墜落

幾個月後,馬西和其他幾個人,開始受到叛教之靈的影響。教會成員和密蘇里的鄰居之間的衝突逐日增加,有些後期聖徒為此十分不安,馬西也是其中之一。另外,不名譽的「奶油乳脂」事件,更加深了他對教會的不滿,該事件發生在1838年8月或9月,還牽涉了馬西的妻子,伊利莎白,和喬治·哈里斯的妻子,露辛達·哈里斯。根據喬治·斯密的紀錄,她們之間約定要交換自家牛隻的牛奶來製作乳酪,但伊利莎白違反約定,涉嫌在把牛奶送去給露辛達前,自己保留了奶油乳脂,也就是牛奶的最上層,最濃郁的部分。根據斯密的的紀錄,這件事上呈到教師定額組面前,之後又到了主教,最後是高級諮議會,他們都認定伊利莎白有過失。馬西十分不滿,又上訴到總會會長團面前,他們的決議仍和先前一致。因為這一連串的事件,讓原先已經倍感挫折的馬西又覺得被冒犯,據說他曾宣稱「就算他之後必須下地獄,他也要支持他太太的人品。」18

1838年秋季,馬西和他的家庭離開遠西城,開始積極的對抗聖徒。1838年10月,他寫了一份宣言,詳述了他相信教會的成員正在計畫以暴力和毀滅的方式對抗考德威爾和戴維斯郡的居民,他為這些行為感到憂心。他也陳述他的恐懼,「那些不願意拿起武裝來對抗居民的摩爾門教徒,都應該被槍殺或處死」,而且「不應該有摩爾門叛離分子活著離開考德威爾郡。」19奧申·海德簽名支持馬西所宣稱的事。

密蘇里政府收到反抗聖徒的證據中,雖然馬西的宣言只是其中之一,但喬治·斯密之後說:「這個宣言讓密蘇里政府宣布了殲滅聖徒的命令,將約15000名聖徒驅逐出他們的家園和居所,數千人因為這個宣言的影響而受苦死亡。」20被自己曾有的朋友和支持者拋棄,約瑟·斯密用嚴厲的話,描述馬西的這兩頁宣言包含了「所有他邪惡的心中所能想到,對我自己和教會最惡毒的汙衊、毀謗、謊言,和中傷。」21

馬西對教會的怨恨,讓他遠離教會將近20年。約在1850年代中期,已失去妻子又受疾病所苦的馬西,決定要回到教會。他的懊悔和悔改似乎很謙卑真誠,馬西寫信給鹽湖城的禧伯·甘長老,悲嘆的說:「主就算沒有我也可以過得順利,我離開教會祂並沒有任何損失;哦,但是阿,看我失去了的一切!」馬西之後解釋,他已經「見過喬治·哈里斯,並且達成和解。」22

馬西於1857年9月抵達鹽湖城,百翰·楊允許他向聖徒演講。馬西用虛弱的聲音,解釋自己的叛教並請求原諒:

我常會想,我的叛教是怎麼開始的,我的結論是,我一定是在心中失去了主的靈。

下個問題是,「你何時失去聖靈?怎麼發生的?」我開始忌妒先知,我開始懷疑,忽略每件對的事情,轉而花心思去尋找錯誤,當魔鬼開始領導我,我的肉慾之心便很輕易的被誘出,包括憤恨、忌妒,和怒氣,我在自己身上感受到這些;我既生氣又憤怒;主的靈離開我,就像經文說的:我眼睛盲目,……我很憤怒,我想要其他人也和我一樣憤怒。23

馬西說完話後,百翰·楊要求聖徒舉手表決接受多馬·馬西以教會成員的身分,完全回復和教會的交誼,沒有任何人舉手反對。24

  1. 第31和112篇是直接給他的啟示,教約52:2256:575:31;和118:2也是給他的勸戒。

  2. Thomas B. Marsh, “History of Thos. Baldwin Marsh, Written by Himself in Great Salt Lake City, November, 1857,” Deseret News 8, No. 3 (March 24, 1858), 18.

  3. 馬西,歷史。

  4. 馬西,歷史。

  5. Revelation, September 1830—F, josephsmithpapers.org.

  6. Revelation, September 1830—F, josephsmithpapers.org.

  7. 「他們半夜要我去醫治他們,……很快就找到布萊克斯理弟兄,但為時已晚,他在隔天去世。……我被約瑟·耐特弟兄邀請,當時他患有痢疾,生命垂危。我忠實的看顧他,我的妻子照料他;他成功的戰勝疾病,不久後便康復。」這兩件事都應發生在1832年。馬西,歷史。

  8. Minute Book 2 [Far West Record], 23 June 1834, josephsmithpapers.org, 42.

  9. 馬西,歷史。

  10. Record of the Twelve, 14 February–28 August 1835, josephsmithpapers.org, 1.

  11. Record of the Twelve, 14 February–28 August 1835, josephsmithpapers.org, 5.

  12. 「我僕人多馬,我實在告訴你,你是我揀選來持有在國外的各國中,我的國度裡(屬於十二使徒)的權鑰的人」,Revelation, 23 July 1837, josephsmithpapers.org. 教義和聖約112:16

  13. 紛爭和對立不斷增加,原先的十二使徒中,有9位在不同時間離開教會,有些最終沒有回來。關於這些事件的討論,見Ronald K. Esplin, The Emergence of Brigham Young and the Twelve to Mormon Leadership. 1830-1841 (Provo: UT: Joseph Fielding Smith Institute for Latter-day Saint History; BYU Studies, 2006).

  14. Revelation, 23 July 1837, josephsmithpapers.org.

  15. 馬西,歷史。

  16. 「雖然密蘇里大部分的異議人士尚未公開地和斯密分裂,密蘇里忠於先知的領袖們也並非對這些潛在的動盪豪不知情。在多馬·馬西領導下,他們決定在約瑟·斯密抵達之前,先和抗爭勢力抗衡維持局面。」Ronald K. Esplin, The Emergence of Brigham Young and the Twelve to Mormon Leadership, 1830-1841 (Provo: UT: Joseph Fielding Smith Institute for Latter-day Saint History; BYU Studies, 2006), 324.

  17. “Obituary,” Elders’ Journal 1 no. 3 (July 1838): 48.

  18. 這個常被講述的故事,完整的紀錄只有喬治·斯密在1856年4月6日,於鹽湖城一次演講中說過。斯密敘述此事的前言:「有時候微小的事,會導致極為重大的事。」見Journal of Discourses. 3:283-284 for cream-stripping story.

  19. 馬西的宣言進一步說到:「先知斯密的計畫是要奪取整個州,並向自己的人民透露他意圖奪取美國,最後奪取整個世界。」Document Containing the Correspondence, Orders, &c in Relation to the Disturbances with the Mormons; and the Evidence Given before the Hon. Austin A. King, Judge of the Fifth Judicial Circuit of the State of Missouri, at the Court-House in Richmond, in a Criminal Court of Inquiry, Begun November 12, 1838, on the Trial of Joseph Smith, Jr., and Others, for High Treason and Other Crimes against the State (Fayette, MO: Boon’s Lick Democrat, 1841), 57-59.

  20. Journal of Discourses. 3:284.

  21.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B-1, josephsmithpapers.org, 838.

  22. Thomas B. Marsh to Heber C. Kimball, May 5, 1857, LDS Church History Library.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n Marsh’s return, see Lyndon W. Cook, “‘I Have Sinned Against Heaven, and Am Unworthy of Your Confidence, But I Cannot Live without a Reconciliation’: Thomas B. Marsh Returns to the Church,” BYU Studies 20 no. 4 (Summer 1980): 389-400.

  23. Journal of Discourses. 5:206–7.

  24. Journal of Discourses. 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