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研究所
教師資料第16課:耶穌基督一一施助


「教師資料第16課:耶穌基督一一施助」,摩爾門經的教導和教義教師資料(2021)

「教師資料第16課」,摩爾門經的教導和教義教師資料

教師資料第16課

耶穌基督一一施助

耶穌基督向尼腓人和拉曼人顯現,為祂的神性提供了有力的見證。耶穌在一一施助時,以身作則地表達了仁慈和憐憫。在本課中,學生將受邀去找出他們能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歸向基督,並對於祂是他們的救主一事獲得更深刻的個人見證。學生也將思考他們能做什麼,來效法救主施助的方式。

教學建議

復活的基督向尼腓人和拉曼人顯現,並邀請他們去感覺祂手上和腳上的傷痕。

你可以在開始上課時,展示這裡所附的圖片,並請一個學生來講講,耶穌基督向尼腓人和拉曼人顯現之前發生的事。

圖像
一個一個地,瓦特·雷恩繪

請學生複習準備資料第1部分中,傑佛瑞·賀倫長老的話,並問他們,為什麼耶穌基督在這人民中的顯現,是摩爾門經裡最重要的事件。

請學生複習尼腓三書11:13-17,找出我們可以從基督與這人民互動的記事中,學到哪些教訓。思考可以提出以下哪個問題,來幫助你的學生了解並應用所學到的事:

  • 關於耶穌基督的品格,我們從這幾節經文學到什麼?

  • 如果你受邀去感覺救主手上和腳上的傷痕,你會有何感覺?

  • 從救主邀請人們一一上前去感覺祂手上和腳上的傷痕一事,我們可以學到哪些關於救主的事?(需要的話,提醒學生當時有2500人在場。)

  • 這樣的經驗如何象徵著耶穌基督邀請我們每個人去做的事?(運用學生的回答,找出一項類似以下的真理:耶穌基督邀請我們歸向祂,並獲得個人的見證,知道祂是我們的救主。

  • 我們能做什麼來歸向基督,並獲得我們自己的個人見證,知道祂是我們的救主?(欲知其他見解,請學生複習準備資料第1部分中,華特·高查利長老的話,可能會有所幫助。)

請學生複習準備資料第1部分中的「記錄你的想法」活動。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複習他們所作的準備,然後請幾個學生分享他們所寫的內容。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請一兩個學生從他們所選的聖詩中找出一段歌詞,分享為什麼這段歌詞對他們來說很有意義。你們也可以一起唱那首聖詩。

可考慮展示以下問題,鼓勵學生沉思,並將想法和感覺記錄下來:

  • 我能做什麼來鞏固自己的見證,知道耶穌基督是我的救主?

耶穌基督一一施助群眾。

提醒學生,救主來到這人民中的第一天快要結束時,祂請群眾回家去,為祂翌日的再次來臨作好準備(見尼腓三書17:1-3)。

改善教導與學習

鼓勵學生研讀和效法救主的榜樣。迪特·鄔希鐸會長在總會會長團服務時,對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的教師說:「我們的年輕人想要相信;他們渴求更加認識救主」(“A Teacher of God’s Children,” Religious Educator, vol. 12, no. 3 [2011], 7)。學生可以更加認識救主的一個方法是,專注於祂的完美榜樣。請學生在研讀耶穌基督的榜樣時,思考他們能做什麼來效法祂。十二使徒定額組尼爾·麥士維長老說:「這樣的效法直接增強了我們對耶穌的崇拜」(Becoming a Disciple,” Ensign, June 1996, 12)。

將學生分成小組,請他們複習尼腓三書17:5-9,20–24,並討論救主如何施助這人民。他們討論時,鼓勵學生思考他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式來完成以下這個句子:「我們若……,就是像救主那樣施助。」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互相學習後,請他們說說他們完成前述這個未完成句子的一些方式。學生分享他們的句子時,不妨提出以下一些問題,來幫助加深討論的深度:

  • 愛在施助中扮演什麼角色?(你們可以複習準備資料第2部分中,琴恩·賓翰會長的話。)

  • 你認為施助為什麼會帶給救主快樂?你在為有需要的人服務時,曾在何時感受到快樂?

  • 為什麼感受到憐憫是施助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你曾在何時透過其他人的努力施助,而感受到救主的憐憫?你曾如何透過自己的努力施助,而能夠傳達基督對他人的憐憫?

  • 我們在施助時,要如何幫助他人體驗主的醫治大能?

為了幫助學生應用所學的施助知識,可考慮分享以下情境:

亞歷山多是一個年輕單身成人,他受邀去施助巴羅和荷西。他在聚會時曾與巴羅聊過幾次,但從未見過荷西。亞歷山多與長老定額組會長談過之後,得知巴羅正苦於健康問題,而荷西曾對主教說他現在沒興趣參加教會聚會。亞歷山多想要履行他的召喚,但又不確定該從哪裡著手。

請學生查考救主的榜樣,說說他們會給亞歷山多什麼忠告;也鼓勵學生說說他們自己在施助方面的個人經驗。

提醒學生,他們在為本課作準備時,曾受邀去想想他們能施助的人(見準備資料第2部分)。請學生思考這個人的情況,然後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沉思,並將關於以下問題的靈感記錄下來:

  • 你會做什麼來效法救主的榜樣,懷著仁慈和憐憫去施助這個人?

為下堂課作準備

請學生思考教會成員或慕道友,在感覺自己不被教會其他成員接受時,所面臨的挑戰。鼓勵學生研讀下堂課的準備資料,找出我們要如何幫助他人感覺到,我們每個人在耶穌基督的教會中都擁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