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麥基奧大衛的生平及使命


麥基奧大衛的生平及使命

於1951年4月,時年77歲的麥基奧大衛成爲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第九任總會會長。在他擔任總會會長將近二十年間,教會教友和世界各地許多其他的人都尊崇他爲神的先知。他敦促教會教友要培養基督般的品格,藉著身教言教分享福音,因而使教會在世界各地快速成長。他不但善於教導,本人更是儀表堂堂,極具說服力。許多見過他的人,都說他不但談話舉止像個先知,而且看起來就像個先知。即便邁入晚年,他仍然高大魁偉,頂著一頭濃密捲曲的白髮,面容散發出正義生活的光芒。

傳承與充滿崇高理念的童年

麥基奧大衛在擔任總會當局人員時所作的教導中,經常心懷感恩地提及他從父母那裡所接受到的傳承與榜樣。他父親麥基大衛一家於1850年在蘇格蘭的瑟索加入教會,1856年舉家遷至美國。工作存錢三年之後,橫越平原到猶他州,1859年8月抵達鹽湖城。1

麥基一家在蘇格蘭加入教會的同一年(1850年),麥基奧大衛的母親,伊凡珍妮特一家,也在威爾斯南部麥瑟提維附近接受了復興的福音。和麥基家一樣,伊凡家也在1856年搭船前往美國,並於1859年抵達猶他州。這兩個家庭不久後都定居在猶他州的奧格登,麥基大衛和伊凡珍妮特在此相遇,進而相愛。他倆於1867年4月9日在恩道門屋宇結婚,證婚人是伍惠福長老。2

1873年9月8日,麥基奧大衛在猶他州的一個小鎭杭茲威爾誕生,是麥基大衛和珍妮特的第三個孩子,也是他們的長子。他的童年很快樂,但並非沒有考驗。1880年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不但考驗並證實了這一家人的信心,也讓年幼的麥基奧大衛變得早熟。他的兩個姊姊,瑪格麗特和愛蓮娜幾天之內相繼去世,一個死於風溼熱,一個死於肺炎。差不多一年後,他的父親接到了前往蘇格蘭的傳道召喚。麥基大衛對於接受這召喚有些猶豫,因爲這意謂著要讓他的妻子(當時懷有身孕)單獨扛起整個家庭和農場的責任。但珍妮特在聽到這召喚時,卻堅定地回答:「你當然要接受召喚;不必擔心我,大衛和我會把事情處理好的。」3得到這樣的鼓勵,加上鄰居親友都答應會來幫忙的情況下,麥基大衛接受了召喚。他臨走前交待七歲的大衛要「照顧媽媽」。4

由於麥基珍妮特的明智管理,許多人的努力工作,加上主的祝福,麥基農場在麥基大衛不在的兩年間仍經營得有聲有色。在這期間,實際上是終其一生,麥基珍妮特對於孩子的屬靈福祉都同樣十分謹慎。「家庭祈禱是麥基家裡既定的習慣。當珍妮特獨力照顧這小家庭時,祈禱在每日活動中似乎更顯重要了。小大衛受到教導要輪流在早晨和晚上祈禱,也學習到家中享有上天的祝福是多麼重要。」5

麥基會長常說他的母親是値得效法的模範。有一次,他說:「我想不起有哪一項婦女的美德是家母未曾具備的。……對她的孩子,以及所有其他熟識她的人而言,她既美麗又高貴。她雖十分熱心,但個性平和,也很自制。她的情緒有任何波動都會立刻反映在她深棕色的眼睛裡,但她總是把自己控制得很好。……她的溫柔,無微不至的照顧、充滿愛心的耐性,以及對家庭與正義的忠誠讓我從小到許多年後的今天都認爲她是最棒的。」6

有人問麥基奧大衛,他所認識的最偉大的人是誰,他毫不遲疑地回答:「家父。」7他的父親傳道返鄉後,於1883-1905年間擔任伊甸暨杭茲威爾支會的主教。8老麥基大衛和他年幼的兒子分享了許多經驗及見證。麥基會長回憶道:「我年幼時,即坐著聆聽他的見證。你們都知道,他是我在這世上最重視、最尊敬的人。那樣的肯定深植在我年輕的心靈裡。」9他父親的榜樣與見證在他追求眞理知識的過程中一直是他有力的後盾。

麥基會長的父親每天在生活中教導他的事情不但塑造了他的性格,也在他擔任使徒時所作的教導中反映出來。他有一次談到和幾個弟弟一起收集乾草的經驗。第十捆乾草是要奉獻給教會作爲什一奉獻的。麥基奧大衛的父親告訴這幾個男孩,要到比較好的地點去收集第十捆乾草,而不要從他們已收集過的地點去收。他的父親說:「那是第十捆草,獻給神最好的亦不爲過。」數年後,麥基奧大衛說,那是「我生平所聽過,最有效的什一奉獻講道辭。」10他的父親也教導他要尊重婦女。麥基會長告訴年輕人:「記得我十來歲開始和年輕女孩約會時,家父即告誡我:『大衛,你希望別的年輕男子怎樣對待你的妹妹,就要怎樣對待那位年輕小姐。』」11

他晚年擔任教會的總會會長時,這樣稱頌他的父母說:「我深爲感激我高貴的父母所給我的明智謹慎的看顧與訓練。……這樣的看顧使我不致轉向其他的道路,不致去過一種全然不同的生活。對那一直看顧我的心愛的母親和高貴的父親,我的愛和感激與年俱增。」12

青年時代

麥基奧大衛在青年時代曾被召喚擔任執事定額組會長團成員。那時支會裡的執事要負責保持教堂乾淨、砍柴供教堂的爐子使用,並確使支會裡的寡婦永遠都有木柴可燒。13那時他告訴定額組成員說,他「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做好這個工作,因爲他覺得別人比他更有能力,……〔但〕他感覺要在主的協助下努力去做。」14這樣的態度正是他畢生在接受各項召喚時所特有的謙卑態度。

身爲主教之子,他有機會見到來他家造訪的許多教會領袖。1887年7月,斯密約翰教長到他家來,給他教長祝福(大衛當時13歲)。祝福後,斯密教長把手放在這年輕人的肩膀上說:「孩子,你除了玩彈珠外,還有很重要的事要做。」大衛後來走進廚房,對母親說:「如果他以爲我不會再玩彈珠,他可就錯了。」母親停下手邊的工作,試著解釋斯密弟兄的意思。雖然麥基奧大衛和他母親不盡然知道他的將來如何,這件事顯示出主已爲這年輕人預備了許多更大的責任。15

他在青少年時期都一直熱心參與教會的服務事工,知識和經驗都不斷增進。1889年,他15歲時被召喚爲杭茲威爾支會的主日學祕書,直到1893年被召喚爲主日學教師爲止。16他對主日學和對教學的熱愛始終未曾稍減。

求學、傳道服務與結婚

麥基奧大衛有一次寫道:「人在一生中有三件大事關係著他今生及永恆的幸福,〔即〕他的出生、他的婚姻和他所選擇的職業。」17他很有福氣地在一個正義的家庭中出生長大,接下來要在教育、職業,乃至婚姻上所作的明智決定而受益。

在杭茲威爾讀完中學二年級後,他就到奧格登的韋伯支聯會學院讀了兩年書。然後,在1893-1894這學年,20歲的他返回杭茲威爾,在鎭上的小學擔任教師。大約在這時期,他的外祖母給每位還在世的子女2,500美金。當時的麥基家很缺錢,鄰居都建議麥基奧大衛的母親珍妮特把這筆錢投資在股票上,但她卻堅定地說:「這裡的每一分錢都是孩子的教育基金。」18因此,在1894年秋天,他和三個弟弟妹妹(多馬、琴妮特及安妮)坐著馬車前往鹽湖城就讀猶他大學。馬車上載滿了麵粉和水果罐頭,後面還拖著一頭乳牛。19

麥基奧大衛的兒子魯埃林寫到父親的大學生活:「求學很重要。他對學習的熱愛大幅提升,和朋友之間培養了深厚的友誼,對道德價値有更敏銳的觀察。他當上班長,並被推選爲畢業生代表。……他熱中運動,成了猶他大學首支美式足球隊的右衛。他這時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認識了雷格斯愛瑪。」20

麥基家的孩子在就讀大學的第二年,向雷格斯愛瑪的母親,老雷格斯愛瑪租了一棟房子。有一天,這對母女站在窗前看著麥基奧大衛和多馬陪著他們的母親回來。愛瑪的母親說:「這兩個年輕人將來都會是好丈夫,不知道是哪兩位小姐有這樣的福氣。妳看,他們對母親多體貼。」愛瑪小姐說:「我喜歡皮膚比較黑的那位」,指的是麥基奧大衛。他和雷格斯愛瑪雖然經常見面,但是過了幾年才進一步交往。21

1897年春,麥基奧大衛剛從大學畢業,就受聘到鹽湖郡擔任教師。他很喜歡這份工作,也希望能開始賺錢幫助其餘的家人。不過,大約就在這同一時期,他接到召喚要到大不列顛傳教,他接受了這召喚。

1897年8月1日,他由楊西謨會長按手選派,到不列顛群島傳教。他傳道初期在蘇格蘭的斯特林,那裡工作進展得既緩慢又艱難。他很認眞地做他的工作,1898年6月9日,他被召喚去主領蘇格蘭的傳教士。他一接獲這召喚,便立刻向主尋求協助。這項召喚上的責任讓他具備了超越年齡的成熟和經驗,並使他爲將來的服務作了準備。

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經驗發生在他返鄉的前三個月。他年輕的時候經常祈求他的見證能獲得屬靈的證實。1899年5月29日,他參加了一次難忘的傳教士聚會。他詳述道:「我對那一次聚會充沛的靈性記憶深刻,好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一樣。每個人都感受到主的靈豐沛地澆灌。所有在場的人都眞的是一心一德。我不曾有過如此強烈的體認。我年輕的心尙存懷疑,曾經在山坡、在草地上暗自獻上最懇切的祈禱,而這就是給我的靈性顯示。我深信,眞誠的祈禱會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獲得答覆。聚會進行當中,有位長老自發地站起來說:『弟兄們,這個房間裡有天使。』這話也許有些奇怪,但未引起慌亂;事實上,他的話蠻貼切的,我沒有想到會有神聖人物在場,我只知道聖靈臨到,使我充滿了感激。」22麥基長老光榮地完成了傳道,於1899年8月獲得卸免。

他在傳道期間,常與雷格斯愛瑪,或他所暱稱的「小縷」通信(愛瑪的雙親給她起的名字有一縷陽光之意)。他們的愛意隨著蘇格蘭與鹽湖城之間的魚雁往返而開始滋長。他發現愛瑪在智能、風度及靈性特質等各方面都與他不相上下。

在麥基奧大衛傳道期間,愛瑪繼續求學,取得教育學士學位後,即任職於猶他州奧格登的梅狄遜學校。23他則在1899年秋天的同一時期,成爲韋伯支聯會學院的教職員。在那一年中,兩人經常在這兩所學校中間的公園約會。1900年12月,他就在那公園裡向愛瑪求婚了。愛瑪問他:「你確定我就是你要娶的人嗎?」他說他很確定。24於是,在1901年1月2日,雷格斯愛瑪和麥基奧大衛成了20世紀第一對在鹽湖聖殿結婚的夫妻。

一位傳奇的教育家

1902年,28歲的他當上了韋伯支聯會學院的校長,雖然肩負許多行政責任,他仍繼續參與教學工作。他終生獻身教育,深信「眞正的教育不僅讓男女成爲優秀的數學家、純熟的語言學家、博學的科學家或出色的文學家,還要讓他們成爲誠實的人,具有美德,懂得節制,心懷兄弟之愛。眞正的教育在使男女成爲重視眞理、公正、智慧、慈悲和自制之人,並將這些美德視爲完滿人生的最大收穫。」25

他相信教育對於每個人都十分重要。在他擔任校長的那時代,僅有極少數婦女接受過中等教育。談到婦女的重要角色時,他寫道:「過去我們都不太重視婦女對西部屯墾的貢獻。這是因爲我們一直承襲著長久以來的男性觀點。婦女負擔家務,負起養育子女的大半責任,鼓勵丈夫和兒子邁向成功。當他們受到社會大眾的喝采稱讚時,那些眞正値得表揚、値得推崇的妻子與母親卻默默地以滿足的微笑來接納這些成就。」26他任職於韋伯支聯會學院時,強調教育對於男女兩性皆非常重要,因而在他任職期間,註冊入學的女性大爲增加。

他在擔任韋伯支聯會學院專業教育家及管理者的那幾年間,也擔任了韋伯支聯會主日學會長團的成員,爲主日學研發各項新計畫。在他蒙召爲主日學會長團成員的時候,主日學組織極少從總會的教會領袖處接受到正式的指導。麥基奧大衛擔任第二助理,負責課堂作業,他一上任就以教育專家的身份,用所學到的各種方法來改進課堂教學。有位主日學領袖這樣描述他的工作說:

「首先,他每週召開一次支聯會理事會,反覆教導這些成員爲每一個課程擬出課程大綱,並選定目的(現在稱爲教學目標)。他訓練他們整合所訂的目的,並加以說明。他強調課程的講授方式,強調要將目的應用在每個孩子的生活中。此外,每月……還要開一次會議,邀請各支會的主日學教師及職員出席,並請他們事先研讀要討論的課程。……開過這些會議後,教師們都帶著下個月四個課程的「一大疊筆記」回家。……〔這些〕會議極受歡迎,每次出席率都在百分之90至100之間。」27

韋伯支聯會主日學大獲成功的消息迅速地傳播開來,當時擔任總會主日學會長的斯密F.約瑟會長對麥基奧大衛有關教學的新構想深感興趣,邀請他爲主日學雜誌青年導師(Juvenile Instructor)寫了一篇文章。28

主的使徒

強調教導與學習

1906年4月9日,在韋伯支聯會主日學服務了六年後,他在32歲時被按立爲使徒,不久又被支持爲總會主日學會長的第二助理,1909年成爲第一助理,並於1918-1934年間擔任會長。他在韋伯支聯會主日學使用的同一構想很快就在整個教會實施。鑑於對統一課程的需求,他寫了古代的使徒一書,作爲第一批主日學的課本之一。

在他服務於十二使徒定額組那幾年中,麥基長老的名氣與主日學劃上了等號。他擔任總會會長後,仍繼續爲主日學編寫課程。他努力改進福音教學品質,重點經常是放在孩子身上。用他的話來說,孩子「來自於天父,純潔無瑕,沒有任何先天的污點或弱點。……他們的靈魂像純淨的白紙,要寫上畢生的心願或成就。」29他看到主日學在教導和建立兒童與青年的品格方面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環球之旅及歐洲傳道部會長

其他的經驗也幫助麥基奧大衛準備好日後領導這全球性的教會。1920年12月,他和進步時代Improvement Era)的主編肯農修長老接受郭禧伯會長和他的第一副會長倫德安東會長按手選派,造訪教會在世界各地的傳道部及學校。他們在長達一年的視察中旅行了大約10萬公里(是地球圓周的兩倍多),教導並祝福全世界各地的教友。儘管旅程中有暈船、思鄉和其他的考驗困難,他們仍圓滿達成任務,並於1921年的聖誕節前夕返回家中。他們返家後那幾天,向郭會長提出了完整的報告,並光榮獲得卸免。30郭會長在他們返家後的第一次總會教友大會上宣佈:

「我很高興今天麥基弟兄能與我們在一起。麥基弟兄自上次總會教友大會至今,已繞行了整個地球,幾乎探訪了我們遍佈世界各地的傳道部。他現在返鄉了,就像每一位出去宣揚此一福音,接觸到世界各地的人,以及世界上各種不同的信仰後終於返鄉的傳教士一樣,他的光與知識增加了,對我們所從事的這份事工的神聖性有了更堅強的見證。」31

輪到麥基長老在總會教友大會上發言時,他用以下的堅強見證摘述了他的旅程:「我們離家時,……對於前面的旅程都覺得極爲不安與憂慮。……我們深感責任重大,要充分實現郭會長及其副會長以及十二使徒對我們的期望,他們所賦予我們的這項光榮召喚,使我們用盡生平不曾有過的努力來尋求主。今天下午,我要說,摩西在領導以色列兒女渡過約但河進入應許地前,對以色列兒女所作的應許就應驗在我們這次的經驗中。我們全心全意尋求主,祂就引導了我們,協助了我們。」32

他走訪世界回來後不久,就蒙召爲歐洲傳道部會長,並於1922年11月啓程前往利物浦。就是在這次的召喚中,他開始教導「每位教友都是傳教士」的觀念,並在後來成爲總會會長時仍繼續倡導。他擔任傳道部會長時,將傳教士重組爲數個小隊,由數位傳教士擔任旅行長老,協助訓練其他傳教士學習更好的教導方式。他最大的考驗之一是處理報章雜誌中對教會的負面報導。他的方法是親自聯絡各個主編,與他們論理,請求給予同樣的機會來說明教會的眞相。有些主編拒絕了他的請求,但許多人都很樂意接納他的意見。33在他擔任傳道部會長期間,並終其一生的事工中,他的公關技巧都幫了教會很大的忙。

被支持爲總會會長團成員

1934年秋天,他被支持爲郭禧伯會長的第二副會長,原爲郭會長第二副會長的小克拉克路賓會長成了第一副會長。麥基會長晉身總會會長團時,雖然具備堅強的教會背景,在他受到支持那一天,仍因這召喚而深感卑微。他說:「我戒愼恐懼,那是不用說的。過去幾天來我很難控制自己的思想與感覺。原本應該伴隨這崇高任命而來的歡欣喜悅多少都因爲理解到總會會長團所擔負的重責大任而抵消掉了。」34即便在擔任總會當局人員多年之後,雖然他知道自己責任重大,但是他也承認要「面對觀眾,對我而言多少還是一件苦差事。」35

麥基會長擔任總會會長團成員的最初幾年,教會教友正面臨經濟大蕭條。1936年,總會會長團正式宣布了教會安全計畫,即後來的教會福利計畫。麥基會長極爲支持福利計畫,他強調靈性與福利是一體兩面的。他說:「提供衣服給無衣蔽體的人,供應充足的食物給三餐不繼的人,提供工作給因失業而深感沮喪的人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教會安全計畫的最大祝福在於靈性。施比受更富於靈性。最大的屬靈祝福來自於幫助他人。」36

1945年,郭會長去世後,斯密喬治成爲總會會長,他召喚麥基會長擔任二副會長,職責大致與從前相同,只是新的機會與挑戰不斷出現。他最繁重的一個工作是擔任猶他州百年慶典的主席,在已經繁重的工作上又增加了好幾個月的籌備工作。該次的全州慶典於1947年7月結束,活動極爲成功,深獲好評。當地一家報紙曾這樣報導說:

「加州百年慶典協調員李察森羅尼來到鹽湖城考察猶他州的百年慶典活動,據他說,這是『全國籌備得最好的一個百年慶典活動,最特別的是,完全沒有商業氣息,是一次眞正的歷史慶典活動。』」除了來自加州的讚美外,還有其他幾州也來信索取慶典企畫書及其他有關的文宣資料。37

隨著斯密喬治會長的健康開始惡化,他兩位副會長的責任也加重了。1951年春,麥基會長和妻子愛瑪決定需要去渡假,便從鹽湖城開車到加州渡假。第一天晚上在聖喬治過夜時,麥基會長從夢中醒來,清楚感覺應該返回鹽湖城。幾天後,斯密喬治會長中風,1951年4月4日辭世。

一間全球性教會的先知

傳道事工與教會成長

麥基奧大衛在擔任了45年的使徒後,於1951年4月9日成爲第九任總會會長,李察司提反和小克拉克路賓擔任其副會長。1952年,總會會長團推出了全部時間傳教士的第一套正式的傳道計畫,而提供標準課程大綱,提升全部時間傳教士教導慕道友的效率是這套計畫的宗旨,其中有五個課程,標題分別爲「摩門經」,「復興的歷史背景」,「本教會特有的教義」,「教友的責任」,以及「成爲教會的教友」。38

九年後,於1961年,他召開了第一屆傳道部會長講習會,教導所有的傳道部會長要鼓勵家人與其朋友鄰人交誼,然後請這些人到家中來,讓傳教士教導。39他強調「每位教友都是傳教士」的觀念,敦促每一位教友承諾每年至少帶領一個人加入教會。同年,爲新召喚的傳教士設立的語言訓練機構也落成了。教會教友及全部時間傳教士的人數因爲這些創舉都迅速增加了。在他的帶領下,支聯會的數目成長了一倍以上(有將近500個),新支聯會也在世界各地,諸如阿根廷、澳洲、巴西、英國、德國、瓜地馬拉、墨西哥、荷蘭、薩摩亞、蘇格蘭、瑞士、東加及烏拉圭等地陸續成立。此外,在1961年,爲了因應此巨幅成長,七十員第一定額組的成員都被按立爲大祭司,使他們可以主領支聯會教友大會,十二使徒地區代表的新辦事處亦於1967年成立。

以總會會長身分旅行

麥基會長旅行的里程數要比他所有前任會長加起來的總數還要多。1952年,他開始了幾趟重要的旅行,其中第一趟旅行造訪歐洲九週,訪問了九個國家和數個傳道部。他第一站到蘇格蘭,奉獻了該國的第一座教堂,地點在格拉斯哥。他在剩餘的旅程中,和教友舉行了大約50場聚會,作了無數的面談,拜會了許多國家的達官顯要。401954年,他走訪遠在南非的傳道部,成爲造訪該地的第一位總會當局人員。在這次旅行的後半段,他則訪問了南美洲的教友。1955年,他訪問了南太平洋,同年夏天,他率領大會堂唱詩班重返歐洲。

他感覺到因著他的旅行,「教友們深刻感受到他們不是被分離的個體,而是整個教會中實實在在的一份子。」41教會從此眞正成爲一個全球性的教會。麥基會長宣稱:「神祝福著教會。這教會是全球性的教會,所有國家都應能感受到這個教會的影響。願神的靈影響世界各地的人,使他們的心中充滿善意與和平。」42

增建聖殿

1952年,他在歐洲爲建造數座新聖殿而奔波,那是在美國和加拿大以外地區建造的第一批聖殿。瑞士伯恩聖殿奉獻於1955年,英國倫敦聖殿奉獻於1958年。他擔任總會會長期間奉獻的聖殿還有加州洛杉磯聖殿(1956年)、紐西蘭漢米頓聖殿(1958年),以及加州奧克蘭聖殿(1964年)。在他指示下,聖殿恩道門開始啓用影片,使該教儀得以用不同語言進行。

協調與整合

1960年,總會會長團指派李海樂長老建立教會相關計畫,意在協調教會各項計畫,加以整合,減少重疊,增進效率及效能。李長老在宣布這項措施的總會教友大會演講中,說:「這項作法……貼近麥基會長的心意。他現在正以總會會長的身分指示我們向前邁進,加以整合,使得聖職、輔助組織及其他各個單位的事工都能更有效率地運作,這樣我們就可以節約時間、精神和體力來達成教會成立的主要目的。」43

本教會的大使

麥基會長也被有其他信仰的人士視爲重要的精神領袖。他經常會晤世界各地的領袖及地方政府官員。包括杜魯門、甘迺迪、艾森豪在內的美國歷任總統,都曾與他會晤。有一次,時常打電話給麥基會長的美國總統詹森邀請他前往華盛頓特區,請他針對總統的一些煩惱給予個人建議。在這次訪談中,麥基會長告訴他:「讓你的良知引導你。讓人民知道你是眞心的,他們就會跟隨你。」44

受人愛戴的演說家和領袖

麥基會長從年輕時代開始,一生都在研讀偉大作家的作品,並在教導時經常引用他所背誦的片段。例如,他告訴教友:「看到天上的彩閏,華茲華斯的心情就爲之一振。看到犁頭翻起一朵雛菊,柏恩斯的心頭就不禁淌淚。但尼生可以注視著從牆上裂縫摘下的花朵,探索著『神和人的一切』奧祕。這些人和其他的偉大人物都在告訴我們,大自然的奧妙正是神手工的傑作。」45

教友們都喜愛聆聽麥基會長演講。他演講的時候,常常提到個人經驗中許多發人深省的故事,而且一向很有幽默感。他喜歡講述的一個故事是,有個送報男孩在他進電梯之前和他握了手,然後這男孩就跑上樓,在樓上迎接年邁的先知跨出電梯。這男孩說:「我只想在你死前再和你握一次手。」46

他在總會教友大會演講時,常強調家庭和家人十分重要,是幸福的泉源,也是面臨考驗與誘惑時最穩固的防禦。他一再強調「任何成功都不能彌補家庭的失敗」這句話,呼耘父母要多花時間和子女相處,教導他們成爲品格正直的人。他教導說:「純潔的家配上純潔的心,天國就近在咫尺。」47他說,家庭是「社會的核心單位」,又說「親職僅次於神性」。48

談到婚姻的神聖不可侵犯,他就會經常提到他對子女及妻子愛瑪的愛。他們60多年的婚姻成爲了未來世代後期聖徒的典範。他告誡說:「我們要告訴年輕人,婚姻關係是人所知道的,或者說是人所訂定的最神聖的義務之一。」49

1960年代中期,他的健康開始走下坡,過沒多久,他大半歲月都是坐在輪椅上,於是他多召喚了幾會副會長到總會會長團。他的身體雖然日益虛弱,但是他仍繼續主持著教會的各項事務,並繼續教導、領導、啓迪他人。他在過世前不久,還在鹽湖聖殿舉行的會議中向總會當局人員演講。出席該次聚會的潘培道長老後來回憶那次經驗說:

「〔麥基會長〕談及聖殿教儀,大鵫引用了儀式的內文,並向我們解釋。(這並無不當,因爲我們是在聖殿裡。)他講了一段時間後,停了下來,站在那裡凝視著天花板,心中若有所思。

「我記得他一雙大手靠在身體前面,手指交叉,就像人有時候在思考重要問題那樣。他站在那裡,凝神望著,然後說:『弟兄們,我想我終於開始了解了。』

「他是一位先知,擔任使徒超過半個世紀,但即便那時,他也仍在學習,仍在成長。他說『我想我終於開始了解了』,這句話對我是一大安慰。」50麥基會長對福音有廣博的認識,在教會的資歷也很深,但是他仍然非常謙卑,知道自己仍在學習,仍在探尋更深一層的涵意。

麥基奧大衛會長在擔任主的先知將近20年後,1970年1月18日逝世於猶他州鹽湖城,他的妻子愛瑪和五名子女都隨侍在側。李海樂會長在追悼文中說,他「爲這世界和天堂帶來了豐盛的寶藏,使得這世界更豐富,天堂更榮耀。」51對於麥基奧大衛的遺澤,他的繼任者斯密斐亭約瑟會長說:「他是極富靈性力鵫的人,是天生的領導者。他深受教友的愛戴,也受世人的敬重。將來所有世代的人都將起來稱他的名爲有福。」52

  1. See Jeanette McKay Morrell, Highlights in the Life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1966), 6–8.

  2. See Highlights in the Life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8–10.

  3. Llewelyn R. McKay, Home Memories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1956), 6.

  4. See Highlights in the Life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22–23.

  5. See Highlights in the Life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24–25.

  6. Bryant S. Hinckley, “Greatness in Men: David O. McKay,” Improvement Era, May 1932, 391; paragraphing altered.

  7. Jay M. Todd and Albert L. Zobell Jr., “David O. McKay, 1873–1970,” Improvement Era, Feb. 1970, 12.

  8. See Francis M. Gibbons, David O. McKay: Apostle to the World, Prophet of God (1986), 12–13.

  9. “Peace through the Gospel of Christ,” Improvement Era, Mar. 1921, 405–6.

  10. See Cherished Experiences from the Writings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comp. Clare Middlemiss, rev. ed. (1976), 8–9.

  11. Gospel Ideals (1953), 459.

  12. “Expressions of Gratitude and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Training of Youth,” The Instructor, Nov. 1966, 413.

  13. See Highlights in the Life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28.

  14. Leland H. Monson, “David O. McKay Was a Deacon, Too,” Instructor, Sept. 1962, 299.

  15. See Highlights in the Life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26.

  16. See Highlights in the Life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28.

  17. David Lawrence McKay, My Father, David O. McKay (1989), 120.

  18. See Highlights in the Life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31.

  19. See Home Memories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8–9.

  20. Home Memories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9.

  21. See My Father, David O. McKay, 1–2.

  22. See Cherished Experiences from the Writings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4–5; paragraphing altered.

  23. See Home Memories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171.

  24. See My Father, David O. McKay, 4–6.

  25. Treasures of Life, comp. Clare Middlemiss (1962), 472.

  26. “Pioneer Women, Heroines of the World,” Instructor, July 1961, 217.

  27. George R. Hill,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 Father of the Modern Sunday School,” Instructor, Sept. 1960, 314; paragraphing altered.

  28. See Instructor, Sept. 1960, 314; see also “The Lesson Aim: How to Select It; How to Develop It; How to Apply It,” Juvenile Instructor, Apr. 1905, 242–45.

  29. “The Sunday School Looks Forward,” Improvement Era, Dec. 1949, 804.

  30. See Highlights in the Life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66–72.

  31.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22, 16.

  32.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22, 63.

  33. See Keith Terry, David O. McKay: Prophet of Love (1980), 89–93.

  34.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34, 89–90.

  35.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49, 116.

  36. Pathways to Happiness, comp. Llewelyn R. McKay (1957), 377; paragraphing altered.

  37. See Highlights in the Life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95–96.

  38. See Deseret News, Church section, 9 Apr. 1952, 9.

  39. See “Every Member a Missionary,” Improvement Era, Oct. 1961, 709–11, 730–31.

  40. See My Father, David O. McKay, 217–37.

  41. Gospel Ideals (1953), 579.

  42.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52, 12.

  43.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61, 81.

  44. See Highlights in the Life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262–66.

  45.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08, 108.

  46. See David O. McKay: Apostle to the World, Prophet of God, 232–33.

  47. 「父親要承擔偉大的事」,1981年10月,聖徒之聲,第50頁。

  48. Pathways to Happiness, 117.

  49. Pathways to Happiness, 113.

  50. The Holy Temple (1980), 263.

  51. Stand Ye in Holy Places: Selected Sermons and Writings of President Harold B. Lee (1975), 178.

  52.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70, 4.

圖像
Emma McKay

麥基會長和妻子雷格斯愛瑪(上)的感情是教友效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