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獨自奮戰的勇氣
2011年11月


獨自奮戰的勇氣

圖像
President Thomas S. Monson

願我們始終有勇氣、也能準備好維護我們的信仰。

親愛的弟兄們,我感到十分榮幸今晚能跟各位在一起。我們持有神的聖職,堅強團結在一起,擁有偉大的兄弟情誼。

在教義和聖約第121篇第36節,我們讀到:「聖職的權利與天上的能力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我們獲賜多麼美好的恩賜,我們持有的聖職「與天上的能力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然而,這項寶貴恩賜不僅帶來了特別的祝福,也伴隨著重責大任。我們所過的生活必須時時與我們的聖職相稱。我們所處的時代充斥著想要引誘我們走上毀滅道路的事物。若要避免誤入歧途,需要有決心和勇氣。

我還記得從前的年代,當時大多數人的標準和我們的標準十分接近,今晚在場有些人也記得那個年代。如今已不再是如此。最近我讀到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一篇報導,提到在2008年夏天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一位著名的聖母大學社會學家帶領一個研究團隊,針對全美230名年輕成人進行深度訪談。我想,我們可以很安全地認定,這些研究結果在世界大多數地方都很相似。

這篇文章頗具教育意義,我要跟各位分享其中部分內容:

「訪問者提出有關是非對錯、道德兩難,以及生命意義的問題,讓大家自由發表看法。從那些毫無條理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年輕人很想針對這些主題說出一些合理的看法。但是他們卻缺乏適當的概念或詞彙來表達。

「當他們被要求陳述一個親身經歷的道德兩難處境時,三分之二的年輕人不是答不出來,就是說出與道德完全無關的情況,比方說:是不是付得起某間公寓的房租,或是有沒有足夠的銅板投進停車格的計時收費器。」

文章繼續說:

「大部分年輕人一再重述的基本立場是:道德選擇只是個人的偏好。受訪者通常會說:『這是個人問題。』『這是個人的選擇。我有什麼權力干涉?』

「許多年輕人抗拒對權威的一昧服從,於是選擇了另外一個極端,〔所以回答〕:『我會做我覺得能讓我開心的事,或者是憑著感覺行動。除了憑自己內心的感覺之外,我無從得知該怎麼做。』」

訪問者強調,他們訪談的大多數年輕人「並沒有從學校、社會機構〔或〕家庭中獲得資源來培養道德觀。」1

弟兄們,今晚聽到我說話的人,都不應該對哪些事是道德的、哪些事是不道德的有任何疑惑,也不應該對我們身為神的聖職持有人應當達到的期許有所懷疑。我們已被教導、也繼續被教導神的律法。不論你在任何其他地方看到或聽到什麼,這些律法絕不會改變。

在每天的生活中,我們的信仰難免會遭受考驗。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置身在人群裡,卻在關乎某件事物是否合宜的議題上,成為少數份子,甚至獨自一人。我們是否有道德勇氣去堅持自己的信仰,即使這麼做表示我們必須獨自奮戰?身為神的聖職持有人,我們一定要有勇氣去面對我們所遭遇的任何挑戰。要記得英國詩人丁尼生的話:「因我心純潔,我力大如十人。」2

有些社會名流和一些因某種原因而成為公眾焦點的人,很喜歡嘲弄宗教,有時甚至特別針對本教會。我們的見證若是不夠穩固,這樣的批評就會讓我們懷疑自己的信仰,或讓我們的決心動搖。

尼腓一書第8章記載的李海的生命樹異象中,李海看到了許多人,其中有一群人緊緊握住鐵桿,直到他們走到生命樹,吃了樹上的果子為止;我們都知道那果子代表神的愛。然而,不幸的是,在他們吃了果子後,有些人因為「巨大的廣廈」中的人(他們代表了人類兒女的驕傲)對他們指指點點,嘲笑他們,就偏離而走入禁途失蹤了。3敵人的譏諷嘲笑是多麼厲害的工具啊!弟兄們,我要再問,我們在面對這類艱難的反對勢力時,是否有勇氣堅定站立?

我相信我第一次憑著信念鼓起勇氣的經驗,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那時我在美國海軍服役。

海軍的新兵訓練對我和任何曾經歷過的人來說,都是個艱苦的經驗。頭三個星期,我覺得自己隨時有生命危險。海軍不是想訓練我,是想害死我。

我會永遠記得第一週結束時星期日來臨的情況。士官長帶來了好消息。我們在操場上立正站好,加州涼爽的微風陣陣吹過,我們聽到他發出命令:「今天每個人都要上教堂。每個人都要去,除了我以外,我要去輕鬆一下!」然後,他大聲喊道:「天主教徒到德卡多營集合。三點以前不准回來!出列,前進!」很多人聽命走了。然後他又大喊:「信猶太教的,到亨利營集合。三點以前不准回來!出列,前進!」比剛才人數少一點的一個隊伍也離開了。他接著說:「剩下來信奉新教的在法瑞吉營的劇院集合。三點以前不准回來!出列,前進!」

那時有個想法掠過我的腦海:「孟蓀呀,你不是天主教徒、不是猶太教徒,也不是新教徒。你是摩爾門教徒,所以你站著別動!」我可以跟各位說,當時我覺得很孤單。沒錯,我很勇敢、堅定,但是很孤單。

然後,我聽到士官長講了一句讓我非常開心的話。他朝著我這個方向看,問道:「你們這些人是信什麼教的?」我這時才發現操場上還有別人站在我旁邊和身後。我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摩爾門教徒!」我回頭看看其他幾位水手,心中滿溢的喜悅難以形容。

士官長搔了搔頭,臉上露出困惑的表情,最後說:「好吧,你們這幾個人去找個地方聚會,三點以前不准回來!出列,走!」

當我們大步前進時,我想到多年前在初級會學到的一首歌:

勇敢當個摩爾門教徒;

勇敢捍衛正義。

勇敢持守信仰;

勇敢傳播福音。

雖然後來的結果和我原本預期的不一樣,但是如果有必要的話,我當時的確很樂意獨自站在那裡。

自從那天起,有時候我身後並沒有其他人,所以我真的獨自站在那裡。我十分感激很久以前我就決定要保持堅定、忠誠,這項決定日後一直幫助我隨時準備好在必要的時候捍衛自己的宗教信仰。

弟兄們,為了讓我們不會覺得難以勝任眼前的任務,請容我與各位分享在1987年,當時的總會會長泰福‧彭蓀會長對加州廣大教會成員說過的一段話,他說:

「自古以來,眾先知的眼光已穿越時間的長廊,預見我們這個世代;而億萬已去世和未出生的人,也都注視著我們。千萬不要弄錯這件事──你們是精選的世代。 ……

「神保留了你們將近六千年,才讓你們在主第二次來臨前的最後日子來到世上。縱使有些人會離開教會,但神的國度必絲毫不受影響,而能迎接其元首──亦即耶穌基督歸來。

「就邪惡程度而論,這一世代與挪亞時代已不相上下,主在當時是以洪水潔淨大地,然而現代與當時有個極大的差異:〔那就是〕神為這最後的時期,保留了祂最堅強的一些……兒女,這些人將協助祂的國度成功地推展。」4

是的,弟兄們,我們代表神最堅強的一些兒女。我們有責任保持配稱,使自己配得天父已為我們預備好的榮耀祝福。無論我們到哪裡,聖職也跟著我們。我們是否站在聖地上?在各位嘗試前往與你不相稱、或與聖職不相稱的地方、參與那些活動,而使自己和聖職置於危險境地之前,我懇求各位,停下來思考一下那些後果。我們每個人都已被授予亞倫聖職,接受聖職時,每一個人也都領受了一種能力,那能力持有天使施助的權鑰。戈登‧興格萊會長曾說:

「你們承擔不起任何會把你們和施助你們的天使隔開的事情。

「你們不能有任何一點不道德;你們不能不誠實;你們不能欺騙或撒謊;你們無法在妄稱主的名或說髒話後,還擁有天使施助的權利。」5

如果你們之中有人在人生道路上失足犯錯,我希望各位能了解,無論如何確實都有回頭路,這個過程稱為悔改。救主捨了祂的性命,為你我提供了這項非凡的恩賜。儘管悔改這條道路並不好走,但那應許卻是千真萬確的。我們已受過教導:「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6以及「我……不再記念〔那些〕罪惡」。7這是多意義深遠的一句話。多美好的祝福,多偉大的應許啊!

也許你們當中有些人會認為:「我沒有遵守所有的誡命,也沒有做到一切該做的事,不過生活過得還算順利。我想,我應該可以繼續這樣過下去,不遵守誡命又同時享有美好人生。」弟兄們,我很肯定地告訴各位,日子一久,這就行不通了。

幾個月前,我接到一位男士的來信,他曾經以為自己可以不遵守誡命,又過著幸福的生活。現在他已經悔改,也依照福音原則和誡命過生活。我想和各位分享他信中的一段話,因為那些話反映出這種錯誤想法的真實情況:「我非得吃盡苦頭,才體會到救主說的話是千真萬確的:『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8我跟其他人一樣,曾經煞費苦心地同時事奉這兩個主人。最後,得到的卻是撒但為相信他的詭計、幻像和謊言的人所預備的空虛、黑暗和孤寂。」

若要讓自己堅強,抵擋得住想把我們拖往錯誤方向的一切勢力,或慫恿我們走入歧途的一切聲浪,我們就必須有自己的見證才行。不論你現在12歲或112歲──或是在這之間的某個歲數,你們都可以親自了解耶穌基督的福音是真實的。要閱讀摩爾門經,沉思其中的教導,求問天父這部書是否是真實的。我們已獲得應許:「如果你們用真心誠意來求問,對基督有信心,祂必藉聖靈的力量,向你們顯明這些事情的真實性。」9

我們若知道摩爾門經是真實的,接著便會知道約瑟‧斯密的確是先知,他確曾看見永恆的父神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也會知道福音已經在這後期時代經由約瑟‧斯密復興了──包括亞倫聖職和麥基洗德聖職的復興。

我們一旦有了見證,就有義務與人分享那見證。各位弟兄當中很多人曾在世界各地傳過教,許多男青年未來也會去傳教。現在就要為這個機會作準備,務必讓自己能配稱去傳教。

如果我們已經準備好分享福音,就是準備好響應使徒彼得的那句忠告,他敦促我們:「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回答各人。」10

在一生中,我們會有許多機會分享我們的信仰,然而我們並非每次都會知道何時會被召喚去做這件事。1957年,我有了這樣的一個機會;當時我在出版業任職,奉派前往有時被稱為「教堂之城」的德州達拉斯,在一場商務大會上演講。大會結束之後,我搭乘觀光巴士瀏覽市郊風光,沿途經過各個不同教堂時,司機就會說:「各位在左邊看到的是衛理公會教堂」,或「右邊的那座是天主教堂」。

當我們經過一棟座落在山坡上的美麗紅磚建築時,司機大叫道:「那棟建築就是摩爾門教徒聚會的地方」。有位坐在後座的女士喊道:「司機先生,可不可以多告訴我們一點關於摩爾門教徒的事?」

這位司機把車停在路邊,在座位上轉過身來回答說:「小姐,我只知道摩爾門教徒在那棟紅磚建築裡聚會,請問車上有人知道摩爾門教徒的事嗎?」

我一面等著有人回答,一面注視每個人臉上的表情,看是否有人露出知道或很想發言的表情。沒有反應。我知道,我需要按照使徒彼得所說的去做:「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回答各人。」我也知道,這句諺語是千真萬確的:「選擇的時刻來到時,準備的時刻便過去了」。

在接下來大約15分鐘的時間,我很榮幸能與車上的人分享我對教會、對本身信仰的見證。我很感激自己有見證,也慶幸自己已經準備好分享見證。

我全心全意地祈求每一位持有聖職的人都能光大聖職,並忠於我們在被授予聖職時受託付的責任。願我們每一位持有神的聖職的人都知道自己所相信的事,願我們始終有勇氣、並且準備好維護我們的信仰;假如我們在這過程中必須獨自奮戰,願我們都能勇敢地這麼做,心裡明白只要和天父站在同一邊,我們永不孤單,因而得到鞏固。

當我們沉思我們被賦予的偉大恩賜──「聖職的權利與天上的能力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願我們始終都有決心守護和捍衛這項恩賜,並且配稱獲得其中的偉大應許。願我們都能遵從救主在尼腓三書中的教導:「舉起你們的光,照耀世界。看啊,我就是你們要舉起的光──那就是你們見我所做的事。」11

願我們一直跟從那道光,舉起那道光,讓全世界都看見;這是我的祈求,也是我給予所有聽到我聲音者的祝福,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David Brooks, “If It Feels Right … ,” New York Times, Sept. 12, 2011, nytimes.com.

  2. Alfred, Lord Tennyson, “Sir Galahad,” in Poems of the English Race, sel. Raymond Macdonald Alden (1921), 296.

  3. 尼腓一書8:26-28

  4. Ezra Taft Benson, “In His Steps” (Church Educational System fireside, Feb. 8, 1987); see also “In His Steps,” in 1979 Devotional Speeches of the Year: BYU Devotional and Fireside Addresses (1980), 59.

  5. 戈登‧興格萊,「配稱的人才能運用聖職」,2002年7月,利阿賀拿,第58頁。

  6. 以賽亞書1:18

  7. 耶利米書31:34

  8. 馬太福音6:24

  9. 摩羅乃書10:4

  10. 彼得前書3:15

  11. 尼腓三書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