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約瑟·斯密聖經譯本


「約瑟·斯密聖經譯本」,教會歷史主題

「約瑟·斯密聖經譯本」

約瑟·斯密聖經譯本

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翻譯摩爾門經時,對聖經某一段經文的意義有不同的見解。他們「彼此都同意用烏陵和〔土明〕來釐清這個問題」。結果,約瑟得到一則啟示,其中包含了古代門徒約翰一份紀事的譯文,而這寫在羊皮紙上的紀事早已遺失在歷史的洪流中。早期這項透過尋求啟示來擴充聖經章節內容的經歷,是很重要的先例。大約過了一年,在1830年夏天,約瑟和奧利佛經由啟示,得到一則有關摩西異象的紀事,是舊約裡找不到的。由於這項啟示,約瑟·斯密展開聖經靈感修訂或翻譯的工作。在接下來的三年中,約瑟繼續他「重新翻譯聖經」的工作,視之為神的先知「召喚的一部分」。1

圖像
兩個人在桌上寫作及工作的圖畫

畫家描繪約瑟·斯密與西德尼·雷格登在進行聖經翻譯的工作。

約瑟·斯密在提出新的英文翻譯內容時,並沒有參考希伯來文及希臘文的資料、詞典,對各種聖經語言也不認識。他只用一本詹姆士王欽定本聖經,就開始翻譯,將受靈啟發的變更與增添,口述給抄寫員,抄寫員先記在紙上,然後再註記於那本聖經的邊緣。他的修訂版可分成幾個不同的類別。早期的翻譯工作得自長篇的啟示信息,由約瑟口述給抄寫員,就像教義和聖約中大部分的啟示那樣。2這些章節有時大幅擴充聖經的內容,這種修訂方式最為人知的例子就是無價珍珠裡的摩西書。約瑟·斯密還作了許多小幅度的變更,以改進文法、用近代的語言、更正教義要點,或減少不一致的地方。他在作這些變更時,許多人都看到他參考聖經學者提出的有公信力的註解,並在心裡研究,這成了啟示過程的一部分。3

約瑟從創世記第1章開始修訂舊約,直到1831年得到啟示,指示他直接跳到新約。約瑟一完成新約,就立即回到當初在創世記停下的地方,並在1833年完成舊約的部分。約瑟一度想翻譯旁經;旁經是幾部書的選集,獲得天主教及東正教認可為經文,但沒有獲得多數新教徒的認可。有一則啟示指示約瑟不要翻譯旁經中的寫作,即使這些寫作「包含許多真實的事情」。4

約瑟·斯密在進行修訂聖經的工作時,獲得了幾則啟示,目前都收錄在教義和聖約。其中最戲劇化的事件是約瑟·斯密及西德尼·雷格登考慮如何解釋約翰福音5:29有關從死裡復活的章節時,蒙福得到一則啟示,看到死後三層榮耀的異象(教約第76篇)。5修訂聖經期間,類似的事件發生好幾次,結果得到了與馬太福音第13章哥林多前書第7章及啟示錄有關的啟示。6

約瑟·斯密過世後,聖經翻譯的手稿由他的妻子愛瑪保管,直到後來她交給領導耶穌基督後期聖徒重組教會的兒子約瑟·斯密三世為止。重組教會(現在的基督社區)在1867年發行約瑟的修訂版,書名為神聖經文,由啟示之靈翻譯及更正(The Holy Scriptures, Translated and Corrected by the Spirit of Revelation),但是過了沒多久,這部書就被稱為「靈感版的聖經」。7當時的總會會長百翰·楊沒有機會親自審視手稿來源,對靈感版的正確性表示懷疑。教會雖然擁有一些修訂版的手寫文稿,但在百翰·楊會長領導期間,並沒有發行這個版本。8

1960年代,重組教會的學者理查·洪德和後期聖徒學者羅伯特·馬太各自研讀手稿,以確定發行的版本所採用的是原始的內容。重組教會讓後期聖徒教會使用手稿,也准許教會在1979年後期聖徒版的聖經中,以註腳及註釋的形式,發行摘錄版。透過這項合作計畫的不斷研究,全本的聖經修訂本終於在2004年發行,並且再度隨著約瑟·斯密文獻集發行。9

相關主題:異象(教約第76篇)摩爾門經的翻譯亞伯拉罕書的翻譯